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曲广场的断想
在八百里秦川腹地周至县城,有一个富有关学文化特色的二曲广场。我怀着十分虔敬的心情,在这里寻访李二曲的踪迹。在这里,我重温一部《圣贤二曲》的小说,走近二曲广场,触摸到一个远去的关学盛行的时代。
迈进古朴典雅的景区大门,一座嶙峋突兀的假山扑入眼帘,山上题写着猩红“二曲广场”的楷书苍劲刚毅,透出坚韧不拔、威严不屈的风骨。越过假山,一座高大雄伟的汉白玉大牌楼耸立广场前面,再向南走,踏上古色古香的长廓,扑入我眼帘的是三十多米高汉白玉雕像,构图洗炼,匀称得体,面容慈善,真诚微笑,目光如炬,睿智含情,三绺飘髯,自然飘逸,身着长袍,纹理清晰,手握书卷,讲学论道……这座庄严肃穆、气宇轩昂、刚正不阿、凝视远方的立像就是明末清初海内大儒李二曲先生。雕塑底座正方,书写李二曲小传:
李二曲(1627--1705)名李顒,字中孚,号二曲,明清之际哲学家,陕西盩厔(今周至)县人。《二曲集》是其唯一的传世之作。李顒自号“二曲土室病夫”,世称“二曲先生”。
我静静伫立雕像前,思绪翻滚,穿越历史的邃道,触摸到一个远去的明末清初的动荡时代。
二曲小时候,他的父亲李可从战死沙场,家贫如洗,母子相依为命,生活窘迫,但他刻苦自学,跪在街头问学,自学《四书》、《五经》。数年之后,李二曲成了晓天文地理,精通技艺哲学名震一时的饱学之士,被公认为李夫子。当时县令樊嶷题赠了“大志希贤”匾额。从顺治十三年起,李二曲思想观念和学术上的追求开始了新的转变,从泛读群书转向博读圣贤经典。从研究经济、兵法,转向“明学术,醒人心”的关学研究。经过数十载专心致志的研究与践行,他写出了《悔过自新说》,创立了“明体适用”的经世实学,将张载关学与实学相结合,使关学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推进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他把讲学与集会、结社和国家兴亡紧密相连,强调了国家只有人才辈出、民主进步,才能长盛不衰!他的学说使张载的关学升华到新的高度,把关学推向大众化,成为顺应民心和时代潮流民主启蒙思想,使关学再度峰起和繁荣。从此,李二曲的名声越来越大,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争先恐后争地结识他。特别是当时周至知县骆钟麟与学士王心敬,对李二曲的仰慕、宣扬、推荐,开拓讲学园地,记录言行,汇集成《二曲集》,使二曲与容城的孙奇逢、余姚的黄宗羲齐名并称为“海内三大儒”。与他同时的大儒顾炎武对他评价说:“艰苦力学,吾不如中孚”。他反身行践,震动了朝野。从周至知县骆钟麟、张允中,到翰林院侍吴珂鸣、湖广进士罗诰、陕西总督鄂善,直至清康熙帝玄烨,都为他的行为所感动。除在陕西长安、富平、户县与关中书院授徒讲学外,他南下江南,先后在常州府武进、无锡、江阴、宜兴、靖江、昆陵等县应邀开堂讲学。为清初几朝盛世的教化民心,起到了功不可莫的效应。因为他的学说对改变清朝政风的功勋卓著,康熙要召见李二曲,他拒绝朝见。康熙四十年冬十月,康熙帝西巡想召见李二曲,他以死相拒,回归故里。康熙不但不恼怒,还授予他“操志高洁”的御匾。因此李二曲事迹,不仅得到具有崇高气节志士仁人的推崇,也受到朝廷大臣、学士的赞佩。我站在塑像下,静观雕像,被李二曲的举动深深感动,更为他悲壮而辉煌的一生肃然起敬。
西斜的阳光下,雕像前,陈放着翻开石雕巨书,书页上刻着李二曲巨著《悔过自新说》。恍惚中,我仿佛看到这刻有文字和雕像的广场变成一座偌大的讲台,学儒们从一幅幅雕像里走上去,深情满满地讲述当年誓死保卫大明江山的壮志豪情,讲述李二曲街头问字、巧识鸟意、县令赐匾、江南讲学、为民立命的动人故事,讲述那野菜充饿、河岸拾柴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峥嵘岁月。他们“回放”的一组组“高清”画面,瞬间连接成一幅辉煌壮丽的筑路长卷。李二曲深情高亢的演讲,在广场间发出了雄浑有力、激昂高亢的回响。这一幅宏阔壮美的文化景观,在这宽阔的广场上显出几分大方、几多气派。文章与塑像搭配在一起,更是相互辉映。这石刻文字,这雕塑,把广场烘托渲染成文化的圣殿,也把游人带回那个远去的时代。
驻足雕像前,我再次注目石书上一行行文字,倾听一声声广播,心底深处泛起层层涟漪:有文化的享受,有心灵的震撼,也有深深的思索。这广播里,传出了朗读李二曲简介男中音的激越和豪迈,又蕴含着明体适用哲学的睿智与灵光;这文字里,有李二曲街头问字的动人身影,有李二曲为了关学在那动荡的年代甘于奉献的歌颂,也有李二曲为民请命的责任和期待。
环视广场一条条道路的修通,一座座长廊的修成,一棵棵松柏的栽种,二曲广场在亿万人望眼欲穿中建成,一个流传三百年的“圣贤二曲”被写成了长篇小说,成为永恒的文化风景线。这部长篇,见证了二曲故乡变迁的时代沧桑。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李二曲哲学的智慧创造的奇迹永远在二曲故土流传!
一位作家,一篇美文,一处景点,一个弘扬二曲精神的广场,让我再次走近那个远去的明末清初李二曲讲学的悲壮时代,在这里我读到、读懂了提升品位和站位的捷径。这一位作家、这一篇美文,让二曲广场、二曲精神和二曲故事流传得更加广泛和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