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
在故乡的小河上有一座拱桥。在我的记忆里,听老人们说,桥是1950年建成的,那时建桥非常不易,是用人力将一块块平整的花岗石搭建在小河上,一块块地磊成的一座拱形桥。随着风雨的侵蚀和岁月的摧残,桥显得有些老旧,桥身长满了茂密的乔木,成为了名副其实古桥。
古桥上不时有车辆经过,桥下修建了一条水泥路,路上不时有游客驻足拍照。桥头两边的桥墩上有两棵大树,偶尔会有行人在树下乘凉。
古桥没有路牌简介,鲜有人知道她的故事,但人们从她饱经沧桑的外貌和她身上茂密的乔木,却能感受到她的古朴、古老。每棵乔木就像是古桥脸上的皱纹,乔木上的每一根枝条似乎代表着古桥的每一道年轮。
我依稀记得,古桥上最初是沙石路,汽车驶过时会有一道道白灰。那时正处于上世纪90年代初,大概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同学放学回家常常在桥顶的石头缝里掏鸟窝。那时桥上的护栏是由10多个石墩子支撑着水泥浇筑成的护栏,每个石墩子间有可以让一个成年人探出头去的间距。我们3人,由2人压着另外一个人的双腿,由那人伸出手去掏。掏出一只幼鸟后,准备拿回家养,由于两个同学家里没有笼子,鸟就交由我放在家里的笼子里养,就这样给幼鸟置办了一个新“家”。这个新家似乎不是很舒适,幼鸟总是无精打采的。
那时候,我们只知道快乐好玩,不懂得在桥上掏鸟窝的危险,也不知道我们拿走幼鸟会造成“鸟家”的破裂,我记得过后几天总有一只成年鸟在桥周围徘徊、啼叫。我当时想,这估计是鸟妈妈在找孩子,鸟妈妈也不容易。另外,养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还得想办法帮鸟找食物,于是把幼鸟放在桥边,看着鸟妈妈把幼鸟衔着飞到了大树上,消失在茂密的树叶中。鸟的家从此由桥上搬到了大树上,我不知道小鸟搬家的感受,也不知道它们是住在桥上舒适,还是在树上自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大树是长在桥墩上的,鸟的家终归还是在桥上。
过了几年,大约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桥上铺设了沥青。车辆经过时,路上不再有白灰,拱桥两边的桥墩上也长了一些乔木,但是每到乔木茂盛的季节都会有修路工人来清理,所以在我从上小学到初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拱桥两边的乔木都未长大。在那几年,我很盼望乔木能够长大,成为参天大树,为古桥遮风挡雨,为一些小鸟创造更多的家。
1998年,贵阳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我记得那段时间有几天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停后,桥面上一片狼藉,右边桥墩也被洪水冲了一个大窟窿,窟窿上可以看见大树粗壮发达的根系还在牢牢的抱着桥墩,或许就是受到大树的保护,桥身仍然屹立在那里。第二天,桥底下来了许多建筑工人,桥的两头拉起了警戒线,堵了几块大石头不让车经过,但人还是可以在上面经过。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桥墩修好恢复通车了。大树也因为桥墩的维修,被砍掉了。古桥默默无闻的奉献,总是在不经意间得到收获,她用自己的身躯默默的哺育大树,大树也在大灾面前保护了古桥,虽然不见桃李满天下,但在古桥默默无闻的奉献下,一棵棵大树成长为一批批小鸟的家,为一批批陌生游客遮阳避雨。
大概到了二十世纪初,我外出上学,很多年都没有从古桥上经过了,求学的经历让我对古桥的关注越来越少。只是在放假回家,偶尔会看到一些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的从桥上经过。
又过了些年,我放假回家,偶尔也会看到一对对男女在桥上吵架,从桥上经过时,不时会捡到一些结婚证撕掉的红纸碎片。
……
往后些年,古桥在人们不经意中,又默默的见证了一对对青年男女从朋友到恋人的爱情故事,也见证了一对对青年男女从恋人到陌生人的悲情故事。
无论是面对爱情还是悲情,古桥总是默默无声、处变不惊,有人说她是有情的,也有人说她是无情的,但无论是有情还是无情,她总能以她默默无闻的方式,让我们多一点思绪,多一些冷静,多一些回忆,无论这些回忆是否美好,总是让我们难忘,甚至是刻骨铭心。
我毕业工作后,曾经给我诉说古桥故事的老人不见了,桥上的石墩也不见了,似乎是老人带走了它们,全部变成了水泥护栏。桥上依旧有车辆经过,但是已经不知道是古桥承载的第多少辆车了,我们只能从桥顶缝隙里长出的不知道是多少茬的茂密乔木来判断她曾经承载过的车、人、事等,微风吹过,古桥飘来一股子的古朴气味,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她曾经的付出、奉献、辉煌和沧桑。
如今的古桥,多了些喧闹, 在桥头的大树上,一群群小鸟叽叽喳喳,桥下蛙叫蚕鸣,桥上也多了些汽车鸣笛、游客说笑声等市井之音,似乎填补了古桥的默默无闻,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岁月的无情和古桥恒古。
在人类耐以生存的自然界,任何生命体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她的一生最终集中在一些非生命体上体现,让这些非生命体成为古建筑物或古文物。
古桥同许许多多的古建筑一样,以她自己的默默无闻的方式为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生命体搭建了无数的“家”,以她自己默默无闻的方式,记录了从她身上经过的每个人“过客”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