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拨拉,一鏊陈年的人间烟火
甘肃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自东南向西北,形状犹如一支玉如意,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山丹也犹如一支玉如意,自南向北,镶嵌在这条地理大通道的中段。在新城区中央,宽敞的智行广场、新建的焉支巷子,伴随着呲呲、呲呲的翻炒声,一种被俗称为“炒拔拉”的美食散发出的油香味从气流中不断涌出,与夜间文艺演出的分贝声交织交汇,涨满了整个街区,也涨满了现场所有人的脑壳。
百余名民间厨师,百余个铸铁鏊子,在沸腾的羊油里炒制出百余锅肝、肺、肠、肚、心一体的混合熟食,免费分享给慕名而来的四海宾朋,这是不久前发生在这条地理大通道“河西走廊”峰腰山丹炒拨拉美食节期间的壮观场面。
县城之南,连绵高耸的祁连山麓一道银光呼啸而过,划破夏日碧绿的辽阔草场,我遥遥地看到海拔3000多米的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历任场长们”的眷属后裔组成的亲友团正在验票出站,祭拜英烈、访问故土、欣赏美景,在品尝完久违的炒拔拉美食后直呼:“真香,还是那个味道!”
的确是一场文化与美食、诗与远方的共舞,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和他的“东方甄选看世界”直播团队也来了,在这片充满历史感的千年皇家马场喝着米酒,吃着炒拨拉,俞老师发出感慨:“山丹炒拔拉是丝绸之路上流传下来的经典美食,真好吃,很有特色,值得所有人来品尝。”
北上广、四川、陕西,四面八方的游客们来了一拔又一拔,牵手山丹城,欢聚铁鏊旁,口里嚼着香喷喷的炒拨拉,纷纷竖起大拇指:“山丹炒拔拉,敢就香,敢就香。”
......
一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让这座古而弥今的县城更富活力、更有温度。首届炒拨拉美食节“爆火”,点燃了城市“夜经济”,不完全在于食材的醇香、到位的护航,更在于这种美食文化信号的强度,如山丹首届百姓春晚、首届民俗灯展、消夏周末文艺演出等等一样,但凡是沾泥土、接地气、连民心的文化信号,老百姓都能自发地集结起来,充分彰显了山丹这座丝路古城邦的高贵和底蕴。
炒拨拉,是辽远岁月的馈赠。它既有足够的历史长度,也有足够的文化厚度,它来自自然,也来自人间,据山丹县志记载:炒拨拉因动作得名,支以铸铁鏊子,将切好的羊肝、肺、肚、肠、心等佐以调料葱花、蒜苗下锅,以柴火或煤炭为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走过两千多年寂静悠长的岁月,技艺从简单到成熟,花样从单一到多元,食客从兵士到大众,持续久远地散出阵阵浓香。
炒拨拉,是至繁至简的烟火。它来源于远古,也来源于生活,看过山河,也看见过岁月更替。它像一把心灵碰撞的钥匙,也是一座文明交流的桥梁,在陌生尴尬的氛围里,最易敲开人们沟通的话题,在交往交界点缀了色彩。它的存在让人与人之间变得简单,不分高低贵贱,不论男女老幼,高兴了,疲惫了,喝一碗清晨的粥,再吃一铁鳌深夜的炒拨拉,俗世烦恼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炒拨拉,是传承延续的文化。什么是文化?100个人就有100种说法,专家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养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找到一个瓦片,是文化,抢救复活了一台古典舞蹈剧目,也是文化,作为山丹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作为河西走廊最富悠久历史的小吃,它如果不是文化,它又是什么呢?热爱生活的一切,平凡的世界就能遇见璀璨的烟火,从马背精神,到现代文明,山丹炒拨拉,过去是、现在是充饥裹腹的美味佳肴,现在是、将来也持续是一把撬动“夜经济”、助力添香地方特色美食文化的人间烟火。
(2023年7月2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