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从太原出发,车行大约一天时间,傍晚赶到承德。为欣赏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大成之作:承德避暑山庄。
在避暑山庄附近宾馆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我们作为第一批游客,步入山庄大门。
山庄很大,占地564万平方米,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宫殿区。这里古木参天,一片静寂,偶有鸟鸣,嘤嘤成韵。宫殿区有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是皇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四组宫殿建筑是色彩单一的青砖、灰瓦,建筑形式采用北方四合院的布局,建筑风格虽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
这里与北京故宫琉璃红墙,描金彩绘的堂皇耀目相比,显得典雅庄重。其修建因山就势、依山傍水,取自然山水之本源,纳江南塞北之风光。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四个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修建开始于清朝康熙帝。
1677年,在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康熙把注意力转向了北方。每年秋季,康熙都会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等数万人前往距离北京350公里的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的目的。
为了解决沿途的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建成了二十多座行宫,承德避暑山庄的前身是热河行宫,就是其中之一。
“今习武木兰,已历二十载,柔远抚民,朕所惟念,然尚无从容驻跸之所。今从臣工之请,宜于热河肇建行宫,俾得北疆之安绥……”1703年,康熙的一纸上谕,掀开了热河行宫的建设序幕。
到了1711年,热河行宫已初具规模,建成了烟波致爽、芝径云堤等三十六景。由于这里离京师较近,便于接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且景色优美,适于避暑,康熙为行宫题匾“避暑山庄”。
到过避暑山庄的人都会发现,“避"字多了一横,据说那是当年康熙皇帝有意加上的,还解释说,我们来这儿不是躲避什么,也没有什么可躲避的,只是避暑而已。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避暑山庄在修建之初就深受清朝统治者的关注与喜爱,在往后的岁月里更是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时刻。
避暑山庄由康熙下旨建造,他几乎每年都会住上半年半时间。到了雍正皇帝,因他不喜狩猎且勤政,没有去过山庄避暑。
乾隆、嘉庆时期, 避暑山庄的狩猎传统再次开放。皇帝每年会在五月份左右前往山庄,直到十月回京,期间接见各个民族的王公贵族。
1820年,57岁的嘉庆在举行木兰围猎期间猝死于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逃难到避暑山庄,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最后也病死在烟波致爽殿。
1861年,慈禧太后在避暑山庄联合恭亲王奕欣将咸丰临终前交代的八位首辅大臣全部捕杀,发动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
在清朝的后半段时间里,承德避暑山庄俨然是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避暑山庄有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既有南方园林的雅致,又有北方建筑的格局,实现了二者的完美融合,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见证。
避暑山庄的精华基本在湖泊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泊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
山峦区位于西北部,占了山庄面积的五分之四。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
此外,山峦区还集中修建了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寺庙,是清政府为加强蒙、藏等少数民族宗教交流,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
承德避暑山庄,犹如一幅康乾盛世的写实画卷。穿越三百余年,我们徜徉园中,依然能闻到楠木宫殿的芬芳,摸到平原草甸的葱茏,感到青山古树的荫凉。
四月中旬,山庄湖区葱绿一片,一派江南水乡风光。水清清,树成荫,人造山上,繁花铺锦,碧涧如玉,花红涧碧粉烂漫,真是北国的江南。
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五个湖,各湖之间有桥相通,湖岸绿树成荫,风景建筑散落在湖区的周围,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欸乃一声山水绿,乘船游湖,远处山峦,一片淡雅,近处岸边雕梁画栋,红墙黑瓦,亭台楼阁,人流如织,绿柳如丝,船行画廊间,鸟度屏风里。
烟雨楼前,湖光潋滟,垂柳依依。可以想象,细雨如丝飘落,在楼前、湖上织出无边的密密雨帘,白白的雨帘,绿绿的树木,幽绿的湖水,红红的睡莲,那是怎样的一幅妙境啊!雨丝飘落,如烟似雾,织出一片烟雨朦胧,织出一片惝恍迷离。在让人惝恍迷离的朦胧中,远看有淡烟雾霭,叠翠青山;近观有湖光如烟,细雨缠绵,一幅江南梅雨季节的淡雅水墨画!
环湖漫步,心旷神怡。不知不觉,身心融入到了这湖光山色中,与碧水为伍,与绿柳为友。
山庄太大,我们只浏览了宫殿区、湖泊区,然后登上了魁星楼、小布达拉宫,美丽的景色,已经让我们酩酊大醉。
美丽的避暑山庄,你给了我永远美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