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谨言
晚清时期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说:“说话不可任口”。意思是告诫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说话一定要谨言。
所谓谨言,就是指说话要注意场合,注意对象,讲究艺术、讲究效应,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乱说。否则,就会吃亏,甚至吃大亏。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三国时期蜀汉的李邈,就是一个典型的奇葩人物。他官至犍为太守、丞相参军。一辈子说过三句关键性的蠢话。第一次,说一句话触怒了刘备,差点被斩首。第二次,说一句话惹火了诸葛亮,险些被军法处死。但他还不接受教训,第三次在诸葛亮死后三天,他向后主刘禅上书说:“诸葛亮生前仗着手中兵权,狼顾虎视,把你孤立软禁着。现在他死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喜事。”刘禅认为李邈这是在污辱诸葛亮,于是果断将他关进大牢而诛杀。
东晋时,晋武帝司马曜在一次酒晏中,故意对长得千娇百媚,能歌善舞的宠妃————张贵人开了一句玩笑:“你如果按照年龄来说,快三十岁了,应该要被废黜了,我喜欢更年轻的。”张贵人听到这话,心里非常愤怒,到了晚上,就吩咐贴身的服侍婢女用被子蒙住司马曜的脸,将司马曜活活闷死。
北宋,一个和尚找到太宗赵光义,请求修缮一下国清寺。赵光义问和尚:“修寺对我有什么好处?”和尚说:“我无以为报,只好等寺修成,自焚以报。”于是赵光义就派了侍卫去协助修寺。寺修成后,侍卫令和尚遵守诺言,让他自焚而死。和尚不从,侍卫大怒,将和尚直接扔进火堆里烧死。
明朝初期,有一个新晋才子,也因莽撞地回答了朱元璋一个问题,被朱元璋结束了他的小命。
大家知道,朱元璋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文化的评价,总想让别人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所以很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一天,他突然想起前几日太子正在看老子的书,顿时就来了兴趣,对在场的群臣说道:“我有一个对子你们是绝对对不出来。”接着就说出了他的上联:“老子天下第一。”大家听到这个对子,虽说都知道如何对,但却是不能对,他们知道这个对子就是朱元璋在故意给他们挖坑,谁敢对,谁就是大不敬。
想想看,朱元璋出的这个上联,其中的“老子”是指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李耳,同时“老子”也可以是一个人自大时的自称,可以说这个“老子”是一语双关。而朱元璋说的“老子”,表面上说的是李耳,实际上说的却是朱元璋自己,朱元璋自夸自己是天下第一。此时无论大家对什么,都会被认定是大不敬之举。因为这世间是没有人可以和朱元璋这位九五之尊相提并论,即使有,也不能当面说出来,只能好好地迎合他。因此,当朱元璋说出这个上联后,在场的人那是鸦雀无声,没有人敢站出来对出下联。朱元璋看到自己对联把大家都难住了,那自然很是开心。
本来,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在第二天早朝,与群臣商议完国家大事后,对着群臣,朱元璋又提起了昨天的对联,并大言不惭地说道,这副上联是千古绝对,没有人能给出下联。此时,底下的臣子大部分都是人精,他们岂不知这个上联是何意,但他们不会,也不敢站出来对,他们纷纷虚伪的夸赞:“陛下实属高明,臣等自愧不如。”
此时,朱元璋坐在大殿之上,见群臣如此给面子,那是一脸的得意洋洋和喜形于色。本来,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然而朱元璋还是不满足,说再给一些时辰,让大家想想,看能不能想出来,如果再想不出来,那你们就真的不如我的学识啦。
见朱元璋如此说,终于有个年轻气盛的新晋才子忍耐不住,他站出来说道,说陛下,我已想出下联,然后说道:“孙子举世无双”。这句下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本是无错的。可是他不知这么一对,就让朱元璋失了龙颜。朱元璋岂能饶过他呢?听到这个下联,朱元璋顿时怒发冲冠,认为这个新晋才子简直是欺君犯上,公然地扫堂堂一国之君的脸面。于是就下令把这个新晋才子当场拉出去斩首。
还说个明朝的事。一次,嘉靖皇帝召太医令徐伟诊脉,徐伟进殿后匍匐膝行,见皇帝坐在小床上,龙衣拖到地上,不敢继续向前爬,奏道:“皇上龙衣在地上,臣不敢前。”嘉靖帝马上拉了拉衣服,伸出手腕让徐伟诊脉。诊脉毕,徐伟回。皇帝下诏内阁重赏徐伟。只见诏书写道:“徐伟诊脉,朕感舒暖。称衣在地上,足见忠爱。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徐伟看后,惶惧失色,庆幸自己拣了一条命。如果刚才说“衣在地下”,一字之差,恐怕就要掉脑袋了,徐伟能不后怕吗?
当然,人生在世,有时说话来得随意点,偶尔出点差错,也是难免的。关键是,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急中生智,机智善变,力争把话再说完美,以求得化解。清朝弘历年间,有一个大才子叫纪晓岚。他体态肥胖,特别怕热。在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时,适逢炎炎烈日的夏天。纪晓岚每次去当班,总是酷热难受,常常是脱了衣服,光着膊子,趴在地上写东西。
有一天,乾隆皇帝突然来看纪晓岚他们的工作情况。纪晓岚感到非常受惊,来不及穿衣服迎驾,只好急忙掀开旁边桌子下面的遮布,钻进桌子底下,避避乾隆。纪晓岚躲在里边喘着气,一动也不敢动,直热得大汗淋漓,实在熬不住了,便伸出头来向外窥探,问同僚们:“老头子走了吗?”同僚们没人敢吭声。他接着扒出来径直走近同僚们再问:“老头子走啦?”这一声一声,让还在屋内坐视的乾隆皇帝听得清清楚楚。乾隆皇帝已经很气愤,厉声喝道:“老头子,什么老头子,你衣衫不整,有失体统不说,还要叫我老头子。说,什么叫老头子。今天说得出个名堂来,就饶恕你,否则的话,老头子就要你的头。说,说,什么叫老头子?”纪晓岚吓得全身发抖,跪在乾隆跟前,双手撑地,低头着:“我说,我说。万岁与天同寿,万寿无疆,谓之老;万岁乃万民之首,谓之头;万岁乃昊天之子,谓之子。所以皇上是老头子,老头子,我的老头子。”听纪晓岚字字句句说得这么贴心,这么通畅,这么巧妙有趣,乾隆不由得大悦起来,呼唤几个在旁的太监,说:“来呀,天热,纪先生以后可以光赤膊在这里写东西,用不着你们多管闲事。以后你们几个轮流在这里侍候纪先生,给纪先生打扇。”纪晓岚终于以自己的智慧,得到了皇帝的宽恕和欢心。
这些事例,足以说明,说话一定要注重谨言,考虑前因后果,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看人说,看场合说,看时机说。言语力量无穷,艺术无限。一句话说得春暖花开,一句话说得天寒地冻,一句话可化腐朽为神奇,也可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