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下的绍兴
清早便急忙出门乘坐火车前往绍兴,之所以选择去绍兴是因为那儿有鲁迅的故里,中学里他那篇《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的散文,至今让我记忆深刻。
虽然鲁迅故里有许多的物件都是后来按原物仿造,但也有实实在在留下的东西。喜欢一个人东走走西看看,不过有时也会跟在大叔大妈的旅游团后面听导游讲解,认为这样也是一种乐趣之一。鲁迅的笔名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取自她的母亲鲁瑞之姓。鲁迅也曾说过她的母亲对他有着极深的影响,关于笔名,我是从导游的口中得知。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之间的距离,可以说不远也不近。其实寿家台门是鲁迅私塾老师寿镜吾家人世居的地方,而他的老师便用其中的东厢房也就是三味书屋设馆教书。在三味书屋外,我见到了散文中所描写的那幅画“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而鲁迅在课桌上刻下的“早”字,也以图片的形式放大摆在寿镜吾授课的方木桌的右角。
百草园已不是当年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如今的园子,小了许多,现在看到的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园中季节性的蔬菜,也是管理人员种上,有南瓜藤和番薯叶。而许多的植被也是后来人们在原有的土地按散文中描写的画面进行复原,唯有园中那口井和矮矮的泥墙根是原物。
这时,我走过去摸了摸那口既有点椭圆又呈四方形的井口边缘。随后又走到那堵矮矮地泥墙根旁仔细看了看长在上面的各类植物,但我却叫不上名,只能静静地凝望着这堵泥墙根,仿佛看到了少年时的鲁迅,抓蟋蟀、拔何首乌以及跳上蹦下的情景。鲁迅不会想到,有那么一天会涌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在此感受他儿时曾有的快乐时光。而我的童年记忆中也曾有过一片乐园,只是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消逝不见。这时我半蹲在泥墙根下,拍了张不美却有意义的照片,算是给当年努力背诵这篇课文的我,一个奖励和对儿时的念想。
关于吃,在去往沈园的路上,我碰到一位在树荫底下卖木莲豆腐的老妇人。凡有路人经过时,她就每每吆喝着“要不要来碗木莲豆腐,五块钱一碗。”当有人问起“什么是木莲豆腐?”这位老妇人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说“它是一种植物,晒干之后磨成粉再用开水冲开,等冷却完就变成透明的膏状,可以清热解暑。”“那给我们各来一碗吧。”“我也要一碗。”旁边的我脱口而出。这时妇人拿出小碗分别给我们盛好,之后又洒上一些红糖和滴入几滴薄荷汁。红糖中掺杂有少量的桂花花瓣,因此木莲豆腐吃起来既有入口即化的感觉又有桂花的淡淡清香和薄荷的凉爽,真是解暑良药!
艳阳下的绍兴,有着一股浓浓的黄酒味。傍晚我借一壶烈酒乘车回杭,却不知几时能归还?
原稿写于2020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