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斗苗寨
走近被誉为“民族环保第一村”的文斗苗寨,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吊脚楼群,层层叠叠的梯田,茂密的古树翠竹,清澈的河水以及袅袅炊烟,长长的青石板街……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桃园景象!
文斗苗寨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部的河口乡,坐落在清水江南岸,下距锦屏县城水路30公里,现有400多户,原分为文斗上寨、文斗下寨和文斗河边三寨的合称,现文斗河边寨在三板溪库区建设中被湖水淹没了,现存文斗上寨、文斗下寨两寨,2000多人口都是苗族,下船从文斗码头举目仰望,两条青石板路尤如二条青龙宛延顺坡登寨头,这里有参天的古树,古朴雄伟的寨门,数不清的大小碑刻,修筑考察的坟茔,数十座规模恢宏的宅基及大宅院的残壁和清代古战场防御工事石墙、哨卡却依稀可见。
久传不衰的环保文化。在文斗苗寨如今还流传着久传不衰的环保文化,走在被誉为“民族环保第一村”文斗的青石街上,整个村寨被数不清的松杉、红豆杉、香樟构成的风景林所环抱……青山、绿水、田园、林木融为一体,印入眼帘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保美丽画卷。如今,在文斗苗寨不论在哪家哪户都形成了:“栽花种树”的环保意识,据文斗村老支书姜秀全告诉笔者,在文斗苗寨环保观念早已根植文斗人的骨髓,早在清代初期,文斗人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至今还保留有700多棵百年古树,其中有近百棵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红豆杉、银杏树等,村里的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所以才有如今无山不绿、无水不清的文斗苗寨。如今文斗村汇聚美丽山水,蕴藏丰富的民族风情,融林业历史文化为一体,整个村寨被数不清的松杉、红豆杉、香樟构成的风景林所环抱,我们走在其中宛如步入人间仙境流连忘返。
文明古朴的契约文化。文斗苗寨由来是在氏族领袖的领导人自行自治,文斗进行自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契约。契约以林业契约为主,又可分为买卖山林田土、租佃山场、借贷钱粮、交换物品、析分家产,除此在婚姻交友等到活动交往无不签订契约文书;村寨的社会秩序,家庭及人们的行为规范也都是通过契约形式来管理和约束。著名的有乾隆三十八年(1774)为禁姑舅强制婚姻、籍婚姻索取财等陋俗。乾隆三十八年文斗六房共同订立了禁瘟病猪牛进寨合约。契约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的地位,所以人们对契约无不视为珍宝收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可惜大多数在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中被烧毁(有的一家就烧了十多挑),至今保留下来的只是少数。如今行走文斗苗寨,我们还可以依稀看到寨前寨后竖立的多块“契约古碑”,其中一块刻于清乾隆年间的《六禁碑》上写明:“不俱远近杉木,吾等所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此碑也因此被专家誉为“民族环保第一碑”的活化石。“六禁”碑的记载中有关林木禁伐保护事项以及万份的古林业契约环保措施之有力可见一斑,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文斗苗族人民保护生态环境源远流长。史料还记载,早在500多年前,当地群众就开始了林业开发与契约自治,从那时起,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村规民约”和“林业契约”应运而生,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保文化、民俗契约文化,文斗苗寨也因此被有关单位评为“中国景观村落”。至今保留十多万份的民间林业契约,英国剑桥大家、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有关专家联系考察,被誉为“中国木商文化”的瑰宝。目前文斗寨内95%的农户家中都还珍藏着清代林业契约历史文书,约有3万件,这些历史文书分林地买卖、佃山造林、青山买卖、林业分配、山林管扩、山林纠纷调处、山林登记、乡规民约若干类,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业契约文书,是我国继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徽州契约后的第三大历史文献,填补了契约史料中地区性、民族性和中国经济史上林业契约的空白。
难得一见的古建筑和浓厚的民族文化。从三板溪逆流而上,至文斗码头,上岸后便见两条青石板步道随山势而上,步道旁古树成行,犹如两条绿色的巨龙,近两万级的青石板步道,四面延伸把整个村寨连成一体,四通八达总长约5公里。村中有古雕石碑110多块,数幢古雕木楼,不同图案的三对石鼓,不同图案的九口防火水缸,风雨桥等遗址等。有“下马墩”古凉亭,古寨门,防御外侵的古战场、炮垛、战壕、烽火台、了望楼、练兵跑马道等。整个村寨300多栋吊脚楼木楼顺着金凤山半山腰的山势绵延了九岭十一冲,全寨古风浓郁。同时文斗苗寨苗族文化浓厚,苗族歌舞丰富多彩、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传统歌舞有三朝满月酒唱歌、男婚女嫁唱歌、迎宾送客唱歌、谈情说爱唱歌等,地方戏有舞龙;主要习俗有三朝酒、报喜、八字酒、娶嫁酒、高寿酒、寿终白喜酒。地方特色食品有糍粑、腌鱼、酸菜、红豆杉酒等;手工艺饰品有银饰项圈、耳坠,样式有竹节形、扁圆形等;主要节庆有三月三祭桥节、四月八、六月尝新节(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强调天干地支不要逢火)、七月半祭祖节、重阳斗牛节等民族节日,正在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大好的旅游发展前景。文斗苗寨从来人多田少,库区建设又把文斗河边村以及部分田地淹没了,显然就更少了。过去靠撑船放排谋生活,库区蓄水后传统的放排生活宣告结束,告别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之后,人们选择的另一条出路是外出务工。现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正在努力打造文斗苗寨旅游新品牌以发展旅游业活村。其实,文斗苗寨旅游业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文斗有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民族风情,自2006年三板溪湖区形成后,文斗处于湖区的核心位置,三面环水,形成半岛,湖面宽阔达800余米,文斗苗寨自然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半岛似的优美独特区位。同时文斗苗寨现有保存完好的古青石长阶,石刻雕花护栏古井,工艺精致的古门楼,雄居要道300年的古寨门,已有230年的古环保碑、被学者称为“西南地区古代婚姻法”的婚俗改革碑等等,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山寨过去的辉煌。而今,文斗的林业契约文化、环保文化、古寨堡文化,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苗寨,像当年迎接湘楚江淮木商一样,于宁静祥和中迎候着不同肤色的人们探寻的目光。淳朴苗家最好客,无论游客从三板溪往剑河或剑河往三板溪游湖一周,必经文斗。因此,文斗苗寨这块充满传奇的传统村落,定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旅游业的新宠儿。 (潘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