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紫蓬山
安徽 孙先文
闲下来喜欢出去走走,紫蓬山是我的首选。
紫蓬山,距市区半个小时车程。它东临大湖名城,南拥花木之乡,怀抱淮军故里,“迎紫气,赴蓬莱”,诗意泱泱,仙气飘飘。不来这里走走,总有一种欠债的感觉。
紫蓬山像合肥西郊的一道绿色屏风。行走在绿色的屏风里,青山妩媚,绿水潺湲,清风徐徐,白鹭翩跹。不经意,还会在绿荫深处遇见别有风情的民宿,或在半山腰,可以登高望远;或依山傍水,可以游目骋怀。在此逗留,歇歇脚,吃吃饭,倒是别有洞天。
碧空如洗,白云悠悠。走进了民宿“西庐印象”。简易的山门,朴拙而又低调。院内四棵高大而苍翠的乔木站在那里,像是拱卫,像是迎宾,更像半山腰伸出的臂膀。在你惊奇之时已经把你拥入了浓阴的怀抱。这里没有“酒店”的商务与礼仪,没有豪华宾馆的高冷和霸气,这里带着些闲适的慵懒,带着些复古怀旧与文艺小资,似乎早就在等待你的到来。主人是艺术家陈女士,攀谈中得知:西庐印象原是凤凰小学旧址,十几间校舍。修旧如旧。“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早年学校墙面上留下斑驳的八个大字,依然保留下来,俨然成了西庐印象最有标志性的文化坐标。游客到此,在教室里坐坐,穿越到年少轻狂的浪漫时代,那青葱岁月是多么难忘。主人说,这里是屏蔽尘嚣的“心灵驿站”——心也会累的,也会受伤的,需要休息,需要疗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此言不差。
行走在不大的院子里,清风徐来,花草掩映,陈女士一边解说,一边随手在黑板上写下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借以表达她此时美丽的心情。餐厅和客房面南而建,抬眼望去,天空高远,远山如画,“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怦然于心。无论歇宿在巨大落地窗的山坡客舍,还是体验在多功能一体化房车和帐篷里,都可以掀开帘子遥看灿烂的星河,感受到真实的黑夜。黑夜像潮水一样涌来,万籁俱寂,静到了能听到大地的心跳。如此静谧的夜晚,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完全是个自由的人了。
“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紫蓬山也不例外。山上闻名遐迩的西庐寺始建于三国时期,还有建于宋朝的白云寺。游玩西庐寺的人很多,造访白云寺的很少。白云寺与文人墨客渊源深广:相传,宋苏东坡遭贬谪时曾来此避难,并在此留下一方长一尺二寸、宽七寸的巨型砚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为寻访苏东坡遗迹,找这块巨型砚台,曾到此拜谒,并改“青龙寺”为“白云寺”。晚清诗人李恩绶,曾在紫蓬山下的周老圩教书多年,大小山峰,游历殆遍,有诗云:
前峰接后峰,一重复两重。
云容含骤雨,秋意绘疏钟。
怪石解扶客,好山纯是松。
余行苦踯躅,安得一携筇。
连接白云寺,有一条“白云古道”,长约8公里,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为紫蓬山人千年劳作,畋游,蹴踏而成。这里幽僻寂静,人迹罕至。游人至此,恍如进入原始森林。
白云如影随形,青山忽前忽后,车子行驶在环山公路上,如载着青山白云在旅行。
紫蓬山风景区的腹地有个聚星小镇,镇不大,却很温馨,这里车马都慢,时光摁下了暂定键。
“聚星粮驿1953”款款坐落在聚星老街的东面,潜南干渠的北岸。傍山而栖,枕水而眠。一个旧粮站华丽变身为主题民宿,不仅能够寻回村落烟火气,还大大复兴乡村历史人文情怀。李鸿章为肥西书院题赠“聚星堂”匾额,后附近兴起集市,因名聚星街,喻以“群星汇聚”之意。这方热土曾走出过勇猛精进的庐西汉子。他们在晚清搅动过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行走于小镇老街,繁华印痕今犹在,悠悠乡愁总关情。老街,是一座城市的回忆。刘铭传和同僚所建的肥西书院、道教传承的独座山三清观、潜南干渠的聚星渡槽、左宗棠手书“林壑西南美,风云天下交”对联,向我们道出了这是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穿过苍翠蓊郁一条山路,走进民宿“聚星粮驿1953”。湖光山色与山野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稻田、果园、湖泊、白鹭、村庄似乎从亘古洪荒就厮守在一起,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依稀回到从前。在这里,“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世之训并未走远。“万卷粮仓”是这里的主题。阅读空间里,孩子们在读书,游客们也在读书。读书是件美妙的事,就连翻动书页的声音也悦耳动听。在一粒一粒饱满簇拥的谷穗间,翻阅着万卷诗书。我们的先人喜欢“晴耕雨读”。启户纳清风,开窗望明月,晴天里弥目葱绿,雨天里握书一卷,做一个种田人,做一个读书人,做一个自然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紫蓬山遮断了喧闹,它放慢了生活的脚步,它成了大湖名城的不被打扰的“后花园”。生态民宿安放在这样的后花园里,什么样的城市病不能被治愈?
“倒映着林海、成群的白鹭鸟,听风声在耳边萦绕……”,这首《你好,紫蓬山》的优美歌声在耳边响起。如淙淙的山泉,如悦耳的松涛,如白鹭的和鸣。这是游客在心音,也是山水的佳音,更是乡村振兴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