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漫行记
七公到过丽江古城,对其地理、历史、建筑、特产、饮食、音乐、传说、东巴仪式、服饰等印象非常深刻,今天集中成文,漫谈一番。
丽江古城属于云南省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地区。丽江古城广义上由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三部分组成。
丽江古城的主体部分是大研古城,又称“大研镇”“大研古镇”,名称来源于丽江古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类似砚台,因此称之“大砚”,谐音“大研”,“研”墨也解释通吧。我们平常提及的丽江古城往往指的是大研古城,也就是狭义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也称丽江盆地),这里是玉龙雪山下的一块高原台地,海拔约2400米。古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构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整体地势。
据介绍观察,丽江古城地处西南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在城区就可终年远望玉龙雪山。这里降水充沛、冬暖夏凉,感觉与东北地区春秋季温湿度差不多,非常宜居。
丽江古城举世闻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已是5A级风景名胜区。它历史悠久,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约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水是丽江古城的血液和灵魂,这与玉龙雪山有很大关系。这里的玉泉水源自丽江黑龙潭,流经象山山麓,至古城西北部湍流而下,至玉龙桥分成三条支流,即西河、中河、东河,再经多次分流,形成水网,穿插于全城街巷之中,移步易景,形成了一幅幅小桥流水、花木扶疏的“高原苏杭”画面。
丽江古城内,街道依山傍水,多用红色角砾岩铺成石板路,因此游客“攻略”中,最好带双软底鞋行用。
丽江古城主要由大水车(又称孔明车、母子车、情侣车)、四方街、木府(古城博物院)、狮子山、酒吧街、大石桥、五凤楼、黑龙潭、近邻白沙古镇、 束河古镇等知名景点构成。实际上,如果不追求热门打卡之地,古镇的每处庭院、每座小桥、每条小巷、棵棵垂柳、盆盆花木、幅幅对联,甚至是每把油纸伞、小巧的灯笼和风铃、墙面一隅象形文字、溪边幽草、水中倒影等,都能成为心领神会的诗意景观,这里也把丽江人的古朴、热情、精致、浪漫、顺应自然等精神气质融入其中。
丽江古城建筑以灰瓦、白墙、天井、木结构为主,有着明显的明清主体风格特征,其建筑布局、细节、实用性、艺术性等,充分融汇了纳西族、汉族和西南白、彝、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精华。
说起丽江古城历史,不得不提丽江世袭统治者木氏,丽江木氏先祖主要居住在白沙古镇,后来迁到大研古城狮子山附近,进行造屋建城,也就是今天的“木府”(1271年起始建)所在地,亦称“大叶场”。1998年,“木府”改为“古城博物院”。
木氏先祖经历过哪些主要变故呢?1253年,木氏先祖阿宗阿良归降忽必烈,在此驻军。1276年,州治设在大研古城。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得朱元璋赐姓为“木”,世袭知府。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云南时曾来过木府,木府热情招待,徐霞客停留数日,为木氏出书作序。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记录当年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1724年雍正时期,丽江“土司归流”,即用流官治理丽江,其第一任流官知府为杨铋,他在古城东北部金虹山脚下新建了流官知府衙门、兵营等。2002年末,丽江撤地设市,大研古城划入丽江市古城区。
今天看大研古城有个奇怪现象,即城周没有城墙,据说木氏避讳“口中之木”即“困”字之故,深了说,这也可能是丽江人追求人与自然长期和谐吧。另外,古城周围山水环抱,又地处高原山地,实属易守难攻,加上考虑造墙花费之巨,也就减少了造墙的必要。
丽江古城随形就势,并不如中国古代传统建城之规矩森严,其充分利用了三山为屏、一川相连、三河穿城、家家流水的优势,形成了坐西北朝东南、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独特魅力。
丽江古城自古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集市、经贸中心,是大西南地区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一环。丽江古城是仓廪集散之地,纳西族称之“巩本知”,“巩本”意即“仓廪”,“知”意即“集市”,而大研古城之“四方街”,形似印玺,店铺齐整,6亩见方,四通八达,更是仓廪集散、多民族文化信息交流的枢纽。
在丽江古城闲逛,会发现市面滇西南特产和手工艺制品特别多,其中手工打制的银(合金)首饰更是不胜枚举,顾客可以亲见现场加工,这是品味手工技艺赏心悦目的过程。七公到过四方街“百岁坊”首饰店,虽未亲见现场加工,但见其产品品质,丰富多彩,不负远近之盛名。
丽江古城常见披肩围巾、牛角质纪念品。初来丽江的女士们,若披上一块披肩或围巾,融入丽江的感觉立马油然而生。
