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路
那天,一位朋友相约我,星期天去爬山。爬山,好!锻练身体,我喜欢运动,以前也常与朋友们一起去爬山,可是,一过五十岁之后,家人就劝我少去爬山。他们说医生告诫中老年人,人的骨骼是比较脆弱的,一到五、六十岁以后就要好好地保养,不能够搞剧烈运动,否则的话,就会骨折或者是膝关节有问题,爬山算是强度比较大的运动。
我没有去认真研究这些,家人既然这么说,肯定是为我好,所以我就很少去爬山,但是平时跑步运动是不会放弃的。相约我一起去爬山的这位朋友,平时比较少运动,这次主动提出去爬山,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扫他的兴,不管怎么样都要陪他去爬山。我说我自己开车去爬山的地方,朋友说没有必要一人开一部车,多浪费,他来接我,为此他多绕道了十多公里路程。
那天一大早,天气特别好,深秋的清晨透着微微的清寒,似有初冬的凛冽之势,虽有些清冷但天宇却湛蓝的出奇,像一湾湛蓝的海域,东方的天际也浮现了一抹微微的金红,旭日喷薄欲出,抖抖衣领,深深的吸一口清冽的空气,清新而又甘冽犹如陈年的老酒,萧瑟中酝酿着明媚的芬芳,让人仿佛看到了那春风里的俏媚。
我们来到了一座不太出名的山,将车停放在山脚下的空地里,朋友说:“今天我们爬山,不走那些已经有了的路,沿着山上的空隙,一直往山顶上爬,来感悟一下,自己走出的一条路是什么滋味。”我们果真按照朋友的说法,沿着山上的空隙,向山顶走过去。这座山虽然不是太高,海拔只有一千多米,但由于没有走现成的路,而是从山的空隙处穿插,也就是说人迹不至的地方,可想而知那是十分的艰苦。偶尔能见到几处东山低西山高的山顶上洒射着晨光,明亮而又温暖。大概至山顶还有一半的路程,朋友说找个地方歇歇,坐一会儿再走,我说好。于是,我们就选择了一块大约有十来个平方米大的平坦地休息。此时还真是:“一尺阳光云雾散,半山鹂鹭半山清”。朋友开始发表感言了,他说:他很少爬山,也没有走过不是路的路,今天尝试走走,体验一下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乡》里的一句话“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的真正含义。
世上本无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或者是修建起来的,路有宽的、窄的、看的到或看不到尽头的。都真实的存在着。我说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表现了作者绝望的心境。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象征未来美好的生活,努力实现生活。这是鲁迅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的彷徨和对新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形态的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用走路做比喻,形容尽管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一个理想社会,也是当时还没有典型的新型社会的模式,但是只要大家努力去探索开拓就一定能实现。有了理想,还要靠行动去实现。事在人为,只要你努力去奋斗拼搏了,理想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朋友没有十分赞同我的说法,他认为有的人其理想,再怎么样努力行动也不可能实现,特别是草根阶层。我也没有继续与他探讨起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深层次的,比较复杂,实现理想的确需要很多的条件。大约过去了半个多小时,朋友说继续前进。此时,清晨明晰的山花,在风中散发着淡香,天空有响亮的回音跌落,它带着风、带着鸟儿的清鸣、带着空气中无限的凉意,它的力量在山林上空扩展。曲曲折折的不是路的路平分着秋的景色,同样也平分着我爽朗的心情,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事情,但此时,晨曦的问候带走了我迷惘的心绪,柔情的山花竞相怒放。宁静浸染在山林之中,正因为有了那一个回音,使万物显得更加静默,所有的思想都在这静默中起伏。
行进中,我与朋友都感受到在金色的阳光里享受着冷清和孤寂,或者在萧瑟的深秋里掬揽着阳光的温暖和明媚。上午十点钟左右,我们满头大汗,终于在没有走现成路的情况下,登上了山顶。此时此刻,我的朋友激情四射,仿佛是获得了诺贝尔奖什么似的,兴高采烈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双手伸向天空,向远处呼喊:“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大山深处还传来一阵阵的回声。大自然四季轮回,朝晖夕阴永恒不变,改变的乃是自己的心境,心境坦然心胸豁达者生命里便永远洒满不锈的阳光,永远是金灿灿的暖色,纵然风雨如晦也无所畏惧。
父母教我学走路,自打学会走路就开始了在路上的行程,或长或短,或艰难坎坷,或畅通无阻。从幼时走路经常跌倒开始至现在,不知走过了多少路程。我第一次单独走的路程是从家到我所上的小学。路铺垫了从起始到目的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不停地在路上,由陌生到熟识,从简陋的乡间路到繁华的市区路。没有路寸步都不易行,没有目的和方向,一段路通向哪里,选择地走着或是随着路标寻找着。既然在路上,或疾或徐,步调没有法则。倘使路旁多出一位褴褛的瞽者,或是一株待活的蔷薇,都可以随时停下来。一个人的路,只需带影子。既然在路上,或畅快淋漓地跑着,或惬意的散着步都不曾停息。
人生就像一条新开辟的路,如果人们在沙漠,在荒山开辟一条平坦、宽敞的路是艰辛的付出,那么,在心灵深处开辟一条心路更是付出的再现。走在前人所修好的路是轻松、舒畅的感觉,但并没有新发现,没有新的收获,就像在深山老林中寻找野参、灵芝,在海底寻找奇珍一样,别人已经去过的地方已经不会再有价值的野生人参和灵芝的存在,别人已经去过的海底已经没有什么奇珍。只有在荆棘横生处也许能发现野参与灵芝,只有在远海没有人涉猎的海底才能发现奇迹。人生何尝不是如此通过自身修炼、付出、多学、多研究的辛劳,来发现新的研究成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事例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说明。
人最容易走上歪路,便有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言辞。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生,依然在路上,时而会雾气迷茫,偶一抬头便赫然看见太阳,世上的光华灿烂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场。我行故我在。
假如路总是没有人去走,那永远也不会变成路,可能会永远荒芜,人生或许就会失去灿烂之日。满眼杂草丛生,一片迷茫,假如人没有了梦想,那就失去行走的目标,只会留下一句,路到底在何方的空叹。其实路,不会因为你存不存在,它都存在。宽的,窄的、看的到或看不到尽头的。都真实的存在着。为了印证他们的存在,我们每天在上面烙着深深浅浅的印记。其实并不是为了去证明它的在与否。我们只是在一路上遗忘着路,于是在别人的路上流连忘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路,每个人都与别人走在同一条路而形同陌路。每一条路都有尽头,而尽头的尽头没有尽头。
路在何方,有时候会感觉到路是那么迷茫、飘渺。其实踏上了才知路在脚下,路边的风景就是收获,收获快乐与惆怅。走过才知道路的尽头!一个有目标的人,无论有诸多艰难险阻,路都会在脚下。人生价值也就是靠自己的坚强意志与一颗恒心来实现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了。一个人心灵的心路,也会有沙漠、荆棘,是否能开辟出一条新路,全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