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幞头是怎样从帻演化成乌纱帽的

2023-08-31抒情散文董元奔古典情怀
1幞头起源于西汉宫廷。商周时期推行礼制,天子和大臣们日常上朝时所戴的帽子被称为冕冠。冕冠主要由冠、延、旒、笄、缨等几部分构成。天子冠冕上的旈是十二串珠子,大臣……

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1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幞头起源于西汉宫廷。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商周时期推行礼制,天子和大臣们日常上朝时所戴的帽子被称为冕冠。冕冠主要由冠、延、旒、笄、缨等几部分构成。天子冠冕上的旈是十二串珠子,大臣根据等级有七到九串。旒起到了遮挡人的面目的作用,即君臣之间有事言事,却不要互相看清表情,因为表情会泄露人的心理秘密,这不利于君臣团结,当然,保持天子的神秘性更是旈的核心意义所在,毕竟十二串旈几乎遮严实了天子的面孔,七串甚至五串旈是不能很好的遮住大臣们的面孔的。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西汉时期,为了进一步体现尊卑,朝廷规定,旒所用的珠子,皇帝用白玉,三公及封国诸王用青玉,卿大夫用黑玉。同时,西汉时期还加长了延,延变长了,旈的摆动幅度就加大了,冕冠戴在头上很不舒服,于是汉代皇帝后来规定:皇帝上朝都要戴冕冠,但是大臣们只在朝廷的重大活动中才必须戴冕冠。大臣们平时上朝不戴冕冠,那戴什么帽子呢?汉代皇帝和大臣在休闲宅居期间戴的是帻,帻类似于后来的幞头,需要用两块布,第一块覆住头发,第二块环绕头部固定第一块,并留有下垂遮住至两肩遮住两耳和后颈的布巾。帻是真正休闲的帽子,戴起来比冕冠舒服多了。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魏晋时期,幞头成为军旅用帽。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三国曹丕及司马氏强夺巧取前代政权,抑或是西晋司马氏因争夺帝位爆发“八王之乱”,乃至东晋王敦、桓温、刘裕之辈压制皇权,再至南朝四代及北朝数代不断上演臣子篡夺君权改换朝代的行为,天子的神秘性被折腾得荡然无存,不仅冕冠被取消,而且宫廷中的帻也被略加改造,开始成为军旅用帽,这就是幞头。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幞头与帻所不同的是,它只用一块布,因而制作更简易,摘戴更方便。幞头,就是将一块大小适中的四方形粗布幅巾裁出带状四脚,士卒用幅巾束发,前两条带子从前额掖进巾下,收于脑后,然后打结垂下,后两条带子则向上收系于头顶发髻前。古人没有剃发的习惯,士卒披着长发不方便行军打仗,用了这种幞头之后,再长再浓的头发都被一方粗布牢牢的覆盖住了,行动自然也就自如了。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3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隋唐对幞头的继续改造。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隋唐统一天下后,唐太宗、唐高宗把幞头引入上流社会,不过他们对幞头作了一些修改,使之显得高贵起来了。一是把粗布改成绢帛,以此增加幞头的制作成本;二是在幞头里面另加木头制成的帽胎,硬朗的有一定高度的帽胎覆于发髻上,这样,幞头的后半部分就显得高耸而有威严。唐高宗规定,除了特殊的典礼活动,他和朝廷大臣们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平常的朝廷活动中都要戴这种幞头。武则天时期规定,幞头不仅男性官员要戴,宫中女官也要戴。唐玄宗继续推广幞头,以至于开元年间普天之下无论男女、老少、官民都戴幞头,不过,朝廷规定,皇帝的幞头布料是金黄色的,大臣们和后宫女官们则根据官阶染成跟其所穿官服一样的颜色,即三品以上紫色,四品深红色,五品浅红色,六品深绿色,七品浅绿色,八品深青色,九品浅青色,普通老百姓所戴的幞头则是灰色或白色的。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唐玄宗是一个很有艺术修养的君主,考虑到幞头后边耷拉下来的两根脚带过于随便,唐玄宗在其皇帝任期的后半期对幞头再次进行修改,他从汉魏时期梁冠以铁丝作骨架获得启发,规定在幞头后下垂的两根脚带里加上铁丝,这样,脚带就呈半翘状,非常别致,更使戴者看起来很有精神。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唐代以前的天子和大臣往往要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戴不同的帽子,改造后的幞头使唐代君臣无论在庙堂上还是家居期间都可以戴,君臣之间的关系再也不像先秦秦汉时期那样隔着三重雾霾了,不过,不同颜色的幞头还是能够鲜明标识出唐代君臣的地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初、盛唐时期,幞头由简易的军帽演化成官民普及基础上的官帽,这是君臣关系历史演化的结果。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4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乌纱帽的出现。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官场上的幞头在唐代以后继续得到发展变化。宋太祖赵匡胤畏武倡文,希望通过形式主义规范大臣们的日常言行,特别是防范文臣乱议朝政,防范武将行为骄纵。宋太祖从唐代的幞头中得到了灵感,他把幞头后面以铁丝作骨架的两脚带改为以铁片作骨架,而且两脚被合为一根,并大大加长甚至达到二尺(合今63.4厘米)以上,以水平的状态被固定在帽子后面,这被称为“直脚”。宋朝皇帝奉行君臣共治天下的理念,宋太祖废除了皇帝穿金黄色蟒袍而大臣穿其他不同颜色袍子的规定,改造后的幞头,无论皇帝还是大臣戴的,都统一包上一层黑纱,所以当时人们称这种幞头为乌纱帽。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宋朝皇帝带着这样的乌纱帽,他必须正襟危坐在御座上,如果摇头扭腰,大臣们就会看到他乌纱帽后面不断倾来斜去的直脚,皇帝就会很尴尬。同样的,文武百官分左右站在大殿两旁,由于乌纱帽后面有二尺长的直脚,大臣们之间必须相隔一定的距离,否则直脚会互相碰触,让人无法站稳;而且,文臣们无法交头接耳,武将们也不便于甩胳膊甩腿,文武大臣们一旦有“小动作”,直脚就会碍事,皇帝在御座上也就可以一眼捕捉到。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唐朝前期兴起的官场上的幞头被北宋皇帝改造成这种乌纱帽,我想,这其中的缘由可能是唐玄宗想不到的。O7R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