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性灵·真知·高洁

2020-09-24叙事散文峻毅
——有感于杜璟华的散文集《枕边书》一、从朴素大方的基调里流溢出玉光杜璟华有一个与她品性很相符的名笔,即——朴素大方。我熟悉杜璟华的文字要比认识她本人早好几年。记得是在天涯散文天下论坛,有一篇以月光为背景衬托爱语情思的心情散文,与其说写的是身
  ——有感于杜璟华的散文集《枕边书》

  一、从朴素大方的基调里流溢出玉光
  杜璟华有一个与她品性很相符的名笔,即——朴素大方。我熟悉杜璟华的文字要比认识她本人早好几年。记得是在天涯散文天下论坛,有一篇以月光为背景衬托爱语情思的心情散文,与其说写的是身体的感觉,不如说是写的是心灵的感觉,写得很小资,很有回味。特别烙于我记忆深处的,是其很有回味的文题——《掬一把月光照亮爱情》,尤其是那个“掬”字,使思维与行为之间有了非凡的互动,不只使文题有了颇多的别致和灵秀,还具有了能锁扣读者记忆的魅力;与此同时,拔高了文题具有鲜活的情趣不说,还致使整个文本弥漫了浓浓的小资味,当时令我大有好奇。我想,这位取名朴素大方的女子,能在质朴的叙述语言里,大大方方地展露了内心深处想“掬一把月光”洒落心智的柔情,这一准是个很有生活情趣,赋有浪漫想象的小资女人,而且具有一种非常的想象思维,还具有一种不凡的聪慧。
  这些年来,我以自己在读她的文字中得以肯定,初当对她的判断是不容怀疑的。当我读完了她的散文集《枕边书》后,最直接的收获就是更贴近地认识了这位身居京城却并不娇纵,身为白领却奔波在水泥钢筋之中,实属一方具有资本有资质有能力小资的女子。然而,她又确确实实是个很朴素很大方,很自然很清爽,很浪漫很小资,也很坦诚很豪爽很重情义的性情女人,更是一个具有非常孝心的乖乖女好儿媳,是一个赋予责任和爱心的贤内助。这一小资而不失大方,多情却质朴无华的女子,由远而近地朝我走来,更证实了去年冬天与她同在眉山参加2009年中国散文研讨会,又同去都江堰、青城山、地震废墟等地时,烙印在我记忆深层的那个活泼阳光,令我很欣赏也很喜欢的她不染虚光,一如她的名——璟,玉的光彩,从她朴素大方的为人基调里,自自然然潺潺涓涓地流溢……
  那天,璟华发来了她的散文集《枕边书》的电子稿,并说《枕边书》的出版已近尾声,就单等印刷装订这道工序了。我有幸得于她的信任,更有了先睹为快的机会。一晃两月有余,除了最近因准备撰写一部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风采的报告文学,忙于采访和收集素材,也有受多汗症不爽困扰之因,总是难以静心细读。心不能静,神自难宁。我总是不能自觉地走进她的写作场,自然更甭想能与她有一种零距离交流的意境了。直至前日,我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凝望着已下了一天的绵绵梅雨,出神地聆听雨之天籁时,突然感受到有一缕阳光的气息,似从她的散文里流溢出来……
  
