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芒亦可燃熊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
---题记
一袭朴素的春装,早已灰白的头发,脸上有几道刀削般的皱纹,时不时用手捶打着大腿,明显消瘦的身体微微驼背,只有目光依旧透着坚毅与赤诚。记者眼前这位身患重病的定南89岁老党员黄汉坤在不多的话语中透露着一种安宁。
这就是那位定南县城西党支部的一名有着64年党员生涯的老党员吗?
这就是那位面对病魔的无情折磨,依然选择捐赠一万元助力精准扶贫的抗美援朝退伍军人吗?
这就是那位在同事眼中从不说大话,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一直坚持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的党的优秀儿女吗?
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一幅立体而丰富多彩的生命画卷在我脑海里徐徐展开。
依稀记得,那年在部队,他担任着文化教员的职务。他家没有书房,可床头、客厅都摆放着书籍,从工科到文科,从理论到实务,种类数量繁多。许多书籍因翻阅频率太高,颜色已经有些泛黄,边角处也已经卷曲了。书中或有圈圈点点,或有蝇头小注,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黄汉坤常常备课到凌晨,带病依旧坚持上课成为日常,他制作拼音卡、识字卡辅助教学,用自己的津贴购买钢笔奖励给学员,组织开展红旗竞赛等各类活动......
1954年4月黄汉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踏上新的舞台,他的心中多了一份责任,添了一份信仰。
“他太累了......”
作为黄汉坤身边的工作人员,张叔最清楚这位老干部是怎样度过他64年党员生涯的。
五加二,白加黑,三会一课,不停昼夜的开会、加班,不分晴雨的下乡、调研。
乡村联系点上的特困户,他每家都要走到;搞大型主题活动推介山地旅游,他每个细节都要逐一过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整治,他每个环节都要仔细斟酌;乡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他每个项目都会参与讨论.....
如果只是在一个岗位上绽放光芒,黄汉坤这朵铿锵玫瑰也许不会被这么多人所熟知。
1957年,黄汉坤先后在定南县科普协会、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云台山分校、定南县五交化公司、定南县百货公司等多个部门任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他深知除了苦干更要精准发力,即使拔掉了定南的穷根,靠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是不行的,必须找到一条能够引领全县发展的门路,这条路究竟在哪?
他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逐步成长,只为为定南寻一条发展之路。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云台山分校时他艰苦创业、勤工办学,培养了大批农业、林业、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调任定南县百货公司任经理后,他积极学习经济专业知识,新建了商场、扩大了业务、改善了营业,沟通了港粤边界流通渠道,大力推进了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带动之路。
定南发展的大事小事,就没有他操不完的心,没有他看不到的死角。
从一名战士到一名干部,黄汉坤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新的工作尚位,他没有退缩犹豫,而是发挥着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黄汉坤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古人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年过七十的他还是不愿停下脚步,似乎还有许多未尽的事业等待着他继续奋斗。1989年黄汉坤从定南具百货公司退休休,闭赋在家的他积极带领商业系统退休干部参与政策宣传、治安防范等活动中,成为党和国家得力的宣传员、监督员。
努力换来信任,汗水浇海花朵——不仅老旧社区一天一个样,社区群众对整治工作的抵触情绪也逐渐消散。如今,当看到坑注不平的路面上有了青石板、看到空地上有了支撑露天银幕的置定铁架、看到每栋楼前有了统一的牛奶箱和报纸盒时,居民们不仅举双手支持整治工作,还自发自治组织,一同维护社区的和谐。
人们常说,当死神悄悄降临,生命将不堪一击,命运虽难以把握,可生命只属于自己。社区整治,群众终于看到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就在这场攻坚战即将取得胜利喜悦之时,一直奔波忙碌的黄汉坤却倒下了。
2018年4月10日,在黄汉坤老人的家中,重病缠身的老人不久前从医院回到家中体养。在定南且委组织部、城区街道工委、城西党支部的同志前住看望时,已无法说话的老人抬起微抖的双手,一气呵成写下一张手书,表达了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大好形势下,作为老党员的自己决定捐出10000元助力扶贫。其实,身患重病的黄汉坤家境并不富裕,子女八人中,老大已故,老二患重度残疾,还有几名子女是下岗职工,“父亲住院时就向我们提过揭款的心愿,他希望帮助一些家境比较贫困的人,为扶贫事业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张小英告诉记者。
一个人爱党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一万元并不是一个大数目,可偏偏就是这一万元却将自己对共产党的感激和对国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时常有人扼腕长叹自己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却常常想不通既然无法做大事,何尝不怀着大爱做小事呢?
走一条路,点一盏灯,那些星星点点的微芒,终会成为燃烧生命的熊熊之光,那年的4月16日,黄汉坤燃尽了生命的全部。
“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现在,黄汉坤老人带着对党的深情厚谊走了,但他几十年来坚守的的精神,将被后辈们永远铭记,在这些人中,有靠养羊富起来的农民,有他自掏腰包扶持过的贫困户,还有跟随他一起奋战在第一线的战友同事,再或是他可能早已遗忘,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普通百姓。
而人民的泪水与怀念,就是对一名共产党人最好的祭奠。
是啊,他真的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