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永的《望海潮》说起
从柳永的望海潮说起
拂尘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戏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
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绕不开的人物,他开创了慢词,使词从小令过渡到长调,在当时他的词非常流行。当时有言:凡饮井水处,即歌柳词,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个流行歌曲的创作者。但经过千百年的沙汰,他的词作能使人口口相传的不多,望海潮便是寥寥几首之一。
柳永在家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其仕途并不顺畅,第一次考中进士,宋仁宗看名单时因其一首词中有“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便把柳永划去。说“何要浮名,且去浅斟低唱”吧,于是他的进士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失去了。自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整日混迹歌姬舞女队中,为她们写词配曲,成为风月场中的流浪才子,流行歌曲写手。歌女舞伎也都以结交柳永为荣,当时歌楼瓦舍流传这样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待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见柳七面”,可见柳永在她们心中的地位。柳词大多是偎红倚翠、浅斟低唱、卿卿我我的,作品“拿得上台面”的很少,这首望海潮算是文学性、艺术性较高的一首。
此词主要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了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铺叙展现杭州的繁华壮丽景象。词慢声长调和所抒的情怀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词中的佳品。作品中数字组成词组历来为人称道,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高牙等等。
这词原是一首干谒词。杭州主政孙沔(有的书误作孙何)是柳永布衣交,柳想去拜会,但孙门禁森严不能进,柳把这词交给杭州当时名伎楚楚,请她在孙的宴会上唱。孙见词清丽,问是谁作的,楚楚说是柳永。于是孙召见柳永,并答许帮柳永关说,也是柳运气不好,孙回京当年就病故了,没能帮上忙。柳的父亲、叔叔都希望他考取功名,后来他听从友人主意,改名耆卿报考,一考就中了进士。这时仁宗虽然已去世,不过柳永终为花名所累,被人另眼相看,只做一个小小的闲官,死后连安葬的钱也没有,还是京城里一帮妓女出钱为他办了丧事。
这首望海潮曲子词传了将近一百年后传到北方的金国(那时没有电讯传播很慢),这时北宋已灭亡了,金国也已到第四代皇帝完颜亮。完颜亮是个崇尚汉文化的,也是个诗人,他在位时重用汉人,也用契丹人,但有意压制女真贵族,这也为后来他自己败亡埋下祸根。这时他看到词中“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杭州那么美好那么富庶,起了投鞭渡江的念头,要提兵灭宋,取得临安(即杭州)。于是起兵60万,号称百万,挥师南下,分别从海上、淮河、荆襄、四川四路攻宋。并写诗道: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可独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诗确实写得不错,有气势,那股野心和霸气还是很咄咄逼人的(至今杭州吴山顶上还有块石碑上面刻着这首诗)。但很不幸的是,这位完颜亮以谋杀篡位起家,也以被谋杀被篡位告终。他领中路兵20万攻占两淮,在采石矶对岸准备渡江时,被南宋文人虞允文设伏,被打得落花流水。正当他提兵南下征战时,后院起火,其异母弟在燕京称帝,他那拗执脾气上来,想一举拿下江南立威,勒令部下三日内渡江,不然统统杀头,逼得部下将领反叛,最后他自己也被部下杀死,死后被新皇一贬再贬最后贬为庶人,可怜当了十三年皇帝,连个帝号也没捞到,也是个悲剧。
其实这个完颜亮应该称得上是个异族明主,至少有两件事是值得本民族称颂的。一是迁都,把金国首都从荒凉苦寒的上都迁到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燕京。二是改变部落制,改革官制推行科举。完颜亮留传后世的诗只有寥寥几首,但都相当精彩,足以奠定他在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