  二、别具新颖的小资真知
  我很难把杜璟华的散文按照常规的散文艺术手法归类。但是,有一点我敢肯定,她的散文是用她的心写成的。无论是写心迹,还是写对现实的解读,她都是用一个平凡女子热爱生活的心来书写的,都令人感到暖暖的。
  我在《枕边书》中发现,大方散文自有她的特点,而且特点颇多。最明显之处,是一种很温馨很新颖的小资。
  首先,她的散文是以自己的生活定位——“朴素大方且小资”作为垫基的。她憧憬海明威的生活方式,比如拉大提琴,比如钓鱼、射击、游泳、足球、比如旅行、斗牛、狩猎……但尽管——“憧憬只是憧憬。于是我很乐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也自自然然地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当然,也会喝红酒,却用雪碧、绿茶和冰块稀释了纯度。……每当把它们洗干净放在精致的水晶果盘里,心里就很享受。”对于小资的理解,她有自己的标准,那“小资”的根就是在——“直到现在我都并不十分确切地知道小资的内涵。如果酷爱看《读者文摘》算是一种,我承认,我小资”这样的标准下种植于她心里的。其实,她称自己是小资女子,更有一种——“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就这样真实地存在着,等待着你去感悟”的涵蕴,这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具有浪漫情结的大方,常常在出外旅游的时候会想到爱情是不奇怪的,但她对于某些惯性思维却具有很强的免疫抗体——自身的警惕。她喜欢旅行,而且会很细致很执着地对待整个过程,当然不单单关注沿途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致,还有更多的是关心人,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她有——“在路上,我喜欢去感受、观察、体味别人的人生”的习惯,她喜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坐在街边,看着人们来来往往。看他们如何穿衣打扮,用什么样的姿态赶路,脸上洋溢着什么样的表情……”人的一切都让她好奇,都是她最为关注的对象。
  她喜欢淡淡的叙述。但是,常常会在淡淡中陡然闪烁出哲理和智慧的火星,给予人一种温情的理性启迪,比如——“能够真正放得下的人,是生活中的智者。怎么成为智者呢?可惜没有人专门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害得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白领族,大方很有个性,有自己温馨雅致的生活空间,但也很能把持生活的平稳性,她有——“躺着的时候我喜欢看书,在阳台晒太阳的时候我喜欢喝茶,坐在地板上的时候我喜欢发呆”的习惯;在如何对待生活时,她坦诚地道出——“经历了这么多,走过了这么多,突然觉得你在别人眼里无论是天鹅还是丑小鸭都不重要,丑小鸭也会有春天,天鹅也可能孤独地舞蹈”的体会。于是,她需要平稳的生活,自然就需要与生活妥协——“一方面,是生活教会我多角度看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妥协。”真是别具新颖的小资啊!
  在《枕边书》中,不难读出作者坚信世间是存在不掺任何世俗元素的爱情的,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女子。一句——“结婚伊始,我绝不让先生进厨房”的话,就能看出她是很善于经营自己的婚姻,并懂得从“先生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人。他的幸福感很朴素……有时候,我很羡慕他。简单的人,离幸福近一些”的垫基上,把家庭的幸福系于简单与快乐上,她很知足地自称——“我是一只小小鸟。”她的生活观里,幸福与否大多决定在个人的选择——“思想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儿。如何去想,决定权、主动权在你手里。”确是如此,她虽然并不是豪富,但依然能做到衣食无忧,把爱巢打理得简洁、明亮、舒适;照样能驾着普通的家用轿车载着幸福满世界疯玩疯闹。即便在很多年以后,他们也不再谈情说爱了,但他们彼此都很珍惜平常的生活,珍惜——“在阳光里,做着日常生活中最琐碎平常的事情,平日的忙碌在此时温馨的对比下让人觉得是在浪费生命。而这种淡淡的生活中的诗意,弥漫了两个人整个身心”的现实;注重——“没有新鲜感就自己寻找变化增加新鲜感,没有热情,就自己创造产生热情的事物”的生活,彼此更有浓浓的亲情,相互的依靠,真挚的眷恋。由此,她给读者提供了幸福的秘诀就是——培植新鲜感,俩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就是浪漫。
  其实,一个人的经历往往决定其文字色彩的浓淡和格调的冷暖。《枕边书》作者的生活经历——“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受过重大的事业挫折、生活的磨难,而且还得到了太多的方方面面的爱。”难怪她会有如此幸福,如此温馨的文字。
  
  三、从关注真实素材中得以文字情感的提升与高洁
  杜璟华的《枕边书》另一个特点,就是来自多元多层多方位的关注和素材的真实。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都洋溢着浓浓的真实氛围;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真实”都是她的首选,她认为最好的生活境界就应该是——“真实如我,真实如生活,就是最好的、最美的。”
  她一个善于关注生活的女子,但不仅仅关注自己的生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气质;她还关注亲朋好友,还关注社会群体。她质朴的品性,决定她不大爱听无根无源的故事和小道消息,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关注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事。她关注自己的亲人,善于挖掘和学习亲人们的优秀品质;她关注同学和同事,善于去理解他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她关注社会各类群体,善于去发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比如关注北京百姓民居的拆旧迁新。她站在废墟上,想象百姓有——“或者,搬家的时候懒得带走了?那些碎片告诉我它曾经属于一个女人,它曾经印证一个女孩子无比姣好的脸和变成妇女后的沧桑,它曾经鉴正过一个女人从小到大的喜怒哀乐”这样的一条血脉。对有人把相对整齐的碎砖码放在一辆小三轮车上的观察,能想象——“在他们眼里,这些碎砖是一间厨房,是一间储藏室。”她写过民工——“靠在工地门口三五一群抽烟的民工,吸引了我的视线。他们的身影里透着几份惬意,脸上的神情满足而安静。他们,是不会有这么多心绪的吧!他们一定是活得踏实而安定,应该更关心钱吧。心情算什么?不过是我这种小女人闲来无事自己哄自己玩的道具!我在肚子里暗笑自己、打趣自己。”她对自己如此盲目的关心狠狠地自嘲了一通。
  她希望让自己的生活也简单点,在平凡的日子里有问寒问暖。于是,她写她的朋友,写她的同学,写她的邻居,还写了卖水果的外地人……她都是在善解人意地理解他们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写他们有各不同的命运,从中得到文字情感的提升。这是一般小女子散文不具有的亮点。
  
