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游记
2009年夏,我游览了大理、丽江之后,返回昆明,又在一家旅行社报团,开始了石林一日游。
早上七点多钟,我上了一辆旅游大巴车,车上坐满了游客,后来,一位中年女人上了车,她是导游,大概四十岁,是典型的胖金妹,又黑又胖,说话声音较粗,眼神有点霸气。她在自我介绍一番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话:“你们别看云南出李嘉廷这样的大贪官,可我们云南人一点都不恨他,因为云南的旅游业正是在他主政云南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听了这一番谬论,让我目瞪口呆。
8点多钟,大巴开动了,出昆明之后,向东南方向前行,虽然不是高速公路,但柏油路面铺得很平整,两边的树木、山丘、田野不时从车边掠过,只见路旁有一道窄窄的铁轨,导游说这是窄轨铁路,通向缅甸,云缅两地的火车每周来往一次,缅甸主要向中国运送珠宝玉器之类特产。
大巴进入宜良县境后,在县城附近一处寺庙前停下,导游说:“这是当地著名的寺庙,当年平西王吴三桂曾在此居住,你们可以免费进去参观,烧烧香拜拜佛。”我们下了车,来到了寺庙及周边景点,景点周围已经有很多游客,估计都是来游石林的,顺道来这里参观。寺庙有专门的导游,我们跟着他,上楼梯,看佛像,听吴三桂的故事,在一处大佛前,导游建议我们购买香柱,以便烧香拜佛,为自己和家人祈福。1米多长的香柱,价约150块钱,许多游客买了三根香,在佛像前点燃、跪拜。看来,他们都是虔诚的信教者。
在另一处庙堂前,游客们排着队依次进入了门内,导游介绍,里面的游客在抽签,抽完竹签后交给一位长老,由这位长老解读游客的命相,这一切都是要收费的,我从来不相信这些,也不会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女导游看见我空手而回,露出了不屑的眼神,对我、又好像是对她自己说:“好意思?”我装作没听见,心想:林子大了什么样的导游都有。
大巴很快又启程了,这次是一路南行,到达石林时,已经中午12点了,我们马上被安排在一家酒店吃中饭,菜样式很多,挺可口的,酒店里开了好几桌,高朋满座。一位业余画家正在向游客推销他的画作,虽然便宜,但是没有什么游客来买。
中饭后,我们走进不远处的石林景区,导游要求我们下午5点之前回来,她和司机大巴在门口等候我们。我们的新导游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身穿一套红色、镶嵌有黄色图案的彝族服装,头戴一顶帽子,按照彝族人的习惯,她自称“阿斯玛”,她说的是普通话,挺温柔的。我心想:如果她真的是彝族人的话,那么这个民族除了服饰之外,已经和汉族没什么区别了。
我们在阿斯玛导游的引领下,进入了景区。导游说,石林很大,景点很多,天气又很热,中午正是骄阳似火的时候,建议我们乘坐景区内的电瓶车,车票也不贵。不一会儿,几辆电瓶就过来了,我们买票上了车,电瓶车真的很方便,把我们送上了一个又一个景点,让我们免于烈日的暴洒。
石林,果然是石头如林,无数的条柱状的石头如同舞蹈演员一般,摆成各种好看的姿态,构成了一座座“艺术造型”,有的如同森林般壮观的方阵,有的像千军万马,气势如虹,有的如古堡幽灵一样神妙险峻,有的如飞禽走兽,妙趣横生。我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把这一处处奇形怪状的石阵妙景拍了下来。女导游阿斯玛在一旁不时介绍石林美景,原来,石林区域几亿年前是一片海上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和板块挤压,海水退去,海底的石林露出了水面,形成了今日的地质奇观,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我真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够把那些玩石削劈的如此石峰嶙峋,峭壁万仞。导游指着一处又一处的石林图案说,那是“凤凰梳翅”,这是“孔崔迎风”,那是“梁祝相会”,这是“云石飞度”,还有“鞭石”、“跳月坪”、“阿斯玛”等等,不说不知道,经导游一说,那些石林雕像还真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呢,好一副神韵流动、壮观奇特的天然石阵画卷!
在另一处景点,导游指着那一个高耸的石柱对我们说:“你们仔细看一看,那石柱像不像阿斯玛啊?”我们朝那高高的石柱仰望,石柱如同一位少女,侧身看着我们,阳光披在她身上,似乎向我们传递着友好的微笑。其实,我们眼前的这位女导游才更像阿诗玛,她俏丽的仪态、热情有礼的服务和温婉的笑容,不就活脱脱一个美丽的阿斯玛吗?
石林景区是2007年获得联合国批准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景区,把祖祖辈辈居住在石林内的原住民——撒尼族人动迁了,这个举措曾经引起了原住民的强烈不满,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于是,如今的景区像一座封闭的公园,看不到原住民撒尼族人的蛛丝马迹。却在另一处景点的石柱上,我们看到了朱德的提词:“壁立千仞”,四个正楷字颇有章法,由此推测,石林美景几十年前就为世人瞩目了。在另一处石阵的景点前,有“石林”二字,也为正楷字,是石林标志性的景点。女导游说,“石林”二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云南王龙云所提,我看那二字,工整端庄,中规中矩。上世纪初叶的文人武士都练就了写毛笔字的童子功,令人偑服。
石林各景点参观完毕,我们和阿诗玛女导游告别,乘大巴离开景区,结束了一天的石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