万石梅峰话素食
生活于古波斯王朝的贵族青年摩尼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被国王巴拉姆一世残酷折磨致死的一千八百年后,自己会成为被中国泉州华表山下苏内村民供奉的摩尼公。随着泉州申遗成功,摩尼化身的摩尼光佛也吸引了更多世人的眼球,别称“万石梅峰”的华表山也因摩尼光佛而名声日隆。
初识摩尼,始于《倚天屠龙记》,光明顶上摩尼教徒在生死存亡时刻,从容吟唱“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喜乐悲愁,皆归尘土。”苍茫大地,摩尼教徒信念至深,凭着侠义干云,演绎着一幕幕惊心动魄而身不由己的笑傲江湖曲。摩尼教徒信念如此坚定,这和他们尊崇摩尼教义有着很大的关系。
摩尼意为明珠,摩尼教教义的核心,是说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和黑暗数次大战不分胜负,黑暗魔王让恶魔生下了人类的祖先,光明王国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来拯救人类的灵魂。摩尼教认为素食中包含的光明较多,所以他们选择吃素食,据说可以净化自身的灵魂。
佛坑一碟斋,味从简单来。在苏内村的五都水尾宫,每逢农历6月13日,村民都会给摩尼公过生日,祭拜仪式大约和佛教供养仪式相仿,所有供品都只用茶、花、果等素菜供奉。摩尼公食素不食荤,借助清心寡欲的供养祭品,劝谕世人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俗事里抽离出来,摒弃尘世浮华,追寻灵魂深处的清净。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弘一法师曾三次来到华表山麓的草庵住锡,青灯黄卷,一肩梵典,把文化和素食揉进胃里,写下“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载记,于此有名贤读书。”这幅对联也印证了食素的摩尼教和佛教诸多相似之处,人们可能总是把食素和信仰联想在一起,以至于弘一法师把石壁上的摩尼光佛错误地当成佛教的释迦牟尼佛了。牟尼的意思为文, 所以释迦文佛是释迦牟尼佛而非摩尼光佛。
临近晌午,德旸师傅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素菜。五谷汉堡、南瓜馒头、罗汉斋、素心卷、素饺子……这些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菜肴,全部都是用当季的时令蔬菜瓜果做出来的。像手工菜甜蜜菠萝肉,味道酸甜可口,外脆里酥,每一口都带有菠萝的香气,非常好吃,别看是素食菜,但口感清新,即开胃又解腻,老少皆宜,在讲究养生的同时完全不逊于荤味菜肴,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能收获一致的好评,一餐下来,并不觉得寡淡。
常斋谢尘味,久素治仁心。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心有太多的物质欲望,而人们的灵魂追不上物质的脚步。素食可以让生活工作更加自律,有时间学习思考,过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许,长此以往,味蕾得到驯化,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生活是不是也会出现些许不同?
素食美味无国界。摩尼教落脚泉州,遇见“最中国”的泉州古城,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这里定然也有着丰富的素食美味。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许多国家的新奇农产品都通过丝绸之路,陆续传入中原,传入泉州,丝绸之路也由此飘散着美食的芳香,极大丰富了华夏素菜的饮食文化中的食材之源,也丰盛了摩尼教信众的食谱,让摩尼教在泉州得以延续成为可能。
行走在华表山麓之间,遍山的石头像梅花朵朵盛开。我甚至怀疑,华表山上的古寨是不是就是武侠小说里的光明顶,如若不然,草庵门前那口井怎么会埋着明教会的黑釉碗?这刻着明教会的黑釉碗是否也盛过摩尼教徒用以果腹的各种丰富美味的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