  四、善于捕捉动态与静态互动中发生的生活哲理
  在《枕边书》里,并没有什么大事件,即便写到了北京球迷闹事,也是淡淡地一带而过,重在对人的心灵散步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具有浓厚的兴趣。比如《你转身离去,我却回味了整个冬季》里的散步,她所刻画的是秋天里中午散步——“每天中午,都会将不长的休息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散步事业中。……在这些元素的组合下,中午的散步变成了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事情,让我乐此不疲。可惜,北京的秋天太短了。”从散文叙述的角度说,她的叙述只是凭着感觉走的,没有写实的细节,只注重心灵的感受——“心,随着沉在杯底的茶叶,沉下去,再沉下去。人,仿佛老僧入定般,静在那里。”比如,《在花江吃火锅,在三味看闲书》里写到“三味书屋”读书——“‘三味书屋’很老的一间书屋,它从我高中时代就存在了。那个时候,它不像现在这样直接裸露在长安街上。它的正门朝西,得以露出来的,只有一小段灰色的墙和深咖啡的门窗。”整体既是过程,也是细节,心灵的细节,读来有一股浓浓的怜爱之味。
  比如,她对于四季有着切肤的感觉,尤其是对秋天,特喜欢秋天的蓝天白云。秋天里老北京的色调,在她的眼睛里不是北方寒秋常见的枯叶萧萧瑟瑟的萎黄,而是一种干净透明,与众不同的蓝色——“在那种蓝里,让你觉得你所遇到的那些烦恼有些不值得一提了。”她善用静态的景色与动态的思维互动,借调秋天“随着空气里的丝丝凉气,进而冷静下来,凌乱的思维开始乖巧起来……”的爽朗来做某种解脱,从而调理自己的心态。这样的描写在她的散文里比比皆是。
  常理中,散文是很讲究细节打理的,但她几乎是忽视了文中的细节,重视的是生活里的细节。比如,一篇《粥样年华》就把城市女子对于粥的感觉写了个透彻,一篇《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吧》把对北方雪天别样的爱和浓浓的情表述得淋漓尽致。这倒恰好成了她自己的风格与亮点。
  
