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挑灯闲坐说丽江(2)
2020-09-24抒情散文尕朵
我曾拍摄过这样一张照片:僻静古巷,悠悠长长,五花石路,泛着青光,一个背负行囊的老外,正痴对着一幢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激动诧异……的确,面对清丽脱俗的丽江古城,面对具有“高原江南”美誉的丽江古城,凡具有古道热肠的人,没有不会激动的。丽江古城,酷
我曾拍摄过这样一张照片:僻静古巷,悠悠长长,五花石路,泛着青光,一个背负行囊的老外,正痴对着一幢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激动诧异……的确,面对清丽脱俗的丽江古城,面对具有“高原江南”美誉的丽江古城,凡具有古道热肠的人,没有不会激动的。丽江古城,酷似一位具有万种风情的美妇人,它源远流长的人天谐契,它感人肺腑的古韵幽情,它连贯千年的人文景观,它集刚阳与阴柔双美于一身的俊秀古朴,吸引着全世界的情系自然之人。
山,是丽江的美;水,是丽江的清;花木,是丽江的神秀;民居,是丽江的古朴;人文,是丽江的宏观;我最羡慕的生活,也在这古风悠悠的丽江!
丽江古城美,美在清粼粼的水,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丽江象山脚下的玉泉河,入城后便分成无数支流穿城而过,尤如一曲悠扬的《小河淌水》,随心随性,活活泼泼。每天,它都吟咏着生活的甜美,滋润着古城的生命。有时,河水是满满的,欢笑着几乎漫上低矮的河渠,不用细辨就能听到汩汩的笑声,有时,河水却带着几分羞涩低婉,浅浅地流动,俯身于河边,与之亲近,才能听到它委婉的低诉,娴娴静静,像一个柔娓可人的姑娘。此时,怀着梨花弄雨的心情,挨近柔娓可人的水,人便会亘古地安静,人一静,心中自然空灵,伸手于水中,心中便落花缤纷,准叫一片憔悴心情,全随这清粼粼的水儿飘去。这极富人情味儿的水,让古城人的生活在诗情画意中,水儿穿街串巷,滋润众生,它不仅蜿蜒地从每家门前流过,它还会穿堂入室,让房主人把清粼粼的水直接引进厨房,和人们的生活缠绵不离。古城水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古城的人却很珍惜,为了节约用水,古城居民创造出了“三眼井”的用水方法,吃饭用水、洗菜用水、洗衣用水,分得清清楚楚,古城水得到了智慧而合理的应用。在古城,人们爱水惜水已成风气,我曾目睹过一位饭店老板爱水的自觉行为:店门口就是一条溪流,老板没把满桶的残羹倒在流动的溪流中,而是吃力地提桶走了老远,倒在了专门的污水池里……丽江人知道,保护好清粼粼的水,古城才会永远芬芳,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丽江古城是诗意的乐土,青鳞瓦舍是诗意中的诗意。
古城中,五彩花石路依地势的高低而就,居民们爱用水冲洗街道,泛着淡淡花色的石板路曲折不平地向前伸延,引着你流连于这片充满诗意的乐土。走进古城,放眼一望,明清时代的青鳞瓦舍鳞次栉比,它像一个巨大的强烈磁场,吸引着为之倾倒的心,使你不知不觉地被一种古朴的气氛所熏陶,亦不知身在梦里或是梦外了。于是,那外拙内秀玲珑精巧的青灰瓦房,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民宅格局,那精雕细绘的门窗梁柱,那满厅满院的花木,那房檐下红彤彤的辣椒串,那鸟笼里画眉的婉转啼唱,那宅宅门前的清溪潺潺,那坐在门前绣香包的老人……仿佛都成了拨动善感之心的音符,脑际里织满了古筝箜篌之声。哦,古城诗意的土地上,青鳞瓦舍是诗意中的诗意。这描写不尽的安恬平和之景,羁绊住了多少漂泊的脚步,慰籍了多少疲倦的灵魂?“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粉团花红引蝶来,雪山倒影映渠面”,丽江古城的恬淡旷远,使人们终于获得了向往已久的“美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的境界! 我觉得丽江古城的建筑和道路关系甚密,理由有二:古远时期,凡城镇都有城墙,盖借厚高城墙为护也。然而,寻遍丽江古城,却找不到城墙或半点什么遗址。古城没有城墙,大概由于其自古就是滇、藏、川的交通要冲的缘故吧?