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的机器人
阳光,准时到达东经109度和北纬35度的东原。
清晨,我驱车上东原,迎着朝阳去上班。
太阳,从150米高的预热器东南方向的锦屏山上探出头,托出一个明亮的红脸庞。
我从职工食堂出来的时候,放射着耀眼光芒的太阳,已经高高地悬挂在预热器上空。
东边的两个水泥库,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涂了金一样,给人以金碧辉煌的感觉。库顶两库中间竖排的“冀东水泥,绿色制造”的红字儿,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库中间两条红底白字的横幅,一边一个,对称着,与上方的红字构成三角形稳固性构图。靠下方,红色的“BBMG” 的logo,在巨大的“智能发运中心”黑色的黑体字的陪衬下,显得更加大鲜亮。
水泥厂的早晨是从声音开始的。
风机,嗡嗡嗡地响着。库南边间断性发出噗嗤噗嗤的放气声,还有人敲打铁器的声音。两只麻雀在旁边的海棠树上嬉戏着,寻找着美味的早餐。喜鹊呱呱、喳喳的两声,循声而视,一只喜鹊腾空而起,振翮而起,飞到了旁边的一棵广玉兰树上。“习习园中鸟,举翮无触隅”我随即改写的诗句闪现在大脑。一位身着黄色反光马甲的工人,左手提着一个塑料桶,给广玉兰树浇灌着一种白色的液体。一辆洒水车停在路旁,一根长长的黄皮管子,引到了花园中间。另一位身着黄色反光马甲的工人,正手持着管子,给花园中的树木和冬青浇水。王安平双臂盘着,背靠着马路,站在花园中间的草坪上,给浇花人说着什么。从他口中得知,那个工人给广玉兰浇的白液体是羊奶。
销售部的宋彦荣夹着一个红皮本,从发运门前走过--我知道他去智控中心参加每日的调度会。
一个繁忙美丽的早晨,在锦屏山下开启。
一
发运值班室里也是一片繁忙。彭峰振和往日一样,正在换工作服。他把黄色的反光马甲穿好后,站在4个人中间,形成了一排,面对着面前的5台电脑和墙上的4个电视机大屏幕,他在询问昨晚的生产发运情况。已经佩戴好黄色安全帽的马杰,半弯着腰,身体微微前倾,在最里面的电脑上操作着什么。“光头哥”身着反光马甲,在马杰的旁边坐着,眼睛专注地盯着屏幕,他的对讲机不停地发出呼叫声、说话声。这场面就像嫦娥发射中心一样让人激动。
主管彭峰振解释说,墙上的4个大屏幕,是散装水泥的监控画面。袋装水泥和机器人装车的画面,正在面前桌子的电脑上显示着。如果说质智控中心是人的大脑的话,那么这里就是人的右脑,管理着“形象”。
窗明几净的玻璃围成的大厅里,5个人全副武装,站成了一排。全部身着灰白色的工作服,黄色的反光马甲和黄色的安全帽。彭峰振站在他们的面前,大声地说:“现在召开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发运工序班前会。”这阵式,像军官检阅部队一样。随后全体人员举起右拳,在彭峰振的带领下进行安全宣誓。“我郑重宣誓:安全生产是我的崇高职责,为了家庭的幸福,金隅冀东的发展,我坚决做到,遵章守法,规范操作,文明上岗,热爱生命,决不违章,安全生产牢记心间。”整齐而又洪亮的声音,响彻在整个包机的大厅里,淹没在轰鸣的机器声中。
每日的重温誓词,热血不断地充斥大脑,使人不断地产生安全的多巴胺和花青素,消除那个300:1尾随与事故的概率。
彭峰振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必讲安全,自他上任坚持了三年,从未间断。他荣获耀州区“一会一卡一宣誓”先进个人的荣誉,是名副其实的。
令人感慨的是,这个企业竟然有营房谷的绿化专家。丰富的人生和工作经历,为彭峰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练就了他一身的本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他初到新疆某核试验基地的第一年,就是在营房谷搞绿化工作,冬天还帮忙烧锅炉。第二年就在连部当上了汽车兵,给部队拉汽油、柴油。1996年12月复员后,安置在耀县水泥厂干法分厂包装车间,当上了一名插袋工。他的插袋技能屈指可数,曾在1999年荣获年度冠军。后来他被擢升为班长、工长。包亚东可以作证,万吨线试车的时候彭峰振就开始介入,不断地对每一台设备打点,空载试车,联动试车,带料试车,他都参与过。可以说,他27年来没有离开过水泥发运工序。他对水泥和包装,就如同对他的手指一样熟悉。
文化的基因就是这样传承着。
他安排了工作,随后大家散去。