  五、同样的素材别样的情
  大方是个阳光的女子,她也特喜欢阳光,尤其是秋天里的阳光。故而同样是秋天的素材,成文后自有了别样的情怀。
  比如阳光照在北京老房子上,便能让她滋生并激活对历史的纵深阅读——“那些银杏的叶子,或是嫩黄,或是枯黄,却都骄傲地挂在树枝上。偶尔随着风飘落下几片,却有些极其缓慢的速度和极其妙曼的身姿。”再是对于颜色的认可,大方有她自己特别的喜好,格外地喜欢黄色——“每每看到这种黄色,我的心中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喜爱,华丽却又如此的温馨。在充盈的阳光里,那黄色,给我一种年华流逝的感觉,却一点儿也不让我感伤。”说透了,她喜欢黄色,那是因为黄色与阳光有关,黄色与拒绝忧愁有关。
  比如《内心深处的薰衣草》,在文题上早就表明的薰衣草,却深藏在文章最后——“临睡前为自己涂点玫瑰精油或点上薰衣草的香薰,让我一夜酣睡到天亮”的结束语里才出现。毫无疑问,此时的薰衣草是经过她心灵筛选和情感土壤精心培植的,当然不再是自然状态下的薰衣草了,把薰衣草的价值与实用意义等等之好都一尽遮蔽在坦然的情感深处。她还特别注意飞来之笔的妙用,随意一句——“事实上,谁的汗出多了都应该腥的。小姐们的汗之所以是香的,一定是胭脂水粉抹得多了”,在并没有直接评述鲁迅先生作品的氛围里,有意无意的笑谈就一举连带评述了。
  有关于江南的素材,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京城的她来说,对南方景致的期盼是她内心的一个梦。她以为江南美,便不可救药地开始想象着江南的春天,想象那个轻盈的自己,掠过再多的凡世浮尘,依然像江南的春一样,希望泪跌落的地方开出能盛开出江南的花朵。江南的风景也确实特别适合女子的思索想象,江南——“应该是烟雨蒙蒙的时候多。和着心情,敏感、多情、细腻。”许是受到了戴望舒那首诗歌的影响,她想象着江南的雨巷——“仿佛那从亘古走来的青衫男子,高挑瘦削;仿佛那位支着油伞婀娜的苗条少女,绝不冲撞你的视线,却会一点一点吸引着你,跟着他(她)的身影。”在她的江南的想象情怀里,不仅仅有江南少女,自然还有青衫男子。
  大方由于自己阳光开朗,自然而然地反应在她对历史人物和小说艺术人物的评价,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她看来——“最不像话的就是黛玉,一首《秋窗风雨夕》用了十五个秋字……哎,想想也不怪她,谁让她秋分时节,咳嗽着,和着淅淅沥沥的雨看《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呢,难免不会产生那样的心境,难免会心有那种所感。”
  大方文字里,始终对大自然保持着赤子之心,比如说对雨,她除了对古人——“杨万里也喜欢听雨,他可以整夜聆听雨打芭蕉”极为欣赏,还向读者传递了她对雨的情怀——“雨是精灵,听雨,是捕捉精灵轨迹,是天籁之音吧。万种心曲,皆由心生。”她喜欢听雨,还起始于习惯和生活的积累——“小时候就喜欢极了听雨。那个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一所老四合院里。一到雨天,不是懒懒地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窗外的雨声,就是打着蓝色的塑料伞一个人在雨里玩。”读到这里,引得我嘎嘎而笑,这与我儿时喜好淋雨的顽皮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六、闪烁着做人作文的和谐之美
  大方做人阳光爽朗,作文同样从不无病呻吟。她是一个很会生活的女人,一场不期而遇也会令她有无限的慰藉——“赶生活,被生活赶着,都是清风明月般的日子。”对于现实生活的疯狂,她无法全然拒绝,但始终保持着警惕。因为热爱生活,她保持了足够的自省——“在满园弥漫的沉静的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作为一个有资质的白领女子,她作文时坦诚且自信地陈述了自己的世界观,真实地传递自己在怎样做女人和对男人最起码要求的心语。她在挖掘自己的“贵族”气质源时,很坦诚地直言,是从小受到了奶奶的有力影响,从奶奶身上学到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自己去撑去面对,不能轻易地反映到脸上的品质。对于女性车轻的界限,她有——“三十岁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三十岁以后的就是自己的塑造。塑造的不单单是容貌,更关键的心态”这样的观点,细细想想,反复琢磨,显然理在其中。写到如何做女人,她更是有——“女人可以多情,可以敏感,但一定不能哀怨。这年头,男人们一定觉得宝钗比黛玉更可爱;女人可以善良,可以温柔,但一定不能软弱,这年头,没有谁是谁的救世主”这样的经典。
  是的,大方确确实实是一个很浪漫的小资女子,常常也有理想化,但她对于理想化女子的定位很明确,毫不含糊地认定不是小说里的浪漫,而是——“一个有趣的轻松快乐的女人,再加上一点点柔情,一点点理性,再来一点点调皮,挺好的。不管有没有爱情,你都会过得愉快。”当然,她对好男人也自有定位标准——“最起码能够担当,有足够的胸襟”才值得女子尊重与维护。在大方诙谐自然的语言里,自然而然地呈现出许许多多白描的哲理。读这样的文字足以令人滋生一种深层感悟。
  大方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雅致女人,对生活上的某些细节当然自有追求——“女人天性对细节有一种精致的追求。追求的是一种相配的感觉吧。如果这算是一种精致,我就有几分得意了。”她对穿衣,对喝茶,都相对讲究的,甚至对茶具也是讲究——“秋天,我喜欢用带盖的青花瓷杯喝茶。”她对喝茶的氛围更有讲究。我想起去年秋天,与大方同在眉山岷江畔草坪上席地盘座品茶的情景,大方的做人与作文确实可称具有一种里表如一的和谐美。她的文字处处洋溢着一种浓浓的热爱生命气息,很多时候并不是她直接叙述出来的,只是从字里行间捎带出来了,比如——“生命就在这种处处看似不完美的相驳中消失,我们就在这种很平静的对立中逐渐找到自己,找到生活,然后成长、成熟、老去。”然而,时间在她的眼里更是可以走路的,她需要看见时间怎样走路。读这样涉及心灵深处的文字,除了独特的艺术享受,还有一种等着我们刷新记忆的味道。
  
