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悠悠古镇 巍巍铁塔

2023-09-17抒情散文何冠雄
一孟夏,响晴薄日,天气宜人。一天,我与几位同事一道去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北杜村采访。行走在大街上,我不时在心里掂量着这个村庄,也许他们这儿有不少故事哩。村委会的同志很……

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孟夏,响晴薄日,天气宜人。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一天,我与几位同事一道去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北杜村采访。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行走在大街上,我不时在心里掂量着这个村庄,也许他们这儿有不少故事哩。村委会的同志很热心,带我参观了他们的村史馆,使我对这个村子有了初步的印象。交谈中,我知道这个村庄有两个版本的村志,真有意思。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村委会一间逼仄的办公室里,我有幸采访了北杜村原副书记、南村党支部原书记张存玲同志。这位77岁的老人,身材瘦削,须发全白,但记忆力超群,说话井井有条。随着张书记的讲述,我依稀看到了一个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的名村大邑。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这里,地处咸阳古原北部,泾渭交通要道,土地肥沃,平坦如砥,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途径地。从长安出发的商队,从咸阳东过渭河,途径北杜、店张驿,再经十八马站到达兰州,然后继续向西北,直至西亚、欧洲。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这里,曾是北杜镇所在地,自1931年至2001年,无论是区公所、乡政府、镇政府,其驻地一直设在北杜村。北杜东村、西村、南村、北城村、后村五个小村自然连成一片,让人无法分辨。据1980年统计,全村总户数1291户,总人口6458人,全村杜姓占90%,其他姓氏仅占10%。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提起这个村子的来历,似乎要从村东2公里处的独孤浑贞墓说起。独孤浑贞曾任咸阳郡守加平西将军,南北朝时期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卒于长安,安葬此处。他的后裔迁居到这里繁衍生息,独孤浑氏后来改姓杜,他们的居住地方圆十里被称为“杜原”,因杜姓人居住在咸阳县北,故称北杜。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据《空港村落·北杜村志》(四川民族出版社2022年4月第一版,赵潭编著)载:“北魏时期,北杜村从山西桑干(今山西省山阴县南)迁居至此。”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据《北杜镇志》(2010年1月,杜振永编)载:“据清乾隆咸阳县志记载,金大定年间(1161-1190年)杜昌在北杜西街建造福昌寺,从此杜姓人开始在此繁衍生息。”杜昌是北杜村的先祖,他是一位佛僧,金代咸阳县渭河南人,因修福昌寺而闻名遐迩。在福昌寺西侧紧邻建有杜氏宗祠,杜昌死后葬于北杜镇东南角城外,其坟墓遗址尚在。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由此可见,杜姓人是有多个来源的。从姓氏源头看:一是少数民族改姓;二是汉族杜姓。从地望来源看:一是外地迁徙;二是本地流转。当然还有从本村迁往外地居住的杜姓人,如清嘉庆年间,就有一支北杜人迁居礼泉县高家坡,而以后每到年关,高家坡总有人回北杜镇祭奠祖先。从这个小村子杜姓人的迁转历程也可以看出北方民族融合的痕迹,至于说北杜村的历史,我宁肯相信它的历史超过千年之久。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据张存玲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村中的城墙、城壕还在,还有东、西、南、北四门的遗迹,那是村子防御土匪、兵痞袭扰的防御工事。村外是一望无际的枣园、梨园、桃园,这些园子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护卫着村庄。过去村里庙宇比较多,有东岳庙、老爷庙、山神庙、马王庙、菩萨庙、无量庙、基督教堂等。东岳庙前的三棵古槐、老爷庙广场的四龙碑、山神庙前的“龙槐”都很有名气。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东城门外东岳庙内有两只石羊,西城门涝池岸有两只石羊,村中老爷庙广场有一石羊,因此北杜镇也叫“五羊镇”。随着城墙及城门的消失,五个石羊也不见了影子,人们慢慢也就遗忘了这个称呼。当年村东的路边有挺直的白杨,有弯弯的柳树,这些道路旁边的树木,遮天蔽日,城外壕沟里还有一大片苇子,有些阴森怕人。