他拿着一个本儿,到智控中心参加调度会。
二
王青快速走到柱子后面的一个键盘跟前,操作起来。操作盘的左下角有一个圆形蓝底白字儿“1”。右边有一个黄底红色的按钮和一个灰色的按钮;灰色的按钮下面写着“复位”二字。
他操作完后快速转身,来到身后的一个电气柜前。右手娴熟而又自然地按了一下那一排按钮最左边的白色按钮,左手拉开了柜门。机器的轰隆声突然增大。
包装机在不断地旋转着,不断地发出噗嗤、呼哧哧的声音。他的右手在右边的喷袋嘴上摸了一下,看有没有灰尘堵塞。左手伸到了旋转的风管嘴上,他在每一个嘴上摸一下,试着风量的大小。每一个水泥袋子,都被风吹得鼓鼓的,挂在那里,像一个大胖子在单杠上吊着。
我向他咨询“吸袋子”和“自动喷插袋子”的情况,他把我领到了正在工作的2号包装机。右边的电机把袋子吸起来,只听到欻的一声,然后喷射到正在旋转的包装机长长的铁针上,风管立即把袋子吹得鼓胀,水泥灰在强大的空压机风力作用下,吹到了袋子里。旋转一圈后,装满水泥的袋子,又在5兆帕强大的风压作用下,自动吹落到皮带上,被带走。
王青又回到1号包装机,在显示屏上进行一番操作。又打开包装机玻璃门,双手向怀里搬动左边的一个用铝合金做成的方铝,他说是安全门,一旦发生故障,伸手可拉停包装机,和皮带的紧急停车用拉绳开关一个功能。包装机立即停止了运转。噗嗤的风声还在响着。
他打开左边的红色阀门,右手拿起了风管,吹起了包装机。立即,巨大的灰尘,像龙卷风一样,从他的脚底下从消失。我知道这是收尘器负压的作用。
正压是“吹”的作用,而负压是“吸”的作用,好像人的呼吸一样;但人们往往喜欢“正压”,因为“正压”有鼓舞的作用。不喜欢“负压”,因为“负压”会带走我们的士气,同时也带走很多灰尘。收尘器的工作原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收尘器开始旋转。上面8个小电机也跟着旋转;电机上8个向上的红色箭头,也跟着旋转;8个红圈黄灯,也在跟着旋转;8个挂着的鼓胀的水泥袋子,也跟着旋转着。王青从上到下给包装机吹了一遍灰。
吹灰,能有效地保证真空棒、流量阀、喷嘴等设备,不被灰堵住。王青还清楚地记得,上次“眼堵”,彭峰振组织人员应急了两个小时。当年的插袋冠军又过了一把瘾。那次下料口堵塞,彭峰振晚上发烧着,开车赶来,应急处理故障,保证了发运未受到影响。
四
王青走进机器人装车间,对着一个屏幕就是一通操作。
机器人现在停到了距零零平面最低的位置。王青现在蹲下来,手抓到三个爪子,即15个钩子。
把机器人的“两爪子”改成“三爪子”的技改项目,是赵俊辉提出来的。就是说,原来机器人一次可以装两袋水泥,现在可以装三袋水泥。赵俊辉给彭峰振说,大胆地试验,把它继续向上调。调到120吨,试了一天,掉袋子;又调到了110吨,试了一天,不掉袋子,效率也是最高的。原来的每小时能装70吨水泥,现在提高到每小时能装110吨水泥,效率提高了30%以上。
实验或试验,是最好的创新。爱迪生发明灯泡,试验了上万次才成功的。
发运工序的技改项目和创新是很多的。汽车散装升降围栏的技改在2022年度第二批“五小”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许普国、殷小虎、彭峰振等人,提起他们这个创新项目都感到非常自豪。在散装16个车道装料口两侧,安装自动升降围栏,保证了司机的安全。彭峰振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想做一定会有办法。
我是第一次看到机器人的“内脏”的。王青打开了黄色安全帽上的头灯开关,像下井的煤矿工人一样。他用手中内六方扳手,把机器人三个爪子所有的螺丝都紧了一遍,还用记号笔在所有皮垫子的位置做了记号。他说,防止它发生位移,便于下次调整和维修。
每个爪子中间位置有一个红色的激光感应灯,他说,这是测量车的具体位置,车梆的位置,车的长短和深浅,与外面雷达测量的信息进行对比,看是否一样,防止车辆停错了库道。每个爪子的右侧有一个红色的光电感应灯,是给袋子记数的。
“感应”,这是机器人的关键。这就好像人的眼睛一样,对具体的位置等所有的信息做准确的收集,再通过“大脑”进行处理分析,做出准确判断。“机械臂”就相当于人的胳膊。“大爪子”就像人的手。“旋转的底盘”,相当于人的腰在扭动。
五
我从职工食堂午餐毕,径直向水泥库的方向走去。我今天一定要看到改造以后的“三爪机器人”是如何装车的。
通往发运广场的下坡楼梯很平缓。两边的槐树叶子,从不锈钢栏杆的缝隙中伸了出来,在微风中不断摇曳,好像向我招手。我的两臂与树叶进行了亲密的接触,柔柔的感觉,好像少女的手触碰了一下。
