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之处见真章 ——读蔡章武长篇小说《如梦令》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从细节去推敲,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写小说亦是如此,特别是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好的和成功的长篇小说,细节处理尤为重要,更显作者“于细微处见真章,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真本事和真功夫。
不管是读蔡章武的长篇小说《五龙镇》《心向红旗坪》,还是读他的长篇小说《如梦令》,都能给人这样一种最直观、最丰腴、最贴切的感受,足见作者笔下功夫了得。有人将主题比作文学作品的灵魂,将情节比作作品的骨骼,那么细节无疑就是作品的血肉了。
如果没有血肉丰满的细节,作品充其量还只是一个框架和骨架,也就是一个“空架子”,还算不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更谈不上是成功的文学作品。前苏联作家、诗人高尔基就曾把文学创作看作是“将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体”,从他的《在人间》《童年》《我的大学》《母亲》等作品中,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写人、绘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造景,都离不开丰满丰盈、丝丝入扣、贴切恰当的细节描写,因为一个精彩的细节胜过万语千言,胜过万马奔腾,胜过长篇大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总是在一举手、一投足、一蹙眉、一笑靥、一对话、一叹息中,来突出人物情感、彰显人物个性、烘托人物性格、体现作者修为,比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就是如此。下面就以身边作家蔡章武的长篇小说《如梦令》为例,浅谈一下这些方面的真实感受。
蔡章武4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梦令》,以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为时代背景,讲述的是在那个时代和年代,江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章止戈与汪菊子长达10年的爱情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时代的再现,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时代的重演。但这种缩影、再现和重演,大都是通过细节描写和情节张力来体现的,来完成的,来充盈的。
绘景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
绘景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和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与手段。长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出场,就更需要写景来衬托和烘托,达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这里所指的“先闻其声”,并非指人物在出场出镜前先“发声”、先“夺声”,而是指借写景借写物加以暗示和点化,让人物在一定的气氛和氛围中适时出现。
在小说主人公章止戈出场前,作者就不惜笔墨细致描写了江城师范学院的校园景致。“黎明时刻,坐落在武昌沙湖之滨的江城师范学院,开始退去灰蒙蒙的夜幕,慢慢突现出清晰的轮廓,继而以它壮健的身躯和端庄的面容迎接拂晓时的曙色和东方那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霞光中的花卉竞相绽放。这里一堆,那里一丛。有的红艳似火,有的洁白如雪,有的恣情肆意地伸张厚瓣,有的含羞带怯地慢吐嫩蕊。”
这两段写景写物,不仅将圣洁、美丽、典雅、浪漫的江城师范学院校园和盘托出,也间接烘托出全国恢复高考后学子们的无限喜悦心情,也为情绪饱满、朝气蓬勃的主人公章止戈的出场和出现作了气氛和情绪上的前缀和铺垫。作品中这种写景写物的场景特别多,让读者读来,如身临其境,没有隔靴搔痒之感,很有艺术感染力。
人物体征描写让读者过目不忘。
人物的外貌体征就是作品人物的标签,只有通过对人物的衣着衣帽、面色面容、体态仪容、肢体语言等外貌特征的细微描写,才能展现人物特征、体现人物个性、表现人物善恶、彰显人物美丑。长篇小说人物的出现,不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或是“石头缝里蹦出个孙猴子”,而显得突兀、突然而猝然,要通过人物体征描写来表现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理所当然,从而达到人物出场个性鲜明的艺术魅力。