丽江古城是个四通八达的要镇,自古就有“踞全滇之上游,通巴蜀之要塞”和“自内地入藏,必经丽江之正路”之说,沉积着深厚历史风尘的茶马古道就是明证,这是其一;由于没有城墙,城内布局便不拘泥于网格的工整,也无中轴线,更没有对称,民居民宅均以四方街为中心的6条五彩花石街道而建,那些花石道依山顺势,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道路的高低次第而建,形成街巷相连,四通八达,随意而安之态,这是其二。由此,我想起了耐人寻味的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说: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将呈现不同的风貌、个性和气韵,正如晏婴所言:“土地使之然也”。由此观之,生活在古城的人们可真有福呐!湿漉漉的空气,使古城人有润泽的皮肤;潺潺流动的河水,哺育了古城人随意而安的惬意追求;外拙内秀的青鳞瓦舍,孕育了古城人从不作颠覆秩序之狂想的平和之心……在古城,随处可以看见慢悠悠行走的纳西妇女,优雅而庄重,她们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靥,洋溢着安居乐业后无跌宕情绪的惬意之光。她们总是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喜欢之事,平和安祥地把生活之酒酿就得有滋有味。她们珍爱着属于自己的东西,舒心宽怀地享受着生活的福祉。古城人的生活如同他们的青鳞瓦舍,在这温馨的土地上长成了随性惬意、香甜甘醇的花朵。 丽江也给过我随性惬意的生活,短短六天,却成了我忘不了的永恒,只要一想起它,心里就有如同玫瑰花瓣化成泥土后再长出玫瑰一样快活!我借宿的老屋坐落就在丽江古朴的四方街上,它和四方街一样,有着亘古不变的温馨与祥和。一条潺潺的溪流,从厨房流过,一个栽满花儿的天井,树影婆娑,靠墙的黄竹郁郁青青,高高的树上有小鸟的窝,阳光透过葳蕤的枝头,斑斑点点的,闪烁在老屋的瓦楞上。房屋是是土木结构,偶用少量的砖瓦,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纳西民居。堂屋的四扇白虎飞凤雕窗,三层透镂配单层单线的雕法,古朴拙实,形神兼备。勤劳的女主人将它清洗成姜黄木色,用香油涂抹更显其木质本色,淡泊而自然。照壁后是玲珑的石砌水池,清清的水面上有朵朵睡莲,满院的兰花、缅桂、山茶放置得高低错落,参差有致。窄窄的花径镶嵌着许多鹅卵石,踩着曲折的小径静静地赏花,咫尺之中洋溢着深厚的幽闲趣味。
天才朦朦亮,殷勤的鸟儿就把我从梦中叫醒,悦耳的啼鸣是美的享受,它让我微笑于梦和醒的边缘,躺在被窝里,眷恋着温暖和安适。耳朵里,有鸟儿们婉转的鸣叫,也有房东奶奶轻唤鸡鸭就餐的抑扬声调,哦,老屋内的一切声息,美妙得像天籁一般。带着懒睡后的慵懒,曛着暖暖的阳光,我舒适地坐在天井里喝茶看花,满目的郁郁青青,满鼻的馥郁芳香。房东奶奶才舂完花椒面,又抬着盛有白米的筛子来了,笑吟吟地往双腿上一放,慢悠悠在筛子里捡着秕谷。她头戴蓝色的帽子,几缕白发不经意钻出帽檐,背上披着绣有日月七星的“尤恩”,脸上深刻而随意的皱纹里尽是慈爱和柔情。我提着小凳凑过去,闲坐着听慈祥的老人聊说心爱的丽江…… 丽江古城在明代就已具有相对规模,《徐霞客游记》中称它“居户骈集,萦坡带谷”,如今,站在丽江繁华的街头,更有一种伟大时代的繁荣昌盛。
如今,日趋火爆的旅游业给丽江带来了蓬勃生机,丽江有了亘古未有的发达和兴旺。市场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中,丽江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升华。他们保护着丽江的生态,建设着丽江的未来,使丽江的经济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他们既顺应时代,又不放弃传统;既积极进取,又达观超然,成为了旅游景区“保护和开发”的典范。
譬如,在丽江新城区,大饭店、轿车,歌舞厅、高尔夫球场、西餐厅、咖啡馆、桑拿浴,保龄球……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化城市。而古城呢,矗立在新区现代化的热浪中,自有幽抱,自有追求,守持着一团静气。飞花流动芊草绵长环绕着它,温婉湿润的水滋润着它,古韵悠然的青鳞瓦舍妆点着它,古城仍然如水如雨如梦如诗如画,古城仍然是一座于古山古水怀抱中的边陲小城。新城和老城,在巧妙地交叉着,和谐地统一着,自然地相处着。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一段趣事:去年和丈夫赴澜沧旅游,想摄拉祜族村寨的原始风光,寻找脑子里已经定格的照片:葱绿的密林中,古朴的蘑菇草房上炊烟袅袅……可是,驱车寻遍县城附近的几个村寨,蘑菇房已经无影无踪,全被干阑式瓦房所代替。嘀嘀咕咕的埋怨中,丈夫提醒:不要因为审美感受的偏执,淡忘了旅游景区的人们对小康生活的追求。我不禁愧然……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丽江新区旁,丽江古城保存着古色古韵而秀立如砥;丽江人不仅能在扶疏的绿荫下生活,和家禽呢喃,与庄稼对话,保留素人之趣、野居之乐,还能拥有小康生活中的一切物质需求,于是说,人在丽江便是仙! [ 本帖最后由 尕朵 于 2010-8-10 22:00 编辑 ]
