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灯下一卷书——读李婷散文集《彭蠡流韵》
书是心灵的伴侣,陪我共度美好时光。自打李婷的散文集《彭蠡流韵》,像一片嫩绿的叶子,乘着秋风,从岭南莞城,飞到手中,我便爱惜地放置床头。静夜灯下一卷书,一段段文字,令我陶醉;一阵阵书香,伴我入梦。
人生短暂,人海茫茫,但就在这短暂的生命里,茫茫的人海中,我有幸与李婷有了一面之缘。从此,我们成为至交好友,互相牵挂关怀,彼此相知相惜。遇见,是一种缘分;相知,是一种幸福。由于她是多家公司、慈善和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工作繁忙,事务缠身,白天,极少有空闲时间关注微信,对我的留言,常常是很久很久才能回复。这并未成为我们交流思想,畅谈心得的障碍,理解万岁,深深地铭刻在心底。我觉得,至交好友最重要的,是心灵深处的善解人意,是携手互助,同步前行。心灵相通,是一种意境;心有所信,是一种激励。“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每每吟诵唐张九龄这气度恢宏,意境开阔的诗句,我心中便像泛开了潮水,难以平静下来。我与她不正是如此吗?尽管物理距离遥远,可心理距离很近。
我知道,李婷有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习惯:夜深人静,黎明晨起,写作构思,浏览微信,分享文章,撰写留言,点赞打赏。她的文章和留言,全部来自于这个时间段,这种在文学的土地上执着耕耘的情怀,是我最为钦佩的!
2018年9月,李婷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圭江流韵》;2021年4月,第二本散文集《彭蠡流韵》又面世,两个“流韵”形成了姊妹篇。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40余万字的两本散文集正式出版,不能不令我感叹!正如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东方散文》杂志主编憨仲所说:“异于他人的文字灵性,独立思考的人生哲思,锲而不舍的刻苦精神,奋发向上的理想追求,都为她通往光辉灿烂的的文学殿堂,铺平了前进的道路。”我曾为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写过评论,更当为第二本散文集撰文,也来一个评论姊妹篇。
翻阅《彭泽散笔》,我推开了一扇古老而厚重的大门,一股千年古县的浓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那穿越时空的隧道里,我随着李婷的笔路悠然漫步。
澎泽,是李婷的婆家,自从她嫁过去之后,便与这片神圣的土地融为一体。她爱自己的丈夫,爱丈夫的家人,爱丈夫的所有朋友,也就自然而然地热爱这片土地。在《彭泽散笔》的题记里,她写道:“彭泽蠡,一个古老的名字,一泓碧波,滋育得人杰地灵。读他,青山绿水;读他,大象无形。纷呈出千秋精彩,万古风情。”正是由于她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理解透彻,其中的10篇文章才写得如此精彩、如此深情!
首篇《梦幻神奇在“龙宫”》一文,李婷开头就以一种骄傲和愉悦的口吻说:“因丈夫在家乡彭泽的人缘好,借着今年清明节回婆家祭祖之机,在丈夫的老朋友——天红镇天红村书记黄建喜的安排和陪同下,我又有幸再度领略了龙宫洞的梦幻与神奇。”这种心情是自然流露,能唤起人们的共情。文章用细腻的笔触,饱满的情感,生动的文字,把具有中国第一溶洞奇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洞,鲜活地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前往观赏的冲动,这就是文字的感染力。为何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她在文中道出了“秘密”:“没到之前,我便提前做好了作业,翻县志、查资料、问朋友,全面掌握了这处国家级4A级景区的情况。”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名合格的作家(即便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就应该做个内行,不做外行。要想做个内行,真的应该好好向她学习,提前做足功课,下一番功夫思考,现场认真观察,深切感受一景一物,变“纯玩型”为“学习型”。如今,做点功课很简单,百度一下,便可一目了然。我认为,她引人注目的手段很高明,文章结尾处的一句:“人走了,心却留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一下子,便把自己的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情愫,灌输到我的内心深处。
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寻常中发现不寻常,这是一个作家应该有的智慧。李婷便具有这样的智慧,不信请瞧:坐落在赣北边陲大浩山腹地的岚陵,人口不多、村庄不大,但在她的眼里,“俨然深藏于大山深处的一本线装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那天,她阅读后“讶然发现她有着天地山水与历史人文的自然融合,具有独特的风韵和无与伦比的深刻内涵。斑驳青石小径若韵律诗行,纵横交错田畴是绚丽篇舍,曲径通幽深处为短令词章,帝师故里显骚赋铿锵,薪火相传耕读华丽旋律,这一切,在这里组合成一曲古老而又优雅的恢弘华章。”(《触摸岚陵》)岚陵的山水,岚陵的文化底蕴,不仅给她留下了回望的注脚,也给我埋下渴望相见的种子。
憨仲先生在《【彭蠡流韵】之序言》中说:“数年中的接触,深知她的身上弥漫着一种别人不具备的特有气质。”许是这种气质,让李婷眼光独特。在她的笔端,人文景观晴晴朗朗,照彻了我的心扉,也触动了我的心灵。比如《时村,寻找“一门三将”的踪迹》,比如《渊明湖畔慕陶令》,比如《纵囚遗址吊狄公》……她以穿越时空的爱恋,挚爱着这方水土,这方古今人物,令我深为感动!其笔端的人文,鲜活生动;其笔端的历史,深邃厚重!
