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暇思
宋人程颢的《秋日》诗这样写道: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种从容的气度,却好融合了儒的真性、道的飘逸、禅的机趣,体现宋儒大家的精神境界。
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先秦及其之后的诸子百家的学说构成了传统国学大厦。这座大厦就是一座迷宫,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哪一个房间里都聚集着价值连城的珠宝,一般文化人面对珠宝,无技欣赏无从选择,一众望洋兴叹之人中,只有大师才能慧眼识珠。有趣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国学走向寻常市井。百家讲坛上讲国学也就罢了,四五岁的孩子读三字经,美其名曰上国学班;直销保键品的营销员张嘴闭嘴也与国学挂钩。就笔者的孤陋看过去,近现代文化史上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也没有几人。大概王国维、俞平伯、任继愈、朱光潜、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等国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有我读大学时为我们讲座小半天敦煌曲子辞的扬州师院中文系任中敏老先生,当仁不让算是国学大师。鲁迅是否称得上国学大师呢?窃以为是可以的。小说散文杂文尚未列入国学,但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却是真学问。尤其是先生抨击社会弊端,揭露人性伪善的批判精神直承儒家文化精义。普通人妄谈国学真的会贻笑大方,笔者今日从一首诗偶然谈及国学也如是。庄子的《秋水》、《庖丁解牛》,普通人就不太明白其中要义。只对游刃有余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似曾相识。确实如此,老庄的哲学有点儿玄,普通人读了自然有些懵圈。也罢,不必勉为其难,不懂就不懂吧,姑且存疑也不是坏事,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单纯一点明朗一点好。要普通人彻彻底底明白国学的微言大义,不太实际。
儒道释三家思想有包容也有抵牾。主要表现在对宇宙观和人生境界的认识上。总的来看,中国哲学的宇宙观是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惠子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大一”就是宇宙。儒道释三家对宇宙的认识和而不同。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说:万化而未知有极也。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是肯定变易是宇宙的根本事实,一切都在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没有终极的。孔子和庄子的话比较好理解,佛说的色,是指宇宙中一切有形的物质;佛说的空,指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元素,是无形的物质形态,是能量。有人说水的三态变化,即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摄氏零度以下,水结为有形的冰,在摄氏七十度以上时即化为无形的“气”。从现象上看,水的三种形态不同,但是水的基本成分、元素没有改变,即“冰不异水,水不异冰,冰即是水,水即是冰”。“空”与“道”的含义是相通的,都是宇宙一切自然规律的总称。这也说明了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相互转化的规律是客观事实。宇宙生生不息的变化,迫使人要尽心竭力去适应宇宙的变化,革故鼎新,力尽化育的天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这种精神的契会与颖悟,使人产生个人道德价值的崇高感。于是儒家立己立人、成己成物,博施济众的胸襟;道家万物与我为一、天籁齐物的宽容;佛家普度众生、悲悯天下的情怀,都是这种精神的结晶。由此产生了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理想,视生命的创造历程就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天道与人性,德合无疆。于是衍生出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正因为此,中国古代先哲们,都在极力追求理想人格之极致的精神天地。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仍然自得其乐,以至于宋明以后的理学家们经常讨论“孔颜乐处”这个简单的问题。孔颜的乐处就在于扬弃外在之物、外驰之心,自我意识到自身与天道合德同体,体认到自身的内在完美,具有真善美高度统一的自由人格,进入道家逍遥游的精神状态,顺其自然而游刃有余的雍容境界,进入佛家我即是佛的觉悟境地。于是,儒家追求的道德宇宙,道家追求的艺术世界,佛家追求的宗教境界,对象有异但是其出发点是一致的,就是超越现实的自我。这里面的国学的精髓,属于阳春白雪,果真用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当然行之有效,可是究竟有几人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运用得恰到好处呢。
有人把儒家比做粮行,把道家比做药店。粮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能源,谁也离不开;药店就不一样,健康的时候尽可以不予问津,但是生病了,你就得主动去药店。所以,自古以来,道家医好了成千上万人心灵上的创伤。以此类比,佛家就是茶肆。与粮行药店不同的是,茶肆是不一定要去的,但是去的人愈来愈多。粮果腹,药医病,茶解渴。然而,不一定非得口渴才去茶肆。更多的人去茶肆为了享受生活。这些都应看做是一种文化现象。因儒家过于矜持,进入太深若不能变通的往往变得迂腐,好比发霉的粮食不可食用;道家过于张狂,进入其中若无制约则可能放诞不羁,是药三分毒,多吃或者乱吃有害。独有茶饮解得渴也恢复疲劳,放松精神休闲身心。历史上的文化大家多有出身于儒而归心于佛者。唐宋大家就有李白、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等,近代有李叔同,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因为文人墨客最善品茶。相比而言儒家归心于道者实在寥寥,大类健康的人非必要不吃药。儒家手持论语治天下,提倡立功立德立言;佛家吟诵般若波罗密经,讲究修持慈悲超度。笔者以为,粮行药店和茶肆完全可以开在一起,只有互通而没有竞争。饥饿去粮行,生病来药店,休闲就到茶肆坐坐。文武功忠厚德诚实言;般若愿慈悲心自在人。独善其身也好,兼济天下也罢,能使疲惫的身心得以恢复健康就是。比较起来茶肆生意较火,已经赚得盆溢钵满,少有人在意茶道如何。
国学毕竟是国学,是正餐中的满汉全席,是音乐中的黄钟大吕,不能供消闲充饥。听三字经或做生意搞直销,就是国学实践,国学就成小学了,这无疑是对国学的亵渎。囯学不是炒瓜子,谁爱嗑就嗑嗑;国学是囯家民族的名片,国学只出大师不能普及,普及了就成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