丽江象山脚下的玉泉河,入城后便分成无数支流穿城而过,尤如一曲悠扬的《小河淌水》,随心随性,活活泼泼。每天,它都吟咏着生活的甜美,滋润着古城的生命。有时,河水是满满的,欢笑着几乎漫上低矮的河渠,不用细辨就能听到汩汩的笑声,有时,河水却带着几分羞涩低婉,浅浅地流动,俯身于河边,与之亲近,才能听到它委婉的低诉,娴娴静静,像一个柔娓可人的姑娘。此时,怀着梨花弄雨的心情,挨近柔娓可人的水,人便会亘古地安静,人一静,心中自然空灵,伸手于水中,心中便落花缤纷,准叫一片憔悴心情,全随这清粼粼的水儿飘去。这极富人情味儿的水,让古城人的生活在诗情画意中,水儿穿街串巷,滋润众生,它不仅蜿蜒地从每家门前流过,它还会穿堂入室,让房主人把清粼粼的水直接引进厨房,和人们的生活缠绵不离。古城水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古城的人却很珍惜,为了节约用水,古城居民创造出了“三眼井”的用水方法,吃饭用水、洗菜用水、洗衣用水,分得清清楚楚,古城水得到了智慧而合理的应用。在古城,人们爱水惜水已成风气,我曾目睹过一位饭店老板爱水的自觉行为:店门口就是一条溪流,老板没把满桶的残羹倒在流动的溪流中,而是吃力地提桶走了老远,倒在了专门的污水池里……丽江人知道,保护好清粼粼的水,古城才会永远芬芳,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丽江古城是诗意的乐土,青鳞瓦舍是诗意中的诗意。
古城中,五彩花石路依地势的高低而就,居民们爱用水冲洗街道,泛着淡淡花色的石板路曲折不平地向前伸延,引着你流连于这片充满诗意的乐土。走进古城,放眼一望,明清时代的青鳞瓦舍鳞次栉比,它像一个巨大的强烈磁场,吸引着为之倾倒的心,使你不知不觉地被一种古朴的气氛所熏陶,亦不知身在梦里或是梦外了。于是,那外拙内秀玲珑精巧的青灰瓦房,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民宅格局,那精雕细绘的门窗梁柱,那满厅满院的花木,那房檐下红彤彤的辣椒串,那鸟笼里画眉的婉转啼唱,那宅宅门前的清溪潺潺,那坐在门前绣香包的老人……仿佛都成了拨动善感之心的音符,脑际里织满了古筝箜篌之声。哦,古城诗意的土地上,青鳞瓦舍是诗意中的诗意。这描写不尽的安恬平和之景,羁绊住了多少漂泊的脚步,慰籍了多少疲倦的灵魂?“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粉团花红引蝶来,雪山倒影映渠面”,丽江古城的恬淡旷远,使人们终于获得了向往已久的“美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的境界! 我觉得丽江古城的建筑和道路关系甚密,理由有二:古远时期,凡城镇都有城墙,盖借厚高城墙为护也。然而,寻遍丽江古城,却找不到城墙或半点什么遗址。古城没有城墙,大概由于其自古就是滇、藏、川的交通要冲的缘故吧?丽江古城是个四通八达的要镇,自古就有“踞全滇之上游,通巴蜀之要塞”和“自内地入藏,必经丽江之正路”之说,沉积着深厚历史风尘的茶马古道就是明证,这是其一;由于没有城墙,城内布局便不拘泥于网格的工整,也无中轴线,更没有对称,民居民宅均以四方街为中心的6条五彩花石街道而建,那些花石道依山顺势,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道路的高低次第而建,形成街巷相连,四通八达,随意而安之态,这是其二。由此,我想起了耐人寻味的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说: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将呈现不同的风貌、个性和气韵,正如晏婴所言:“土地使之然也”。由此观之,生活在古城的人们可真有福呐!