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连接生与死,跨越爱与情
世上知识无穷,学海无涯,我们阅读书籍,学习知识仅仅是乘着一艘小舟在海洋中漂流,在知识宫殿的大门前敲门,欲欤求之罢了。而在这其中,若是能阅读到属于自己的书籍,学习到能改变我们的知识,找到令我们所触动的东西,让我们的领悟得到提升,便已足矣。茫茫书籍的波涛中,第一次遇见《挪威的森林》,我只认为这是一本充满色情,少儿不宜的书,但当我几年后再次与它邂逅时,我却有了另一番的感受:在北极圈以北,有一片遗世独立的仙境,那便是挪威,在其领土上,有着大片的,让人迷失方向的森林,但当我们步入其中,又凭借自己的内心走出它时,便能发现它不仅连接着生与死,更跨越了爱与情。学者白桦更是评论道:“以纪实手法和诗意语言,注重表现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于纯真爱情和个性的双重追求,超出了一般爱情描写的俗套,而具有更为深刻的人生意义。”
书中男主渡边与女主直子及木月原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可木月的忽然离世令与其为情侣关系的直子情绪崩溃,住入医院治疗,期间渡边一直陪伴着直子,可直子也因情绪的失控而自杀离世,随后渡边遇上了绿子,并与其交往,但因渡边一直挂念直子,而选择与绿子分道扬镳,随后在玲子(直子治疗时的病友)的指引下,开始真正探索自己的人生,并在最后走出了心中的森林,伫立在孤寂的挪威上眺望远方……
挪威的森林,连接了生与死。在书中,随着许多角色的离去,故事也逐渐染上了悲剧的气氛,木月与直子的相继离去,昔日的朋友阴阳两隔,欢声笑语仿佛仍存在于昨天,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但生死之别,并无让渡边将其遗忘,他常常独自饮酒,以忘过往,这不仅让我想到一部闻名于世的电影《寻梦环游记》,影片中死去的人们会活在常世,在每年的一天中,会通过阴阳桥回到人间与家人团聚,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与家人齐聚一堂,只有那些被供奉着的人才有机会跨过连接阴阳的“桃花桥”,可在常世的人们也并不是永生,若在人间没有人记得他,他便会真正地消失在这个世上,正如影片所言: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书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着生与死: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而在生与死之间,是一片广袤的森林,而这座森林坐落在地球的边缘——挪威深处,让我们从踏入森林的那一刻,我们也便进入了生命的起点,在迷茫的探索中,我们逐渐走出森林,也逐渐来到了死亡的起点,在走出森林后,我们自然会感叹于挪威那如异世般的风景,如同银河遗落在世间的星星,散落在北冰洋和挪威大陆间,但我们也会同样惊叹于人生的美丽,正是死亡才赋予了活着的意义。挪威的森林,在此刻,不仅是森林,更是那座连接着生与死的“桃花桥”。
挪威的森林,跨越了爱与情。书中即便含有伦理以及情色的描写,但直子对木月的爱慕及在他离世后的郁郁不得志和对他的思恋,连同绿子对渡边的钦佩甚至追求,都不得不让我们领悟到爱美好与神秘。在黑塞的《悉达多》中,主人公悉达多有着跨越种族的爱慕,他认为爱是一切事物中最重要的 ,这不仅让我想起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在船头抚摸着罗丝的手,他们张开双臂沐浴海风,任思绪如海鸥般在海面惊起一阵波浪,晚霞中,他们的心被一股绳缠绕在一起,正如《挪威的森林》中所言: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正如德拉安南的《怦然心动》中所述: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而在书中超越的不仅是爱情,更是渡边与木月的友情,以及玲子对渡边母亲般教诲的亲情,这也让我想起了马里奥·普佐所著的《教父》,在书中,唐·科里昂作为黑手党的掌权人,他的势力渗透进入了美国的各个领域,他蔑视一切价值,维持着五大家族的平衡,避免着地下战争的爆发,因此人们将他视为父亲,称它为“教父”,在教父的世界里,忠诚,是唯一的通行证,教父并不看重一切的财富,他只认可友情,他会向任何对他表示忠诚的人伸出援手,此外,他还同样看重亲情,他会陪伴自己的家人,每逢家族企业出事时,他便会派出自己最相信的手下去保护自己的家人,他曾在家族的会谈中谈到: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正是着一层又一层的情感,令书中的的高度得以抬高,也是挪威的森林,超越爱与情,在一片无际的森林中,仍有值得我们挂念的东西,我们的情感不会被局限在这片森林中,不会被局限在这趟人世间中,我们会超越这片森林,超越属于我们自己的爱与情。
记得书中提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挪威是心中念念不忘的小岛,是孤寂、无人的呼啸北境
,是寒冷中带着微湿的温暖,是一抹绿意中的盎然生机,在那里,我们会进入属于我们的森林,但这片森林,连接着生与死,跨越了爱与情,即便身在其中,彷徨四顾心茫然,但请相信你会走出黑暗。
书籍的意义也是正如此,读过,爱过,经过,便在人生中留下了意义,在此,我以书中的一句话,结束这次读后感: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待过……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