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见到攀枝花
在《学习强国》里面有一道题目,“下列城市以花卉命名的是?”答案是“攀枝花”。
最早知到攀枝花这个地方是在参军后,连队有这里的老兵,那时也仅知道攀枝花是个地名而已,其它的不甚了解。
及至有一天,单位突然安排我到攀枝花市出差,我才在百度上面作一些初步地了解,然后在地图上找到了这座城市的位置。
百度上讲,攀枝花是一种花卉、也是一座城市、还是一种精神。
从重庆到攀枝花,乘飞机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彼时是四月中旬,重庆还处在“二四八月乱穿衣”的季节,一下飞机,热浪扑面而来。第一印象是天那么的蓝,阳光那么的明媚,微风那么的和煦。
机场建在山顶,可以俯瞰山底的市区,汽车从机场公路盘旋而下。在车上,我迫不及待地问驾驶员,哪种花是攀枝花?他一边开车、一边向窗外指指点点。其时,四月的攀枝花市已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满眼都是红的、粉的花朵。我因对攀枝花没有感性认识,好几次将路边盛开的红色花朵误认为是攀枝花。
后来进到市区,我见到一幅巨大的宣传画,那是一朵放大了的攀枝花,红色的花瓣格外醒目。记住外形后,想要一睹攀枝花芳容的愿望更加强烈。驾驶员还告诉我,这个时候,攀枝花的花期已接近尾声,能不能看到仍在绽放的攀枝花,那就要看我们的运气了。还好,我们行驶到雅砻江和金沙江的交汇处终于见到一株还在绽放的攀枝花。虽是远望,但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
中午吃饭的时候,细心的主人居然安排了两道攀枝花做的菜。一道是攀枝花炒腊肉、一道是凉拌攀枝花。两道菜都是用攀枝花的花蕊做成的,风味自是与重庆菜不同。
住下来后,我竟然在酒店周围看到好多攀枝花树,花朵已经谢完了,树上刚长出不大的叶片。阳光中飘着攀枝花的花絮,随着轻风,一起一浮,不时轻拂脸庞,像极了童话中的精灵。我注意到攀枝花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树干粗壮直溜。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枝丫在主干上间隔生长,也就是每隔一段树干后才会再向四周斜上长出虬劲的枝丫,仿佛伸出握手一般。在众多的南方乔木中,攀枝花树可谓独树一帜,只要认识了它,再远、再密的树丛里,都会一眼分辨出它来。难怪当地人把它称为“英雄树”。
称为英雄的远不止攀枝花这种树,还有这座城市。
从驾驶员的介绍中我了解到,1965年,当时负责考察川滇交界地区钢铁基地建设的人回到了中央,毛泽东问考察队的人,“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回答是,“这地方没名字,只有一个7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棵树,叫攀枝花。”毛泽东笑到,“那就叫它攀枝花吧!”攀枝花这个地名由此而得来,也一直成了“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
驾驶员的介绍没法考证,但攀枝花市在“三线建设”上确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受经济形势所迫,1964年夏,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攀枝花这个地方矿藏丰富,符合三线建设的要求。由此,以攀枝花大型钢铁建设为序的“三线建设”轰轰烈烈开启。那时顽强的“三线建设”人们,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与艰苦的环境作斗争,硬是在“只有7户人家的小村庄”建下了一座城。这种精神,后来被称为“三线精神”。
现在,“三线精神”在攀枝花市仍然随处可见。人流密集的阳光大梯道坡面,刻着二滩大坝建设、攀钢出钢的浮雕;“渡口记忆”街区建筑墙面,挂着“三线建设要抓紧”的老照片;攀枝花学院草坪上,用雕塑展现工人们探矿炼钢的情景……如今,攀枝花已成功实现产业转型,成了全国著名的阳光花城、康养胜地。
在街上漫步的时候,我发现一只松鼠蹦上了一株攀枝花树。见到我走过去,它一点也不惊慌,偏着脑袋看我,然后不紧不慢地蹦上阳光里的另一棵树。
没有见到盛开的攀枝花成了我的遗憾,心中时常幻想那英雄树上开出漂亮的英雄花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天晚上,我居然梦见了攀枝花,它热烈而奔放地开在虬劲的枝丫上,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