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桥
每次回乡下老家,我总要为过河的事犯愁。冬季还好说,春夏秋三季确实令人头疼。我们村叫双碾沟,沟不是旱沟,而是水沟——乌龙河的发源地。乌龙河虽然没有多少名气,但它却是黄河的一条不折不扣的直系支流。
我们村大多数人家住在双碾沟的东岸,而我家和另外两家住在沟的西岸。可能是我的驾驶技术差吧,每次过河,我的车子总要陷在泥河里。怎么办?只好求救三弟的农用三轮车;三轮车力气大,油门一加,钢丝绳一扯,陷在泥河里的汽车就被拉出来了。我对三弟说,你联系一下另外两家,咱们在沟里最窄处架一座简易桥,我出2千块。三弟说,行。于是,我果真给三弟掏了2千块钱。其实,二十多年前我们就考虑过用木料架桥的事,但终因手头拮据而作罢。三弟和另外两家商量架简易桥的事,人家不大愿意,因为他们既没有三轮车,也没有汽车。我好想自己掏钱修一座简易桥,可修简易桥也得几万块钱,我一个靠工资维持生计的教师实在没有这个能力。唉,这才叫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只在腊月天临过年回一次。
去年春季,有一天,我正在上课,却接到三弟打来的视频电话——我当然挂断了,我从来不在课堂上接电话。下课后,我给三弟回了视频电话。三弟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说着,他把手机摄像头对准了一个施工现场。我一时没有看懂,就说,这是什么地方,干什么呢?三弟说,你好好看一看。我真的认真看了一阵,终于喊道,是不是给咱沟里盖桥呢?三弟说,猜对了。我说,哪儿来的钱?三弟说,国家给的。我说,多少钱?三弟说, 40多万——扶贫款。我说,啊呀呀,谁联系的?三弟说,村干部。
我很想回老家看看这座桥,但因为工作忙碌,又加疾病,直到腊月才回了一趟老家。过桥时,我特意停车,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细细打量了一遍这座桥——“扶贫便民桥”。这座桥不是简易桥,而是一座水泥浇灌的结结实实的单孔石拱桥。桥的高度正好和公路持平,桥面两边有厚石板做护栏,整座桥既实用又美观。我估计,这座桥至少可以屹立百年。我没有忘记拍照——可惜没有带照相机,只能用手机拍摄。
返回榆林的路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听着《我爱你,中国》。我喜欢这首歌,听着它,我有一种心潮起伏、跃跃欲试的自豪感。这是一首百听不厌的歌,我的手机铃声用的就是它,而且用了十多年——我要一直用下去,直到永远。
“扶贫便民桥”的建成为我们一大家和另外两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再也不用为过河的事而担心了。桥建成后,我多次回老家。父母年岁大了,经常到榆林住院,我不是接他们就是送他们。当然,我也想“常回家看看”。
我忽然想给这座“扶贫便民桥”换一个名字——连心桥!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