领略《鄱阳风韵》,我心头有一缕阳光,映照在波光光粼粼的心湖上,像是在心中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陶浸其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
爱,需要表达,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李婷对爱的表达是直接的,没有任何掩饰。在《鄱阳风韵》题记里,她直抒胸臆:“鄱阳湖畔,一条无形的红丝,牢牢系紧我的爱情;生命里,有了解不开的结,演绎出亲人血脉的律动。爱他,不需要理由,爱子身上的烙印,已经无法磨灭擦净。”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深情?让我着实心生感动与敬意!
彭泽,风景如画的秀美山水,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均被李婷的巨椽之笔,描绘得淋漓尽致,生动鲜活,令人心生神往之情。在《彭泽,爱她的理由还用说吗?》一文中,她由衷地发出心声:“对于我来说,江西北部的彭泽县,吸引我的并不是她所具有古、红、绿三色之景观,而是独特的内心情感世界。”这个内心情感世界是什么呢?她直言不讳地说:“今生今世,上苍安排了桂东南的我和赣北的他,有着前世的情缘延续。由之,我才与这片土地有了解不开的结,分不开的缘……”因为一个人,恋上一片土,组成一个家,这就是爱的力量。有了爱,一切皆有可能。林请玄说:“许久以来,我一直在找一个理由,来说明我为什么爱你,可是我找不到那个理由,因为我不能把我的爱只限于一个理由。”是啊,只要是真爱,有多少理由都无所谓,不是真爱,找多少理由都无济于事。所以,爱到底需要不需要理由,是一个充满辨证的东西,答案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因为没有理由或者因为有理由而让你幸福美满。说真的,别说她与这块土地有着姻亲之缘,就连我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外地人,也着实被文章里的美情胜景所深深吸引,从心底里滋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恋。彭泽,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更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她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令我敬重!
李婷爱彭泽,爱得深沉、爱得真挚、爱得忘情、爱得刻骨铭心,是因为,她心里充满着一种乡愁。她身在东莞,客居异乡,真正是“朝朝寄居他乡,暮暮思念故地。”她深情地说:“最令我缱绻不已的却是地处县城的那个家。可以说如果没有公婆的呵护、丈夫的吸引,就不会有我的情、我的爱,还有我的牵挂和血脉传承。的的确确,这里就是我漂泊的港湾,灵魂的栖息地。”爱是崇高的,是伟大的,是纯洁的,是深挚的。《这里的男人,让我……》《让我动心的彭泽男人》两篇文章里,她对爱的表达着实令人羡慕。这里不仿摘录几段:“真真切切地说,是这里的男人有着无穷的魅力,让我柔弱的心无法抗拒来自他强壮伟岸的诱惑。”“我欣慰,我爱上的彭泽男人给了我今生的幸福。”“假若,有人问我:‘哪里的男人最令你心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彭泽,江西的彭泽。’”廖廖数语,便把她对彭泽的爱,对丈夫的爱,挥洒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那种真情,恰似一条涓涓细流,在字里行间涌动,给我以温馨的滋润,给我以有益的启迪!
