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黄鱼--郁闷老三黄姑鱼
在海鲜界,若说那种海鲜生活的最郁闷,那就非黄姑鱼莫属了。
黄姑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鱼类。据说,黄姑鱼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天赋,就是它的鳔具有发声能力,在产卵的时候,或者捕捞上岸的时候会发出“姑姑姑姑”的叫声,于是就赢得了黄姑鱼的大名。
黄姑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鱼类。黄姑鱼全身都是宝,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食用黄姑鱼,既能使味蕾充满享受,而且还有诸如养肾补肾、补阳壮阳、增强记忆力、安神镇定、助长发育等功效。
按理说,黄姑鱼有如此优势,自当扬名立万,独树一帜。然黄姑鱼却偏偏碰上了许多世间之人也最容易碰见的事:撞衫了。
黄姑鱼并非孤零零的无亲无戚、无兄无弟。黄姑鱼所在的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石首科家族。因此,黄姑鱼不是孤家寡人,而是兄弟姐妹众多。在这个大家族里,有著名的“黄鱼七兄弟”: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梅童鱼、黄唇鱼、毛鲿鱼、鮸鱼,个个都是石首科鱼类的腕儿。尤其是老大黄花鱼,大号大黄鱼,更是海鲜道上首屈一指的大腕,谁要是和它同台竞技,难免都会有生不逢时的感叹。黄姑鱼虽然也是七兄弟之一,却也只能屈居大黄鱼、小黄鱼之后,位列第三,于是人送外号“黄三”。初听不觉咋的,仔细品味,却是越来越不是味道,大有不三不四、老三老四之感。
黄姑鱼形如黄鱼,色如黄鱼,大小如黄鱼,但其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鱼的质量档次和大黄鱼相比都有一定差距。无奈皮肤肌色生自父母、来自本源,黄姑鱼也只能默默忍受。但偏有好事之徒、无聊之辈,百无聊赖之际又于此处大作文章:黄姑鱼皮肤虽黄,但黄鱼一名已是名花有主。于是灵机一动,就叫“黄衫”吧!黄衫,黄衫,不就是黄色的“撞衫”吗?
郁闷不止于此,坏事接连不断。作为黄姑鱼的老大大黄鱼,虽然名声响亮,无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来二来三来,几年下来,已是数量稀少,供不应求。便有欺世盗名之辈、投机倒把之徒,把邪恶的眼光盯上了老实巴交、价廉物美的老三黄姑鱼身上,给黄姑鱼涂上粉、染上色,一番乔装打扮,推出了一款山寨版的野生大黄鱼,借此哄骗世人,牟取暴利。虽然最终东窗事发,备受谴责,但黄姑鱼亦是受到无辜牵连,世人遇到黄姑鱼,不但不叫大名,甚至连“黄三、黄衫”也懒得开口,直接一句:“山头黄鱼。”可怜黄姑鱼,本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身不由己之下,也只能默默流泪、咕咕直叫,接受了这个带着耻辱的名字,成了假冒骗的代名词。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我震惊于黄姑鱼的悲惨遭遇,心生为黄姑鱼正名的想法。于是,翻箱倒柜,寻经据典,网上网下,百度狗狗,总想找出一些古今文人墨客、美食大家赞美黄姑鱼的诗词典故。却发现,找不到一首赞美之诗。故事典故倒有,翻看之下,心愈下沉。
故事之一,是说黄姑鱼之名取自一代诗圣杜甫。说的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之际,移居成都,居住于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因生活清苦,人送外号“菜肚老人”。这天杜甫宴客,恰巧草堂外有人卖鲜鱼。杜甫买来鱼后就亲自下厨做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私人定制菜”,把这些文人朋友吃得啧啧有声、嗨嗨不止。大家纷纷询问鱼为何名。最后杜甫说:“这鱼很像黄鱼,但不是黄鱼,像黄鱼的兄妹。”于是大家就叫这种鱼为“黄姑鱼”。
典故之二,曾以“书非借而不能读也”一语闻名遐迩的袁牧先生在其烹饪著作《随园食单》中也特别记录了黄姑鱼:“徽州出小鱼,长二三寸,晒干寄来。加酒剥皮,放饭锅上,蒸而食之,味最鲜,号黄姑鱼。”
这两则故事和典故,看似有鼻子有眼,把黄姑鱼的档次拉高许多。但其实真的很经不起推敲。黄姑鱼是哪里的鱼?黄姑鱼是海鱼啊。成都又在哪里?公元700多年的黄姑鱼就活奔乱跳地游到了远在内地的西南成都,而且还恰巧不巧地到了杜甫草堂边,这谁信啊?徽商再会做生意,也不致于跑到东海去捕捞二三寸的小黄姑鱼吧?而且还要特地带回去晒成鱼干?这事,最大的可能就是本身“山寨”黄鱼的“山头黄鱼”也被人“山寨”了。
郁闷啊,“山头黄鱼”。
值得欣喜的是,尽管黄姑鱼很郁闷,但黄姑鱼的处境正在一天一天的改善。黄姑鱼,虽然被冠上“山头黄鱼”的名号,但黄姑鱼却都是地地道道的的正宗野生货;黄姑鱼的味道虽然较野生大黄鱼稍微差了点,但也是差别不大。尤其是野生大黄鱼日益减少,价格日趋昂贵,野生的黄姑鱼正越来越受到众多食客的追捧。像龙湾永强一带的招牌菜清汤野生黄三,一直是食客饕餮的首选之菜,经常供不应求。
“山头黄鱼”的影响正在减弱,黄三的牌子正在不断打响。郁闷的黄姑鱼,你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