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梦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家里好像要打什么物件,请了个木匠来家里做活。
小木匠用两张长条凳拼成了工作台,就“叮叮当当”在家里忙活起来。小木匠的左眼有点残疾,所以大人们很少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都习惯喊他“独眼”。小木匠似乎已经习惯了别人那样叫他,从来不生气。说不定,在他看来,那个残疾反而成了他的一个优势。
那时候,木匠使用的工具还比较原始,不像现在有各种尺子。小木匠就靠一盒墨线作为标尺。先在木板的一端钉一根小钉子,将墨线的一头打个活扣在钉子上,然后拿着墨线盒走到木板的另一端,蹲下身子,扯紧了墨线,像射击瞄准一样,用右眼校准了尺度,拎起墨线弹两三下,一条笔直的标线就在木板上呈现了出来。我说“独眼”有可能成了他的一个优势就是在这,别人需要闭起左眼(不少人没办法自主闭起一只眼,必须要借助外力)才能完成的一个动作,在他就完全简单化了。以至于,后来我上学了,学到“一目了然”这个成语时,头脑里面立刻就跳出来小木匠弹墨线的画面,觉得那个成语真的太形象了。
记忆中,还比较小的我整天没啥事做,就喜欢骑坐在大门的木头坎坎上,看小木匠做活。看他把一只秃头的铅笔架在耳廓上,看他像“瞄准”一样弹墨线,看他霸气地抡起斧头,三下五除二就把根树桩削成一块块称手的家具配件,觉得他特牛气,再加上经常听大人们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就愈发对小木匠佩服有加了。于是,也就滋生了长大以后做一个木匠的梦想。可能,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梦想吧!
然而,做个木匠的“梦想”没有维持几年。随着书越读越多,对家乡以外的世界也越来越有了“去看看”的念头。于是,“箍桶匠”这个职业开始让我向往起来。
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有好多木制的桶:装米的“米桶”,浇菜的“粪桶”,担水的“水桶”,盛饭的“饭桶”等等(那时候,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都属于比较“洋气”的城里人才能用到)。各式各样的木桶用得时间久了,木桶会腐烂或者变形,就会漏水。于是,“箍桶匠”就成了农村非常宝贝的一类手艺人。
“箍桶匠”首先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木匠,同时,箍桶又要比木匠活更为精巧,当然还要具备一些“铁匠”的功夫。因而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可以算是木匠的“升级版”。“箍桶匠”从业的人员很少,因而,只要村子里来了一个“箍桶匠”,全村老少爷们都会围拢过去,把各自家里有毛病的木桶都拿到“箍桶匠”跟前来,然后“箍桶匠”给每家的桶贴一个序号,按照序号一家一家修理,那派头,比平日里“装大尾巴狼”的村长不知道要威风多少倍了。
我决定把“做个木匠”的梦想换成“做个箍桶匠”,原因还不在“箍桶匠”比木匠“威风”,更重要的是,“箍桶匠”可以到处走。因为每个村子里都必然有一些人家的木桶需要修理,所以走到哪都会有生意,可以走遍天下。而木匠就没有这样的可能了,木匠是“望天收”,总是被动地在家等着被别人需要。因而,每当村子里有“箍桶匠”来的时候,我都会像没了魂一样呆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看他箍桶,听他和大人们聊各地的各种奇闻怪事,对“箍桶匠”仰慕之心呀,真的“像长江之水,涛涛不绝”。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羡慕“箍桶匠”,也不再把“箍桶匠”作为我人生追求的。只记得,有那么一天,大概是读了初中以后吧,心中开始萌生了“不再做农民”的梦想。
可能在那个年龄,我还不太明白“社会阶层”这个概念。当然,那个年代的社会也没人敢公开谈论这个概念,更没人来给小朋友们普及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只是迷迷糊糊间觉得,人好像生下来就有许多的不同,比如有的人生下来就会一直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有的人从小就天天有白面馒头吃;有的人家里有好多好多的书,可是他偏偏不爱看书;有的人上过幼儿园,每天中午还要睡午觉,午觉起来还有饼干吃……我不明白为什么人生下来就会有不一样的生活,可是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作为一个农民儿子,长大后大概率还是做一个农民,然后代代相传“农民”这个角色。从小在农村生长,早就知道做个农民有多辛苦。偏偏我又是一个极懒的人,想想若是自己未来也像祖祖辈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着实心有不甘呀!而那时代“跳出农门”的唯一希望就是考上大学。于是,经过了”木匠梦”,“箍桶匠”梦之后,我把我的梦想最后固定在了“大学梦”上,并由此而开始勤奋读书。
所以,后来有同志问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是如何从一个农民“窝里”爬出来的?我常常感觉这个问题真的有点难回答,说高调一点吧,好假!说真实原因吧,好像又有点丑话了自己,我总不能告诉别人,实在是因为我太懒了,吃不得苦,不想做农民!
我经常做青少年小朋友的咨询。有时候,问起他们的“梦想”时,总感觉他们的梦想都是离现实很远很远的。然后,我就想,当一个人的梦想离现实很远很远的时候,是不是就容易“躺平”呢?
然则,这样想的时候,一个新的困惑就难住了我,让我无从解答:既然是梦想,不就应该“高远”吗?太现实了,不就流于“俗”了吗?是啊,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哈!
只是啊,我内心还是觉得,不管梦想应该有多么“高远”,总还是先处理好现实问题再去谈“高远问题”,这样似乎逻辑上更说得通一些,不是吗?“俗”就暂时“俗”一点吧,总比阳春白雪的“空中楼阁”好一些吧!
8/8/2022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