在小说人物讲授古典文学的林静茹老师出场时,作者就不惜笔墨细致描写了林老师的外貌体征。“她将身子微微斜靠在走廊边的檐柱旁,眼睛透过深度的镜片,含情凝睇看着陆续走进教室的学生,给予他们慈母般的微笑,并一一向同学们点头致意。”“她面容清癯,体态羸弱,身穿一套素淡的浅黄色便装,梳着齐耳的短发,虽然没有什么特意的修饰,却显得仪表端庄,气质高雅。金丝边眼镜背后,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眸子,盛满了温柔,燃烧着炽烈。”
这两段对林老师外貌体征的描写,不仅与林老师的学者风范相符,更与林老师讲授古典文学的身份十分贴切,同时将林老师饱经风霜、老成淳厚、爱生如子、高雅端庄、病态恹恹的个性表现出来,也为后来林老师讲授屈原的《涉江》时昏倒在讲台上不显得突兀而作了提前预判。作品中对人物出场时的外貌体征描写如满天繁星,如顾筱曼、顾稼轩、蒋英、蒋琴、汪菊子等等,让读者读来过目不忘,如相识老友,如面对面相见,很有艺术亲和力。
动作具象描写让人物生动形象。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称为人物动作描写。人物动作描写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切不可脱离生活实际而瞎写胡诌,既可以是日常生活动作,也可以是劳动场面中的动作,还可以是其他一切活动时的动作。动作描写要让人物活起来、动起来,要具体具象描写,切忌空洞抽象描述,要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就如真人活人在读者面前上演一般。
《如梦令》中描写章止戈为林静茹老师喂药时的情景就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如在场亲眼见到一般。“章止戈左手端着药杯,右手拿着汤匙,一汤匙一汤匙地将药水喂进林老师的口中。有时,药水不听使唤地从林老师的嘴角流去,顺着腮边流下。……章止戈忙将汤匙放在杯里,接过毛巾,轻轻地拭去还在往下流淌的药水。”
这段对章止戈一连串动作的描写,可谓写得细致传神、入木三分。作者采用慢镜头的方式,将人物的大动作一一分解成一个接着一个的小动作来连续描摹,而且每个小动作采用一个最恰如其分的动词来体现,既写出了章止戈的细致入微和体贴入微,说明他是细心之人,暖心之人,心思细腻而缜密,而且也间接性表达了林老师病情严重,非同一般。这样的动作描写,也为章止戈为什么深得女生的喜欢找到了恰当的理由。
人物语言描写让人物说出话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意思就是说,要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鲜明特点,他不是大众化的人物,也不是和其他人雷同式或相近似的人物,仿佛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在对话一般、交谈一般。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人物经历、人物身份、职业特点及其人物的文化教养等。比如要写一个雍容华贵的大富人家的女人,其语言就不能如写街边泼妇的语言那般粗俗不堪。
《如梦令》中人物语言的描写可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好像小说中的人物就要从书中走出来一样,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章止戈在和汪菊子第一次见面时,是汪菊子背着妹妹汪云凤在巴郡的石梯上,被章止戈撞到,以致于汪云凤滚下石梯几尺远。这个过程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章止戈、汪菊子和景维莉三人之间的对话。比如描写汪菊子破口大骂章止戈:“你瞎眼睛了!把别人撞成这样了,还大摇大摆地往前走!”描写章止戈怀着负罪的心情,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是我撞的,是我撞的,不过,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描写景维莉为章止戈打抱不平:“章止戈,你怎么这么傻呀,不是你撞的,你偏要说是你撞的,你硬要捡个烫手山芋往肚里吞呀!”
接着,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对话描写。通过一连串的对话描写,不仅将故事情节顺理成章向前推进,也将矛盾冲突进一步戏剧化。同时,也不仅勾勒出章止戈敢作敢当的优秀品质,勾勒出景维莉好打抱不平、见事推责绕责的心理状态,还勾勒出汪菊子对章止戈由愤怒不堪到好感敬意的心路历程。这为后来汪菊子和章止戈能够发生10年的爱情故事写好了前奏。
除此之外,《如梦令》还有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场景营造描写、场面烘托描写等细节描写,无不给作品起到了添砖加瓦、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好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烟火气息,能够有效反映现实的本色和生活的本真。细细品读《如梦令》,你就会觉得该作品将它体现得淋漓尽致、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