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年少拣麦穗
在七、八十年代农村的广袤豫北平原,在“后浪推前浪”的金色地毯小麦收割时节,辛勤农民冒炎热、顶烈日,由割到打(打麦子)、使穗变子,让子入缸。而割麦散落田间的麦穗,在后期年少者俯首麦田间,俯首拣麦穗的同时,亦可谓筑梦圆梦正当时。
所谓筑梦,即暑假年少的我,与老师田间拣麦穗,再与穗(麦穗)“相挟”。在屡屡“等价交换”中,母亲提出整个暑假拾麦穗15斤“天价条件”,应允买文具盒相送。彼时,日日(暑假)拣麦穗、被暴晒的“残酷”经历相较教室环境天渊之别,但无法阻隔内心夙愿与虚荣。
暑期的烈日“大烤”,不仅是意志铸就,亦关乎圆梦与春梦的现实转换。这时的奶奶“硬核”阻拦、慈母几度疼爱、哥哥相继规劝、姐姐耐心劝导,诸多共情心与同理心善言“铺天盖地”纷至沓来。年少的我,却始终被牵念魅力的夺目文具盒所诱惑,愿赴年少“大烤”与“盛宴”。
渋入田间,未待老师“吹口哨”,我首当其冲持竹篮,顶烈日,疾步踏进曾“麦波金浪滚滚来”的“麦茬地”(麦收留下茬子),低头弯腰拣麦穗。原本伸手可取、精准拾趣的所谓童趣麦穗,不应与累相连,但在左顾右看、拣着这穗、看着那穗,琢磨穗藏何处中,首度颇感心累。而始终拾亦匆匆、累亦匆匆,容不得放缓脚步“穗落人家”。一会儿时间,无草帽、被暴晒的我,大汗淋漓、汗透衣背。不经意间,看下篮内麦穗虽覆盖篮底,但感知付出与收获仍系“不等式”。
目光所及,老师和10余名伙伴并肩作战,其实都在怀揣梦想中拣麦穗、摔汗珠、找乐子(麦穗)。有的篮内屈指可数,有的半篮麦穗颇为羞赧、有的篮内令人欣慰。在筑梦动力牵引和年少脚步丈量土地情愫下,生动面孔、感佩画面,动态中捕捉锋芒、找寻那枚与梦相绕、内心叠加的麦穗。而汗水伴随腰疼,再度印证着教科书中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耕作不易场景。
为“充电”年少倦意身影,老师顶烈日、打手拍,放歌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在唱响田间、响彻凌空中,疲倦心境荡然远离、敞亮诸多,筑梦之心再度燃起我和伙伴心境,东西南北、角角落落,皆视为筑梦(各自梦幻)和快乐演绎拣麦穗,愿“上下求索”田野。
随即,老师巧妙地搓了几枚麦穗,逐一走近我们,捧子阅之。其现场说法、以例相教我们年少伙伴说:“怎么多的麦穗如抛田间多可惜”?在读懂意图中,拣麦穗的动力更足,从起初徒步到当下跑步,甚或你争我抢般把一枚枚麦穗如获至宝与梦相连。
已至中午,我们这些曾经的“小白脸”,已演变为“小黑脸”;篮中或多或少承载希冀、走近着各自梦想。那年那次的首次经历-----拣麦穗2斤,并未实现既定梦想或超越或接近理想目标(15斤),但确实做到了颗粒归仓,为梦而行,用慈母励志地给年少的我说:“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其实,无一不涵盖着逆境的煎熬和辛酸。既已起步,成功还会远吗?”
岁月更迭,时光留痕。回望年少拣麦穗场景 ,已随历史长河而去,取而代之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的全程机械化收割,人(树下)乘凉,子入缸。那岁月、那情景、那年头,为梦想而战的心境可谓今朝“铺陈”了人生基石。每每遭遇岁月蹉跎、逆境坎坷、人生挫折,拣麦穗的经历、梦想、“烟火气”犹在和心生荡漾,以至累时、苦时、痛时,不曾忘却的温暖至今、影响“一生”彼时“大场景”:最忆年少拣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