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把刀,割裂不同的人生(散文)
——电视连续剧《人生之路》观后
有人说:“生活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残忍无情,有时有形,有时无形。又不知何时刺向你,有时刺向你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当你明白了为时已晚……”生活的这把刀,不论是硬刀子还是软刀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强,挺住。挺住了,就没有被生活打败,挺不住,就失败了。
的确,生活就是一把刀,它能把不同的人生命运割裂,析之此语颇为精彩也很有哲理。最近,从央视一套到各地省、市电台,比较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生之路》,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从多个不同侧面、多角度地诠释了这个话题。该剧是根据著名作家路遥中篇小说《人生》改编而成,可谓展现的是,同处一个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以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状态,向命运挑战抗争,更是一部努力拼搏,奋斗的人生经典励志大剧。
先说剧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本就是一个善良正义、积极努力上进的青年,预考发榜,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遥遥领先,而黄亚萍仅获得第五名,高双星虽然也通过了预考,但与高加林相比,却差了一大截。唯有马栓预考落榜,精神崩溃情绪低落。而身为村主任的高明楼,能够把孩子送出大山沟是他毕生的夙愿,但现实是,高双星确实与高加林又拉开一段距离,急得他坐卧不安,抓心挠肝,又闻听县领导表彰接近前十名考生,为能让高双星有资格参加,他不得不利用人情关系,去托上级教育部门的负责人马占胜帮忙。以至后来利用他的职权搞偷梁换柱,冒名顶替高加林的大学录取名额,让自己的儿子高双星堂而皇之地到上海浦江学院上了大学。
而被改变了人生的高加林,却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打击,遭受了一系列生活的磨难。尽管高明楼以热心人为自居,答应帮高加林争取一个民办教师的职位,而高加林却想再复读一年重考大学,其父母也都非常支持。可现实生活,并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可能按人的愿望而发展变化。奈何天降横祸,高加林的母亲高陈氏要给儿子做核桃饼,独自去上山爬树采摘野核桃,竟然失足坠落摔成重伤。幸好有众乡亲及时将她送往医院,代为缴纳昂贵的医药费用,才保住了生命。但此时的高家,已是山穷水尽家徒四壁。高加林为人要强,自然是不愿父亲自己到处求人凑集学费,于是决定放弃复读,唯有到条件最为艰苦的马店小学当一名民办教师。自然,高加林的父亲高玉德,也少不了对所谓的“恩人”高明楼一番感恩戴德。
虽然,高加林在马店小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各方面都积极主动,并为改善学校环境与教学条件,做出很大的努力和才华的展现与付出,还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但还是没能幸免被开除、清退的厄运,无奈又回到村里。一无所有的他,没啥别的生活门路,经商做生意又不行,只得下农田干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此,他精神萎靡不振,日渐消沉颓废。幸好,在德顺爷与景若虹老师的多方引导、启发和鼓励下,毅然决然地又拿起笔尝试了写作,不久便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高加林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终于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从上海《大众晚报》记者一步步到著名的作家,走向人生的巅峰与辉煌时期。
存有小农意识并深刻爱着高加林的刘巧珍,两人因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及追求向往的差别,始终没能走到一起。由于生活现实的变故,无奈刘巧珍嫁给了马栓。当她们的女儿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后,就去上海医治,因高昂的医疗费用,两人只得住下暂时在此打工挣钱。期间,马栓又不幸遭遇车祸而亡,难免其家庭又跌入低谷。同时,不难看出该剧折射的,是刘巧珍不太完美的家庭婚姻、以及人生坎坷曲折的命运。