东边的库上红底白字标注着 4号PO32.5,3号 PO 42.5。2号库和1号库红底白字标注着M32.5。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发运广场上的水泥地板。我很快躲进了长长的水泥库的影子里。堆集门紧紧地关闭着,周围没有一个人。
我绕到了库的南面。堆集门还是紧紧地关闭着,周围没有一个人。我反应过来了,这会儿是午餐时间。
彭峰振应对计划管理和司机个性化服务有一套办法。陕北的一个司机唐师傅,在清晨出发之前,就给彭峰振打电话,说是他准备今天来拉32.5。彭峰振合理安排止料、清仓,在司机到达后绝不让他等待。这就好像农民师傅销售苹果,第二天计划卖多少苹果,就提前摘多少。这就是计划管理的秘密。
我坐在南边雷达下马路沿子上,静静地等待。
不到5分钟,一辆拖挂的红色大卡车,停在了我的脚面前。我赶快起来,绕到车后。司机楼的门半开着,先看见了举着手机的右手,紧接着红色的马甲、黄色的安全帽露出来。他穿着短裤,黧黑的小腿,黢黑如铁的脸庞。下车后向我问事,一口的陕北口音。他说他是米脂人。
他开的车准备进2号库的时候,关耀杰骑着电动车,快速冲了过来,让他倒车。他重新把车停在雷达头的下边,把自己的身份证放在南边一个铁箱子的感应区。
几秒钟后,发出“噔隆隆”的声音,提示音:“雷达测量中,请勿移动车辆。”
又是一声“噔噔噔”。巨大的铁竿上的4个摄像头,开始慢慢旋转。一会儿就发出声音:“雷达测量数据正常。”
其实,测量的车身的长短、高低的数据,已经传递到了水泥库里的机器人。严格地说,包装机、雷达、机器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连锁在一起。操作人员在发运集控室能看到和操控一切的。打到自动的位置,它就能像人的大脑一样“智能运行”,无须人为干预,这就是“智能化”。
车到了2号库的门口,堆积门自动缓慢地打开。
关耀杰大声地指挥道:“停车”。他把司机叫到跟前,给他说,以后停车就停在这个位置,他指着机器人下面轨道上的一个大螺丝说。我一看,机器人三个爪子刚好在司机楼与车厢之间的平行位置。
东北墙顶上有一个屏幕显示着红底白字:1号空闲中。
司机在中间柱子上的感应器上刷了一下身份证,大屏幕上立即显示:2号库陕kE0055,0/650,M325。就是准备装M32.5水泥650袋,即32.5吨。
机器人三个爪子本来是朝着北方,在皮带的上方。突然噗嗤一声,三个爪子、连着的机械臂、大转盘,同时向后一退。三个爪子转到了东边,测量一下车厢宽度;又慢慢地向下移动,测量深度。又持续地向南移动,测量着车箱长度。
另一个机械臂和爪子做着同样的动作。
两个机器人同时转动一圈,把三个爪子方向调整在和皮带平行位置的上空。每个爪子上有5个爪钩,共15个爪钩,一起趴在皮带上,等待着。皮带的滚筒在不停地转动。
南边的机器人向相反的方向,也如法炮制,做好了准备。
一会儿,三袋水泥一字形排列整齐,从皮带上过来。先是噗嗤一声,紧接着三个爪子抓起三袋水泥。机械臂很快向东旋转,稳稳地停留在车厢的位置。然后向下移,15个爪子同时张开。然后听到扑通的一声,三袋水泥准确地落到车厢里,车厢剧烈地颤动着。
机械臂又很快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等待着。
两个机器人,就这样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库里,不断地能听到吱吱吱。噗嗤。扑通。不同的声音在不断地变换着。
650左边的数字也不停地上涨着。车上每装进三袋水泥,这个数字往上加3。
数字到648时,我很担心最后的两袋怎么抓。关耀杰说,你不用担心,最后肯定是两袋。
果不其然,皮带上缓缓地过来两袋水泥。我看得清清楚楚,机械臂抓到半空的,准确无误的是两袋水泥。
东墙显示屏上显示:装车完成。
整个装车的过程大约20多分钟。
陕北的车向前开动。堆集门自动打开。黄色的大卡车停在了广场。那个司机上到车厢里查看。随后拉上了苫布。
正在说话的间,又开进了一个绿色的大卡车,停在了我的迎面。
今天是个大晴天。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在预热器的东边,有一块巨大的白云,像一只洁白的兔子,面向西南方向,似飞奔状,腿向前钩起,稀疏的尾巴飘起,好似真的飞舞起来了。
一会儿,那只飞舞的白兔,又好像变成了三个爪子的机械臂了。
(2023年7月17日作于锦屏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