走进《寻古揽胜》,我眼前一亮,一幅美轮美奂的锦绣画卷,缓缓展开,心仿佛荡漾在春水里,思绪禁不住澎湃,情感不由得沉醉。
英国军事理论家托·富勒说:“行路多者见识多。”确实如此,每一次寻古揽胜,都是净化心灵,洗礼精神,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过程。李婷对此深有感知和体认,在《感受雨林谷》一文中,她写道:“来西双版纳采风,最大的收获不是原始森林的诡异、傣族风情的绚丽、克木人的神秘,打洛边境的别奇,还有那孔雀宴的佳馔美味,而是在景洪东镜保持着原始热带雨林谷的感知。”行走在灌木丛中,她感知到的是植物与人类极其相近的某些现象;在夫妻树下,她感知到的是一种貌合神离状态演绎着的虚伪人生;面对“绞杀王”,她感知到的是植物王国的残酷现实;目睹藤蔓借势生存的现象,她感知到的是如藤蔓一样的活生生现实……由此,她发出肺腑之言:“西双版纳之行,与其说是赶赴一场大开眼界的精神盛宴,倒不如说是接受了一堂人生教育课程更为贴切。从热带雨林的物象中,都能体味到课本上学不到的自然法则,学习到不一样的人生感知。这便是我雨林谷之旅的最大收获吧?”试想,如果没有雨林谷之行,这样的感知从何谈起?
行走在这个世界,必须要用心来观察,用情来感触,用功来思考,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洗礼,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李婷的感知和体认,已经深入骨髓,从《独克宗洗礼》一文题目中的“洗礼”二字,我们便可看出她对净化心灵,洗礼精神,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重视程度。在文章里,她推心置腹地说:“若想进入香巴拉,必须先要作精神修行。”她深有感触地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对此,她的心情非常兴奋:“漫步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收拢起撑开的花伞,任由天水洗涤着我的身心,无怨无悔地接受着精神的洗礼,心旷神怡。”
净化心灵,洗礼精神,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贵在自我,贵在经常。只有自己才是心灵家园、精神世界的清洁工,倘若我们每次旅行都能触景生情,扪心自问,感知景物,体认生命的意义,必将得到最大的裨益。李婷在《感知曲江海洋极地》一文的结尾处,感悟深刻地说:“曲江之行对我来说,获取了前所未有的海洋知识,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礼,这才是极富意义的最大收获。”
一场旅行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观赏就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一种感悟就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正如美国作家梭罗所言:“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行色匆匆的旅行,愿诸位都能“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沉醉《血浓于水》,我的心湖,似有一叶扁舟划过,荡起层层涟漪,正是这亲情之舟,载着我们走过每一个难忘的日子,谱写着多彩的人生。
甘于付出,无私奉献,是亲情的内核。对于这个问题,李婷在《别样幸福》篇章里,有很好的诠释:“我一直觉得:帮人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感恩找我帮忙、麻烦过我的人。是他们让我的能力得以锻炼和施展,知道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来,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因为有人需要我。生活中,我享受到了被人信任、被人依赖的别样幸福……喜不自禁。”别样的幸福,需要有别样的感受。她就充满着这样的感受,这是一种爱的感受,更是一种爱的付出和奉献。她把帮助亲人解除烦忧,渡过难关,上升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高度,能够做到如此这般,是要有一种胸怀的。至此,我完全明白了她为何要把这篇文章放在《血浓于水》小辑的头题,其用心可谓良苦!其胸怀可谓博大!其善良可谓淳厚!
