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打碗花
2020-09-24抒情散文刘凤贤
家乡的打碗花刘凤贤每次从记忆中的童年山庄走过,都生怕我的脚步惊醒了山花寂静的灵魂,也惟有这近乎于虔诚的静寂,山花的烂漫才能以最原始和最本质的面目,向我们走来。记忆的童年,村庄对面的山梁上,郁郁葱葱间杂着数不清的各种花。红的、黄的、紫的、蓝的
家乡的打碗花
刘凤贤
每次从记忆中的童年山庄走过,都生怕我的脚步惊醒了山花寂静的灵魂,也惟有这近乎于虔诚的静寂,山花的烂漫才能以最原始和最本质的面目,向我们走来。
记忆的童年,村庄对面的山梁上,郁郁葱葱间杂着数不清的各种花。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其中有一种花,似乎与众不同,每当我的小手贪婪地伸向它时,总会听到身后一声吆喝:“别碰它,会摔碗的!”
被家乡父老倍加呵护的这种小花,村民们称它“打碗花”,亦或叫它“喇叭花”。
每当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时候,我时常跟随母亲往复来回的山梁上,甚至于自家门前房后、地埂、崖畔,随处都可见到它的身影。打碗花是一种多年草本植物,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状如喇叭,所以村人称它为喇叭花。红白相间,呈粉红色状,一串串一簇簇的,像春天娴静的姑娘、小媳妇来到了村庄山洼。它的花萼极薄,宛如婴儿的嘴唇,一看,会让人顿生怜爱。这正是它不同于乡间众多野花的地方,似乎只要有一场风雨,它们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似的,令人好生怜爱。
每当夜幕降临,家家炊烟缭绕,端着香喷喷的小米粥时,母亲的唠叨会不绝于耳:白天不要碰打碗花,晚上吃饭时才不会摔碗。母亲一脸的虔诚,让我始信这话是真的。因为听大人们讲,村子里有不少人刚开始也不相信,大胆一试,结果都失败了--回家吃饭时摔破了碗。母亲还说,村西口有个叫王二牛的,脾气很犟,硬是死活不信这个理,一个偶尔的机会,借着几份酒胆,挥舞着镰刀把房前屋后的打碗花摔割得一个不剩,后来,家里接二连三地不断摔碗。这个有趣的传说让我始信打碗花是碰不得的。从此,一双好奇的、贪婪的小手就再没敢碰过打碗花弱不经风的身体。而打碗花呢,它也一直顽强而调皮地直在我眼前骄傲地晃动着她的身姿,似乎在得意地向我示威:你就是不敢碰我!
越是好奇,儿时的我越是不甘示弱,我约上好友黑蛋爬上山梁,相互壮胆,硬着头皮猛摘了几朵打碗花,我们捏着它,擅抖的小手将花送到鼻端嗅了又嗅,闻了又闻,像一个战争胜利者一样,得意地品尝着手中的战利品。那种甜丝丝的感觉至今依然犹在,好像刚刚闻过一般;当然,那次冒险的代价让我把这个秘密藏诺了多少年,守口如瓶的我直到今天也无人知晓童年时曾经的“强盗行径”。说来也怪,那次的“壮举”并没有促成我摔碗的后果。我一直在心中暗暗庆幸:亏了自己守口如瓶!