读书无用的潜意识,有时在农村也左右着人。考上县城高中的刘巧玲,可偏偏刘立本不让女儿继续读书,觉得女娃子迟早就要嫁人,没必要多花冤枉钱。并举例高加林寒窗苦读多年还落榜,丝毫没有在意高加林的情绪。眼看着刘家姐妹和父亲闹得越来越凶,高加林突然表示说,读书能否考上大学完全不重要,而是在于读书能够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让他们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人生不只有一种活法。高加林发自肺腑的话,令刘立本深受触动,最终同意女儿去县城读书。
再说高双星的大学生活,开始却显得比较平淡。由于他打扮土里土气,知识储备与同学又相差甚远,未免有些贫瘠、愚昧、卑怯,显得他与上海这座城市格格不入。而课堂上,当樊文修教授给学生们讲解乡土文学,自然而然就提及到沈从文和汪曾祺,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记住记忆里的乡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然而文学对于高双星来说太过陌生,室友们为此争论得热火朝天,他却是全程插不上话,沉默又孤独地坐在角落里。
到了晚上,大家带着高双星下馆子聚餐,两伙人在饭桌上又展开一场争论,直至最后不欢而散,留下傻愣愣的高双星,以及他支付不起的餐馆账单。欣喜的是,同校社会学系的新生陈秀礼,主动借钱帮他解了围。也正是由于陈秀礼的不断热情帮助,通过在大学的深造与刻苦努力,他不但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优秀被留校任教,之后考上研究生,安排在条件优越的教育部门工作,而且还获得温馨的爱情和家庭。如果他当初不上大学留在原来的农村,这些都是无法想象的。事实证明,上不上大学确实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还有许小萍高考被人顶替一案,高双星接受领导安排,参加许小萍事件的调查组,配合高加林彻查这起高考被顶替的案子,他一方面是真的想要维护当事人的公平正义,一方面是为自己当年犯下的事慌乱不安。出差前一天,高双星向陈秀礼隐瞒行程,只说是普通调查,可他看着忙碌的妻子,心里不免感到有些负罪感。因为他清楚的是,曾经梦想的上海大都市,现在对他来说如同深渊,稍有差池就会万劫不复。
通过多方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在众多证明的材料与证据面前,使涉案人员得到应有的惩处,许小萍也为自己失去的人生讨回了说法。法院最终判决顶替人陈美娟的学籍被上海市教育局注销,包括本人也被所在工作单位开除,所有涉及相关人员均已受到应有的处分。
俗话说“理想的浪漫,现实的骨感”。生活现实是残酷的,虽说许小萍打赢了官司,但却以输掉自己的家庭为代价,丈夫与她离婚带走两个孩子,就连后续安置问题都未能妥善解决。高双星亲自来建筑工地探望许小萍,并且带来不太满意的结果,表示学校没办法让她继续回去读书。也正因如此,许小萍心灰意冷,感觉人生陷入一片漆黑,独自躲在角落哭得捶胸顿足。见此情景,高双星看的真切,联想到自己做过的事,他既惭愧又心慌意乱,逃离似的转身就往外跑,继而跪倒在沙堆后面痛哭与忏悔。
有句谚语叫做“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人若做了亏心事,最终是要还的。正像高明楼让儿子顶替别人上大学一样,他心里也始终觉得有愧,对不起高加林一家,更对不起为人老实忠厚,而又对他言听计从的高玉德夫妇。而他的儿子高双星更是不能心安理得,似背上一个沉重地包袱,十余年像大山一样压的他透不过气来,总有一种负罪感。也正因如此,刘巧玲在县城车站愤怒指责他曾经做过的事情,高双星才彻底想通,马上拎起行李回到老家。
他向父亲高明楼说明利害后,高双星心意已决,曾埋藏心里十余年的事,实在不愿再隐瞒下去,一错再错心中不安。于是,父子二人便来到高玉德家道歉,说明情况请求原谅,表示拿出一笔钱来补偿高加林,希望能放过高双星。在高加林看来,自己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被耽误的青春,以及改写的人生,这些早已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更不会选择妥协与原谅,明确表态要找回天理公道。
自事情败露后,高明楼一家就背负千夫所指的骂名。其父子向组织如实交代后,有关部门对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立案调查,高双星被取消学历、开除公职入狱数年,也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进行偿还。同时,高明楼也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至此不难看出,无权无势而又懦弱的高加林父母,是那个年代的典型农民,受了冤屈,不但不敢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利益,还要反过来伏低做小去讨好强势的一方。好在社会在进步,法治在健全,普通老百姓学会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像以前那种匪夷所思的事,只能会越来越少。
2023年6月17日(农历四月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