记得,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是的,在孩子们的眼里和心中,母亲就是自己的守护神,李婷亦然。由于东莞离老家数百公里,忙于生计的她,无法经常回去看望和陪伴老人。于是,电话便成了她与母亲情感联系、信息互通的纽带。《母亲的电话》一文,她采取的是与母亲对话的形式,将母女情深描写得活色生香,催人泪下。“唔,妈老喽,好多事都不记得了……眨眼功夫,就几十年过去了,过得好快啊!”“是的是的,光阴似箭,小时候您和爸养我陪伴着我长大,现在我来陪你们慢慢变老,妈,不用怕。”“唔,不怕不怕,你一直都这么懂事孝顺,妈不怕。”一幅母慈女孝的动人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成功的人物对话,鲜活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触动心灵,印象深刻。
《愿来生我们还是亲人》一文,看似是聊家常,娓娓道来,波澜不惊,却蕴涵丰富、深邃,是破解家庭关系密码的一个密稽,值得学习、欣赏和借鉴!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读了这篇文章,我悟出一个道理,家庭经难念还是易念,要看念经人的品格、素养和方式方法。李婷能把这本难念的经念好,足见其品格、素养和方式方法的独树一帜。文章极具说服教育意义,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模板!《话别》一文,写得深情,读得感动。话别是离别的前奏,其中的千叮咛万嘱咐,其中的千个不舍万个不舍,以及儿子的懂事,妈妈的坚强与爱意,深情款款,直抵人心。尤其是读到:“儿子说着,张开臂弯轻轻地把我搂进怀里,双手在我的后背上轻轻地揉拍着。”这个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即刻把我的眼泪催了出来。《难忘的迎接》一文,从盼望放暑假着笔,引出儿子从美国归来,准备接机时,又得到儿子乘坐飞机延迟的消息。好容易接到了儿子,一颗悬浮着的心才回归原处,却又因听到懂事的儿子说的话,心疼起来……文章一波三折,风生水起,情感充沛,叙述自然。伟大的母爱,优良的家教,优秀的儿子,令人羡慕,令人感动。还有《一顿饭,让我......》一文,每个细节描写,都非常细腻生动,形象有味。
亲情,永远是散文的主题,书写好这个主题,散文就成功了一半。我要说,李婷的情感散文书写,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她是一个靠作品说话的人,已掌握了抒发情感的基本要素。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我深知:靠作品说话,凭得是作家的勤奋与灵感、思想与能力、人格与品位。否则,其作品就不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体验《别样风采》,我触摸到一颗善良的心灵,生活无味杂陈,人生纷纷扰扰,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方可把各种况味妥帖安放,让人生富有别样风采。
诸葛亮54岁时,在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有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恳切期望。面对纷繁的人生,就要以一颗宁静淡泊的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一种优美,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境界。李婷在《别样风采》题记里,如是说:“绚丽,精彩,别样的风采,美丽斑斓。像春天的花圃,百花齐放;似夏日的田野,风景无限。读她:难掩心底喜悦;读她:丝无忧虑上心头。”这反映了她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思想境界。
李婷的心灵是纯净的,不仅有敬畏心、慈悲心,而且有感恩心、宽容心。这些均来自于善良的心灵,为人的准则,处世的态度,思想的境界。她在《莫以善小而不为》篇章里说:“点点滴滴的行善、社会义务公益,让我感受着人生的价值所在。体现着:莫以善小而不为,爱心无处不光辉。我知道,自己的做法有人点赞,有人不以为然。然而,习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我依然坚信‘行善积德是修行’,因此,会继续以欢喜心践行‘生命不息,修行不止’。”修养德行,成就道德。这样的语言与举动,富有温度,令人温暖,令人感动。最可贵的是,她用爱的眼光,聚焦了生活中的闪光点,用小切口表现了大主题,以小角度诠释了大爱无疆。她让爱弘扬的精神,深入到读者心里,让读者懂得,在这个世界上,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素养,一种幸福,是生命里最纯粹的东西。我觉得,此文的故事与刘备的叮嘱,具有着同样的劝勉意义和教化作用。
《让爱心远行》一文,同样呈现出李婷一颗善良的大爱之心。她从儿子降生开始,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言传身教,影响和感召儿子。儿子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浸塑,这是一个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更是一个美好家风的传承。可见,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启蒙作用不可小视。让她满意的是,她对儿子的启蒙、影响和感召功效是显著的。儿子感恩地说:“感恩妈妈对我的引导、理解、支持和鼓励,从小到大,在妈妈乐善好施的言传身教下,以及我自己不断的身体力行去帮助别人的践行中,我不但体验到助人的快乐,而且收获了做人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会谨记妈妈的话:用心做人,让爱心伴行一生。”只要提起儿子,她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她对儿子底色的塑造,是成功的,当然有骄傲和自豪的“资本”。
从《人无物欲品自高》一文中,我得知,李婷利用暑假到美国陪伴留学儿子,他竟然拿出两件穿了5年,已经有几个破洞的T恤衫让母亲补补再穿。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打动了,这不就是一种别样风采吗?“成由节俭败由奢”,我相信,孩子善良的心田,一定会绽放出成功的花朵。《行善也需要智慧》一文,有着醍醐灌顶的作用。我认为,如此风格与品质,同样是一种别样风采!
这一辑中的10篇文章,是别样风采的集中展示,每一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不同,可在我心中,都具有“别样风采”,许多情节,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但归根到底,这一种别样风采,是用善良的心打造的。别样风采,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词,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欲知彭蠡流韵事,静夜灯下一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