湿漉漉的空气,使古城人有润泽的皮肤;潺潺流动的河水,哺育了古城人随意而安的惬意追求;外拙内秀的青鳞瓦舍,孕育了古城人从不作颠覆秩序之狂想的平和之心……在古城,随处可以看见慢悠悠行走的纳西妇女,优雅而庄重,她们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靥,洋溢着安居乐业后无跌宕情绪的惬意之光。她们总是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喜欢之事,平和安祥地把生活之酒酿就得有滋有味。她们珍爱着属于自己的东西,舒心宽怀地享受着生活的福祉。古城人的生活如同他们的青鳞瓦舍,在这温馨的土地上长成了随性惬意、香甜甘醇的花朵。 丽江也给过我随性惬意的生活,短短六天,却成了我忘不了的永恒,只要一想起它,心里就有如同玫瑰花瓣化成泥土后再长出玫瑰一样快活!我借宿的老屋坐落就在丽江古朴的四方街上,它和四方街一样,有着亘古不变的温馨与祥和。一条潺潺的溪流,从厨房流过,一个栽满花儿的天井,树影婆娑,靠墙的黄竹郁郁青青,高高的树上有小鸟的窝,阳光透过葳蕤的枝头,斑斑点点的,闪烁在老屋的瓦楞上。房屋是是土木结构,偶用少量的砖瓦,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纳西民居。堂屋的四扇白虎飞凤雕窗,三层透镂配单层单线的雕法,古朴拙实,形神兼备。勤劳的女主人将它清洗成姜黄木色,用香油涂抹更显其木质本色,淡泊而自然。照壁后是玲珑的石砌水池,清清的水面上有朵朵睡莲,满院的兰花、缅桂、山茶放置得高低错落,参差有致。窄窄的花径镶嵌着许多鹅卵石,踩着曲折的小径静静地赏花,咫尺之中洋溢着深厚的幽闲趣味。
天才朦朦亮,殷勤的鸟儿就把我从梦中叫醒,悦耳的啼鸣是美的享受,它让我微笑于梦和醒的边缘,躺在被窝里,眷恋着温暖和安适。耳朵里,有鸟儿们婉转的鸣叫,也有房东奶奶轻唤鸡鸭就餐的抑扬声调,哦,老屋内的一切声息,美妙得像天籁一般。带着懒睡后的慵懒,曛着暖暖的阳光,我舒适地坐在天井里喝茶看花,满目的郁郁青青,满鼻的馥郁芳香。房东奶奶才舂完花椒面,又抬着盛有白米的筛子来了,笑吟吟地往双腿上一放,慢悠悠在筛子里捡着秕谷。她头戴蓝色的帽子,几缕白发不经意钻出帽檐,背上披着绣有日月七星的“尤恩”,脸上深刻而随意的皱纹里尽是慈爱和柔情。我提着小凳凑过去,闲坐着听慈祥的老人聊说心爱的丽江…… 丽江古城在明代就已具有相对规模,《徐霞客游记》中称它“居户骈集,萦坡带谷”,如今,站在丽江繁华的街头,更有一种伟大时代的繁荣昌盛。
如今,日趋火爆的旅游业给丽江带来了蓬勃生机,丽江有了亘古未有的发达和兴旺。市场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中,丽江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升华。他们保护着丽江的生态,建设着丽江的未来,使丽江的经济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他们既顺应时代,又不放弃传统;既积极进取,又达观超然,成为了旅游景区“保护和开发”的典范。
譬如,在丽江新城区,大饭店、轿车,歌舞厅、高尔夫球场、西餐厅、咖啡馆、桑拿浴,保龄球……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化城市。而古城呢,矗立在新区现代化的热浪中,自有幽抱,自有追求,守持着一团静气。飞花流动芊草绵长环绕着它,温婉湿润的水滋润着它,古韵悠然的青鳞瓦舍妆点着它,古城仍然如水如雨如梦如诗如画,古城仍然是一座于古山古水怀抱中的边陲小城。新城和老城,在巧妙地交叉着,和谐地统一着,自然地相处着。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一段趣事:去年和丈夫赴澜沧旅游,想摄拉祜族村寨的原始风光,寻找脑子里已经定格的照片:葱绿的密林中,古朴的蘑菇草房上炊烟袅袅……可是,驱车寻遍县城附近的几个村寨,蘑菇房已经无影无踪,全被干阑式瓦房所代替。嘀嘀咕咕的埋怨中,丈夫提醒:不要因为审美感受的偏执,淡忘了旅游景区的人们对小康生活的追求。我不禁愧然……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丽江新区旁,丽江古城保存着古色古韵而秀立如砥;丽江人不仅能在扶疏的绿荫下生活,和家禽呢喃,与庄稼对话,保留素人之趣、野居之乐,还能拥有小康生活中的一切物质需求,于是说,人在丽江便是仙! [ 本帖最后由 尕朵 于 2010-8-10 22:0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