  七、写在解读后……
  当我解读赏阅《枕边书》之后,我自以为对大方的写作选择有了肯定的了解,那就是——自然!正如她自言——“也不妨碍我畅游其中抒发一些自己细碎的、温情的、简单的、宁谧的、轻盈的感受。既然那些美好的感觉选择了我,就让我放弃了那些生与死的宏大的哲学命题,就让我远离那些凝重悲壮的感悟文字,安然地享受着美好的一切。”
  确实,她没有选择做生活的斗士,但是选择了做一个清醒的人。所以,她不会选择去写超越自己熟悉的世界层,不会故作深邃深奥地玩文字游戏;她选择了自然朴素,不事雕饰,却又含有点淡淡诗味的语言。比如写天坛的夕阳——“那个时候,太阳开始张落回家,它像个守财奴似地忙着藏起它最后的金子。”比如写与朋友一起喝酒——“我们很安静地喝着自己的所爱,很自然地谈着各自的安排。”比如写散步——“一个人的散步,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人的私奔。我喜欢这种简单、清澈的生活。”很幽默,但又很有理由地称独处为“一个人的私奔”还有一些神奇的比喻,如——“好的爱情是合身的旗袍。然而女孩子都知道,遇到一个好裁缝不容易,哪儿都合身的旗袍更是可遇不可求了。”爱情和旗袍结合到一起,是那么地得体。还有“让阳光把耳朵叫醒”这样的表达也是很特别很鲜活的。
  大方的《爱情如衫》,应该说是《枕边书》里的精品之作了,此文中的才气,在我看来真的能直逼到张爱玲了。她在《爱情如衫》里,把二十岁的爱情比为裹在女孩子身上的织锦缎旗袍;把三十岁的爱情比为是莱卡衬衫;把四十岁的爱情比为皮大衣;把五十岁的爱情比成是老头衫;最后把八十岁的爱情又回轮到旗袍上,只不过那旗袍并不是裹在身上的,而只是挂在衣橱里了。确实,女人一生中的爱情,经历织锦缎旗袍和多丽,莱卡衬衫和柔和贴身,皮大衣和取暖保温……八十岁又是一个回轮,如此剖析,真叫入木三分。用衣服来解读不同年龄阶段的女子,大方并不是唯一,也不是第一,但能有如此精彩,乃实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
  是的,大方的散文是平淡的,但也是快乐的,因此,她并不赞成世界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世界上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所想要的,一种是得到它”的观点。此时,一向对“警句”保持警惕的她,强调了自己的声音——“世界上有两种快乐,一种是得不到所想要的,一种是得到它。”
  《枕边书》有一种一般散文少有的豁达,少有的开朗,少有的知足。我不知道是不是该追溯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对于大方来说,她受到最直接的影响,那就是爷爷奶奶的影响,爷爷奶奶一生坎坷,却对世界保持足够的乐观向上,这样的情绪一直影响着她,使得她在现代生活里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使得自己的心态能保持拒绝浮躁。能使的心态拒绝浮躁散文难道还不是好散文吗?尤其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里。
  她关爱自然,崇拜爱情,认为爱情可以给生活带来最大的欢乐;她崇拜精神上的贵族,她疾呼“快乐就是离贪婪远一点”,认为“善良是善良者的通行证”,这些都足以令我感动,触及到我的心菲。开始的时候,我还想批评她的散文里还缺少一种“入骨的气息”,叙述艺术也欠火候。但是,读着读着,我坦然地笑了,笑得是那样的舒心,笑得是那样的轻松。生活是多元多层多方位,散文也是多元多层多方位,大方选择的写作重心定位在“快乐幸福”,那么她的“幸福散文”自然也是当代散文园里的一朵奇葩。
  读《枕边书》,“枕边书”三个字似有一种诗韵笼罩。枕边若放有一本这样小资真知且性灵高洁,让人沉浸于幸福之中的书,自然会滋生出许许多多想象幸福的精神细胞……


  
  
   [ 本帖最后由 峻毅 于 2010-7-18 21:33 编辑 ] 高洁, 峻毅, 散文评论, 性灵, 真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