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特招,取之有道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反映了孟浩然的求仕之心,其实他并非无意仕进,他也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但当求仕无门,应举落第,他不得不选择放弃仕宦走向山水,见微知著,这对盛唐而言无疑是一种人才损失。而当年古代举人的求仕历程,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现今的高考——一场莘莘学子为闯进高校而苦心博弈的竞争。
1977年9月,国内恢复高考制度,在改革春天的滚滚浪潮中,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纷纷考入理想院校,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四十多年以来,高考使一批又一批有志凌云的青年实现人生梦想,而期间也出现过各种类型的特长招生,例如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外语类保送生,以及含金量极高的五大学科竞赛保送生,乃至由自主招生演变而出的强基计划、三位一体(浙江省)、综合评价等新型特殊类招生项目。但大家或许注意到了,有一种相对冷门、不被重视的招生类型,其成功案例可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通过这种方式进入高校深造的都是凤毛麟角的青年才俊,那便是文学类特长招生。
新概念作文大赛总干事李其纲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历史》一书中提到,1998年,分数导向的语文教育引起教育界和文学界的关注,新概念作文大赛就在这个背景下横空出世,倡导无约束的创意写作。
家住上海金山区的高二学生韩寒是首届参赛者。那年,他凭借复赛作品《杯中窥人》获得一等奖,随后在《萌芽》杂志社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书《三重门》。
第一、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实行和高考挂钩的保送制。和韩寒同时获一等奖的有20人左右,有7位被保送进大学,其中,陈佳勇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韩寒本想高三时也可以这样,但他未升入高三便退学了;不过无妨,他选择坚持自己所热爱的赛车和文学事业,也成为一名赛车手、作家兼导演中的佼佼者,斜杠青年,莫过于此。
后来成名的一位文学特长生,是被清华大学通过降分破格录取的才女作家蒋方舟。谈及蒋方舟的才气,读过她作品的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她的散文清新灵动,含蓄隽永,朴素典雅,富有超越年龄的视觉与智慧。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她也在匠心打磨好作品,潜心攻读万卷书,为中国语言文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她如鱼得水的文学经历和升学之路,也妥妥证明了对于当今的社会教育而言,文学特招是取之有道的,这一措施可以从侧面鼓励学生,鞭策青年人奋发上进,重视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很多因举荐而为官修政的文艺人才,当然也有很多难于折桂、怀才不遇乃至抑郁而终的隐士。当年写下“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的诗仙李白,也曾怀着一腔情愿求人举荐,从而达到为政一方的政治目的。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种种原因,他最终没能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远大理想抱负,而是在天宝年间被“赐金还乡”,只能一边吟诗作乐一边仗剑云游四方。李白的壮志难酬,既是个人的失意,也是那个朝代的一种遗憾。
杜甫在天宝年初进士不第,天宝末,他给唐玄宗献上《三大礼赋》,唐玄宗为此感到十分惊喜,主动召集他到京城去应试文章,杜甫理所当然地凭借着他的文学建树,获得玄宗的信任与认可,因此“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开启了他一生坎坷曲折的政治生涯。
反观我国的高考现状,我们学生早已没有机会享受到“召试文章”的福利,然而那种按照文章取士的方法,就真实发生在建国以前朱自清、臧克家两位作家的身上——朱自清是因为语文成绩优异被北大特招录取,臧克家则是缘于考场作文写诗歌而被闻一多先生慧眼识珠,像伯乐相中千里马,一锤定音,破格录取。其实考场作文的确可以成为重中之重,它考察的是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书面语言的能力。
至于古人落第还乡、归隐不仕的例子,还有改名“柳三变”也没能金榜题名的柳永,以及被王维送别返乡的隐客綦毋潜,不胜枚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据习总书记作出的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说过:“坚定文化自信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也就是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确,早在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文件中,我们就提出要在2035年建设文化强国。而如果各大高校能设立文学类特长招生项目,那些文科方面的济世之才,就能拥有更加广泛的才华施展空间,从而为汉语言文学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为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增姿添彩。
长期以往,基层学生当中流传着一种“重理轻文”的错觉,而这种错觉诞生的根本来源,便是五大学科竞赛堂而皇之地垄断“升学场”,却将文学类竞赛奖项公然排除在外。因此,为了使我们学生打消这种错觉,社会方面应当适当凝聚文化认同,树立青年文学才俊的模范形象。
作为一名奋斗在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作者,我怀着一种虔心诚挚的愿望,谨以此文,发自内心呼唤出“文学特招,取之有道”的号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教育人士的认同,结章有诗为证:
文学特招,取之有道
古来折桂马蹄疾,奈何三变老病衰。
伯牙闻琴沉伊甸,刘基济世斫龙脉。
郁离饲遍千里马,元亮劈尽万古柴。
彧才入仕应有道,歌未竟兮东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