丽江布农铃随处可见,下坠许愿牌,在城内外景点多有悬挂,上面写着一些寄语,表达着情感寄托或美好期许。
丽江古城餐饮发达,美食众多,大研四方街小吃尤甚,那里开有数十家餐馆,丽江粑粑、鸡豆凉粉、丽江米糕、油茶、米线等更是出名。
美食之余,建议品饮一下丽江“雪茶”,雪茶不是我们常见的“茶叶”,它是一种空心草芽状地衣类茶科植物,多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色状洁白如雪,性凉甘苦,既可单独泡饮,也可配以茶菊等。
除了吃用,四方街西侧还有一处显眼的三层古楼——科贡坊。据说它于清道光年间由官府出资、民间捐资而建,是为纪念当地杨家在嘉庆、道光年间“一门三举”(杨兆兰、杨兆荣兄弟、兆荣子杨硕臣)而建,原有两层,后重建改为三层。
四方街地势不高,如果想登高望远,除了去城外玉龙雪山,到城内狮子山也是个好选择。狮子山位于大研古城西南角,远望犹如卧狮,因此人们称之“狮子山”。山上有一座古典全木结构“万古楼”,有30多米高,楼中除了有16根各通长24米的木柱直通顶端外,还有纳西“龙头”一万两千余,也有说九千九百九十九或恰好一万的,总之是世界之最吧。站在万古楼上可以俯瞰古城全景,远处玉龙雪山在蓝天背景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狮子山是游客锻炼身体的好地方,七公沿缓坡量步而上,在看一家铜制品店时,正赶上雨后初霁,彩虹现于山巅屋脊方位,配合远处的玉龙雪山,让人惊叹不已,此刻有不少人驻足“咔咔咔”,定是不肯错过这稍纵即逝的偶遇美景。
丽江的三眼井也很有特色,过去在一些摄影人的镜头里见过。从中可以看出,丽江人从古至今,就有保护使用水源的习惯。第一眼井位居上游,用于饮用;第二眼井位于中游,用于洗菜;第三眼井位于下游,用于洗衣。
下面,我们再重点介绍一下丽江古乐和流行音乐。
丽江古乐在媒体上有不少演出和介绍,此乐又称“纳西古乐”,自古流传于丽江大研古城及其周边纳西族聚居区。
纳西古乐由丽江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祭礼音乐组成,其中白沙细乐在纳西族又称为“崩石细哩”“伯石细里”“别时谢礼”等。纳西古乐以器乐合奏为主,亦伴有歌舞,相传是从元朝人那里继承发展来的,是古音乐艺术的活化石,其乐器主要包括筚篥、波波、苏古笃、二簧、胡琴等。
丽江是古乐之城,也是流行音乐之都,是原创流行音乐荟萃的重要舞台。您听过丽江小倩的歌吗,也许您的汽车音乐里就有。七公统计了一下,前些年,丽江流行音乐里比较知名的歌曲有《嘀嗒》《一瞬间》《回家》《小宝贝》《天边》《纳西三部曲》《古城之恋》《天空之城》《彩云之南》《醉了丽江》《再度重相逢》等。
七公漫步在古城干净的石路上,常会遇到街边小屋里外的鼓手,也有大石桥边推售歌碟的音乐青年,还有夜晚酒吧里的歌者,音乐的梦想在“一米阳光”之城汇聚阐发着。
说到“一米阳光”,这里有个“玉龙雪山”的爱情故事,也为所谓“艳遇之都”涂上一层迷幻色彩。
据传说,因为玉龙雪山常年云雾缭绕,山下很难见到阳光,如果每年秋分云开雾散、山谷铺满阳光,抚摸到的人,神灵就会赐予他(她)最圣洁完美的爱情。但因山神善嫉,那天总会用云雾夹雨阻拦阳光,致使完美爱情很是难得。但在玉龙和哈巴雪山交界,有一陡峭岩壁山洞,里面住着“风之女”神,她曾殉情而死,而今同情世间有情男女,痛恨那山神刁难,她就会在秋分正午,趁山神打盹之际,偷偷剪下最绚丽的一米阳光,悄悄洒向人间,而仅存一个打盹工夫,阳光就要被醒来的山神收回,所以情侣们如果能够有缘短暂沐浴在这一米阳光里,收获圣洁永久的爱情,那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探索丽江的历史和故事,还可以从东巴仪式中去体会,以感受东巴文化丰富的内涵,这些仪式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其中包括《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
另外,介绍一下纳西族的结婚仪式“素神”,又称“抱麻抱”。纳西人非常敬重自己的生命之神“素神”,供养在家庭素篓里。一对新人结婚时,在东巴主持下,将新娘素神从娘家素篓里请出,迎到新郎家的素篓里,其中在新郎、新娘头上抹酥油是仪式的重要一环。
东巴仪式中还有一个重要仪式叫“汝众华”,这是一种纳西人祈求风调雨顺、延年益寿的仪式活动,活动道具众多,向人群洒酒、撒米是活动的最高潮。
纳西人仪式众多,也贯穿在传统节日里,如甲子会、重阳节、中秋节、祭祖节、火把节、药王节、端午节、泉水会、清明节、骡马会、龙王庙会、三多节、牧童节、北岳庙会、白沙农具节、春节等等。
在纳西东巴仪式上可以看到特殊服饰,而平常走走,看到漂亮的纳西服装和配饰,更是见证了日常纳西民族服饰的别致风采,尤其纳西妇女服饰 “披星戴月”更是经典(各地纳西“披星戴月”略有区别),这是古代丽江原住民与南迁古羌人进行民族与服饰融合,进而形成纳西族及其特殊服饰的产物,也象征着纳西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勤善淑德的本色追求,而纳西男子服饰则与汉族服饰基本相同。
品味丽江古城,虽然不乏凡尘间浓郁的商业气息,但在更深层次上可以悦目娱心。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不乏细节之精华,更具综合性、整体性的价值或意义,它面向历史,更面向未来,它是中华民族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典范之一。
夜幕初垂,漫行在丽江大研古城湿润的石板路上,似乎一步步叩响了历史的回声,由远及近,神思又漫延到玉龙雪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茶马古道……此刻灯火,五光十色,倒映在玉泉水上,时散时聚,古城愈发亦真亦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