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头鳁鱼
时代在变,世人的口味也在变。尝惯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众多食客饕餮再也不满足于传统的美味大餐,渴望品味一些新鲜、从未品尝过的野味。于是,许多曾被冷落的海鲜忽然间咸鱼翻身,纷纷走上餐桌,成了众多食客饕餮的新宠。我们的男主烂头鳁鱼,也借助这股强劲的东风,开始频频亮相于各农家乐菜馆和农贸菜市场,虽然没有其他翻身海鲜比如泥魿、海蜈蚣、钉螺那么抢手,但也够惊艳一时。
烂头鳁鱼原名鳁鱼,又名沙丁鱼,是一种属于鲱科的小型鱼类。烂头鳁鱼虽是海鲜,但苦于生长在群星璀璨的海鲜世界中,这里竞争残酷,想要安安稳稳进入世人餐桌,不但要美味、新鲜,颜值上还要入得了人们法眼。但烂头鳁鱼在这几方面似乎毫无优势,反倒是缺陷毕露无遗。
烂头鳁鱼肉质相对较为粗糙,口感相对较差,还带有些许渣味,跟那些细皮嫩肉的海鲜一比较,明显差了一个档次。烂头鳁鱼绰号“离水烂”“烂肚丁”,光听这些绰号,就让烂头鳁鱼的鲜度打了折扣,更让人们的观感很是不好。
因此,在我的家乡龙湾永嘉场,烂头鳁鱼基本没人鲜食,捕捉到的烂头鳁鱼要么和泥魿等海鲜一样,成了鸭食;要么就晒干食用。而晒干后的鰛鱼大多烂头烂肚,故送绰号“烂头鰛鱼”。
但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世人都似乎犯了“以貌取鱼”的错误。烂头鳁鱼虽然外表难看不堪,但烂头鳁鱼其实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之高且用途非常之广的鱼类。烂头鳁鱼有惊人的营养价值,富含磷脂、蛋白质和钙,多用来制作罐头,素有“一罐鳁鱼犹如一个营养丰富的发电站”之说。过去,烂头鳁鱼等海鲜多作为鸭食被人们随手丢给鸭子,吃了烂头鳁鱼等海鲜的鸭子个个长得身宽体胖、高大壮实,不但产蛋量多,而且质高,皮青壳厚,圆润光滑,金黄色的蛋黄耀眼夺目,个个都是蛋中的精品,众所瞩目的抢手货。
烂头鳁鱼味道不怎么样,也只是相对众多的海鲜大咖而言。平心而论,烂头鳁鱼的味道还是不错的。晒成干货的烂头鳁鱼更是很好的下饭配、下酒菜。还记得一次同学在农家乐请客,途中离席行至点菜区,竟然发现有烂头鳁鱼提供。于是私自做主,加点菜肴一道。本只想弥补一下自己尚未鲜食过烂头鳁鱼的遗憾,尝尝味道。没想到菜肴上桌,顷刻盘底见空。未了还听到诸多的点赞声:“味道不错”。
烂头鳁鱼还形成了独特的“烂头鳁鱼文化。”
每当大人被小孩气得哭笑不得,打也不是,骂也不是之时,大人总是情不自禁地用手指一戳小脑袋,然后笑骂一句:“你个烂头鳁鱼。”这里的烂头鳁鱼并非真的骂人像个“烂头鳁鱼”,其实只是大人们消解怒气的口头禅,也好乘机给自己找个台阶,一句“你个烂头鳁鱼”,顿时化干戈为玉帛,暴风骤雨霎时变为和风细雨。
烂头鳁鱼也有难兄难弟,河豚就是其中一个。在我的家乡,一向把生长在海里的河豚鱼称为“乌郎”。乌郎虽然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素有“菜肴之冠”美誉,但乌郎的缺陷显而易见。乌郎不但外形丑陋,而且习性肮脏,具有有呕吐习性。因此,在我的家乡,就把乌郎和烂头鰛鱼相提并论,互相匹配。凡是表现差的、相貌丑的、工作不积极的、成绩不理想的等等负面、带有贬义的人合在一起,家乡人就会来上一句:“这两个人哦,真是烂头鰛鱼配乌郎,配牢西(很般配的意思)”。
而“烂头鰛鱼生了个丁香扣”更是温州俚语中的经典。
丁香鱼,也叫“小银鱼”, 因其个体小,闻之似丁香花味,体形似渔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鱼。制成鱼干的丁香鱼甚是美味,俗称“丁香扣”。烂头鰛鱼和丁香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每当人们看到上辈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陋和缺陷,却生了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或者英俊潇洒的儿子;每当看到上辈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很低,儿子却聪明好学,学习有成;尤其是看到上辈老实巴交,儿子却非常有出息,做了官,甚至是当了大官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由衷感叹“真是烂头鰛鱼生了个丁香扣。”
当然,“鳁鱼文化”不仅仅限于民间,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中就有一则《渔夫和鳁鱼》故事:渔夫下网,打上来一尾鳁鱼,鳁鱼请求渔夫暂且放掉他,说自己还小,等日后长大了,捉住他更有利。渔夫说道:“我放弃手中现有的利益,而去追求渺茫的希望,就成了大傻瓜了。”这则故事的寓意是,现实的利益虽小,总比想望中的大利益更可取。
想不到,其貌不堪、外表丑陋的烂头鳁鱼不但为我们奉献了一顿营养大餐,而且还告诉了我们这么多的故事和道理。
嗨,你个烂头鳁鱼,虽然你很丑,但是你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