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巧云
俗话说“七月八月看巧云”,当然所指是农历的七八月,刚到六月中旬,云朵已经迫不及待变换身影,为浓烈的夏天送来最美的浪漫:巧云。
有时也会在心中默默沉思:是天空成就了云朵,还是云朵是天空最美丽的绽放?也许这就是最浪漫的遇见,没有结束的开始。
清晨,上班路上,一朵朵棉花,在悄然开放,像是在等待采摘,纯净而温暖温暖。
太阳慢慢升起来,我想象中的朝霞没有出现,不仅自嘲地笑出声来:向西而行,看朝阳要么停车,要么选择周末的早晨来满足自己的视觉大餐。只是最近几天,天公不作美老是阴雨连绵,今天难得晴天,却不能停止工作的步伐。
还是欣赏自在的白云,彩云要创作条件再有缘相见。
天空中渐次走来成群的羊群,飘过蔚蓝的天空,仿佛能听见羊群“咩咩”的叫声,欢乐的喧嚣,点燃天空的草原……
白云还在变幻: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夏日的天空被调皮的云朵撕扯、涂鸦……
因为对于云的念念不忘,抽空来到文峰山下,云还是那么悠闲自在,映得青山更翠,碧天空更蓝,花朵更艳,我喃喃自语:云想衣裳花想容……
云也许是人生……
《牛郎织女》的故事不仅从小就听母亲挂在嘴边讲,故事书、电视电影也是百看不厌,于是知道最美的云锦是“织女”造就。
传说织女是古代天帝的孙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无休无止的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与放牛郎相识相爱,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后,把织女捉回天宫,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牛郎织女》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唐朝杜牧的七律《秋夕》里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读来让人倍感孤独。
宋朝秦观《鹊桥仙》唱吟“牛郎织女”的悲剧,练达而凄美,也是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诗十九首》也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写出了多些夫妻的离别、相思之苦!
“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民间也称为“乞巧节”。“乞巧节”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
每到过节时,古代女性会向着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许愿,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与美好的姻缘……
千百年来,智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厚薄、来向、移速、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俗话说“棉花云,雨快临”,今天就是棉花云,真的不到中午就下起了太阳雨,也应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美景。
小时候,天气预报由于受技限制,非常不准确,母亲在收获季节或是有家人出门时,会提前多日观察天气情况,念叨“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等谚语……
老一辈看云多数看的是天气情况,用以劳动生产,难得去欣赏云的“恣意”。现在看“巧云”,会多了无数的想象,“看到”了自己所喜欢的花鸟虫鱼、山川河流、天马行空,最后幻化成最美的祝福与心灵慰藉,所有的劳累与疲乏在这一刻消散,新的期望与憧憬重新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