可惜,我的行为让抚养我的母亲和村中老人的“信仰”出现了漏洞。当我开始怀疑并大胆叛逆的时候,我已是而立之年了。对打碗花的认知也更加接近它的本质与真相:在那遥远的岁月,母亲和村里人穷的叮铛响,几口人甚至几辈人同饮一缸水的小农家连多余的一只碗都没有,所以,一种常见的植物被土塬顺手拿来,赋于它教导和劝诫的意义就万分地难为长者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了。
也许,这正是对打碗花名字的最好诠释;也许,打碗花像西北大地上一处小小的伤口,隐藏着家乡更多的伤痛和数不清的秘密。
哦,记忆当中窘迫的童年。
哦,童年时期状如美少女的打碗花,一如无处不在的碧绿与嫣红,极具生命力地自我妖娆,一如我的左手旁边的右手,成为我们生命中共同的积淀。
刘凤贤
每次从记忆中的童年山庄走过,都生怕我的脚步惊醒了山花寂静的灵魂,也惟有这近乎于虔诚的静寂,山花的烂漫才能以最原始和最本质的面目,向我们走来。
记忆的童年,村庄对面的山梁上,郁郁葱葱间杂着数不清的各种花。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其中有一种花,似乎与众不同,每当我的小手贪婪地伸向它时,总会听到身后一声吆喝:“别碰它,会摔碗的!”
被家乡父老倍加呵护的这种小花,村民们称它“打碗花”,亦或叫它“喇叭花”。
每当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时候,我时常跟随母亲往复来回的山梁上,甚至于自家门前房后、地埂、崖畔,随处都可见到它的身影。打碗花是一种多年草本植物,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状如喇叭,所以村人称它为喇叭花。红白相间,呈粉红色状,一串串一簇簇的,像春天娴静的姑娘、小媳妇来到了村庄山洼。它的花萼极薄,宛如婴儿的嘴唇,一看,会让人顿生怜爱。这正是它不同于乡间众多野花的地方,似乎只要有一场风雨,它们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似的,令人好生怜爱。
每当夜幕降临,家家炊烟缭绕,端着香喷喷的小米粥时,母亲的唠叨会不绝于耳:白天不要碰打碗花,晚上吃饭时才不会摔碗。母亲一脸的虔诚,让我始信这话是真的。因为听大人们讲,村子里有不少人刚开始也不相信,大胆一试,结果都失败了--回家吃饭时摔破了碗。母亲还说,村西口有个叫王二牛的,脾气很犟,硬是死活不信这个理,一个偶尔的机会,借着几份酒胆,挥舞着镰刀把房前屋后的打碗花摔割得一个不剩,后来,家里接二连三地不断摔碗。这个有趣的传说让我始信打碗花是碰不得的。从此,一双好奇的、贪婪的小手就再没敢碰过打碗花弱不经风的身体。而打碗花呢,它也一直顽强而调皮地直在我眼前骄傲地晃动着她的身姿,似乎在得意地向我示威:你就是不敢碰我!
越是好奇,儿时的我越是不甘示弱,我约上好友黑蛋爬上山梁,相互壮胆,硬着头皮猛摘了几朵打碗花,我们捏着它,擅抖的小手将花送到鼻端嗅了又嗅,闻了又闻,像一个战争胜利者一样,得意地品尝着手中的战利品。那种甜丝丝的感觉至今依然犹在,好像刚刚闻过一般;当然,那次冒险的代价让我把这个秘密藏诺了多少年,守口如瓶的我直到今天也无人知晓童年时曾经的“强盗行径”。说来也怪,那次的“壮举”并没有促成我摔碗的后果。我一直在心中暗暗庆幸:亏了自己守口如瓶!
可惜,我的行为让抚养我的母亲和村中老人的“信仰”出现了漏洞。当我开始怀疑并大胆叛逆的时候,我已是而立之年了。对打碗花的认知也更加接近它的本质与真相:在那遥远的岁月,母亲和村里人穷的叮铛响,几口人甚至几辈人同饮一缸水的小农家连多余的一只碗都没有,所以,一种常见的植物被土塬顺手拿来,赋于它教导和劝诫的意义就万分地难为长者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了。
也许,这正是对打碗花名字的最好诠释;也许,打碗花像西北大地上一处小小的伤口,隐藏着家乡更多的伤痛和数不清的秘密。
哦,记忆当中窘迫的童年。
哦,童年时期状如美少女的打碗花,一如无处不在的碧绿与嫣红,极具生命力地自我妖娆,一如我的左手旁边的右手,成为我们生命中共同的积淀。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