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人常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宽广的原上,举目四望,你会看见像土山一样气势雄浑的帝陵,大小不一的陪葬墓,那一座座周秦汉唐帝王将相的陵冢,俨然成为偌大一个咸阳原的自然风景。这里曾叫毕原,在过去,几乎每个皇家陵墓都有自己的建筑群,都有守陵人,都有风风光光的一段历史。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据说金代,北杜镇西北侧的福昌寺,占地30余亩,规模宏大,香火很旺,寺内有僧人几百人,是方圆最大一寺院,后来毁于战火,只留下了残碑、瓦砾和一座大铜佛像。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400多年以后,到了明万历年间,北杜村人,南书房行走、司礼监太监,杜茂在原福昌寺内,主持修建千佛塔,也叫北杜铁塔。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据《渭城区志》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始造铁塔,三十八年建成。……塔为楼阁式,八角形,9层,高21.5米。塔基上沿用青砖镂刻蔓草花纹,南北有卷洞及砖台阶,一层四角龛内有各高1.20米的4尊天王、力士铸像,4层以上间隔有窗,铁塔外壁贴塑有佛像及动、植物浮雕图案,每层外檐为仿木斗拱。通栏围绕,壁内砖砌穹窿式,分段用方形青石板封顶、‘壁内折上式’可登至塔顶。”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民谣说:“八棱子,九层子,二十四个窟窿子,七十二个风铃子。”形象地描绘了千佛铁塔的外观。在晴空万里的天气,你会发现巍巍千佛塔愈显得挺拔俊秀,玲珑美观,令人叹为观止。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北杜村不仅有一座名寺,一座铁塔,还与一条河流濒临。咸阳原上曾有一条河流叫肖河,历史上的肖河流域,也曾是一派迷人的景象:有森林、草地、庄稼和牛羊,有成群的鸽子凌空飞翔,不知道什么时候,肖河干涸了,这里成了苦焦的旱原。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传说,唐高宗时,有一年,皇后武则天去昭陵祭祖,她过肖河时,河中妖龙作怪,兴风作浪,打湿了她的裙摆,武则天震怒,随手一拨动水面,刹时间肖河龙王府四柱倾覆,天塌地陷,河水外泄,龙王落荒而逃,从此肖河断流,咸阳原变成了尘土飞扬的荒凉世界。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北杜村人记忆犹新,他们的村内曾有6个涝池,旱时可以解决一时之需,涝时又是泄洪之处,还是妇女洗衣、牲畜饮水、儿童嬉戏之地。那一汪清浅的水面,周围有杨柳环绕,有蛙声、蝉鸣,有水草、青莲,还有蝌蚪、小鱼,仿佛童话世界一样。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当然,仅凭涝池那么点水源是无法解决旱原缺水这个大问题的。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一骨都蒜,二骨都蒜,她大她妈爱吃蒜,把娃给到某某县。 提水去,井太深,扒住辘轳骂媒人:媒人狗日没良心。”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这段诙谐幽默的歌谣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如同当年咸阳原人的生活,而从根本上极大地改变了咸阳原缺水现状的要算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宝鸡峡引渭工程,这座大型引水工程,使原区大部分土地得以浇灌。循着干渠自西而东的汩汩流水,你会看到泥土与庄稼的欢歌,春风与花儿的微笑,昔日的荒旱之地,变成了一片美丽的田园。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北杜人素以耕读为本,他们儒雅磊落,勤劳朴实,广受人们赞誉。近代以来,北杜村先后涌现了著名教育家、新闻学家、民俗学家、社会活动家李敷仁,著名电影演员杜德夫等文化名人,还涌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者、革命军人、英雄模范以及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他们是北杜村的光荣和骄傲。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现在的北杜村人,不少人在西安、咸阳等城市工作、学习、居住,不少人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一线城市,他们在外地经商、务工、办企业,留在村里的以老人、妇女、小孩为主。现在几乎家家门前都有小汽车、卡车、工程车,村庄的道路四通八达,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随着城市化、乡村振兴的推进,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设的加快,农村小区、物流基地、现代化工厂的发展,古老的北杜村也将迎来新的腾飞。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023年6月14日于北杜街办BRo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