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再追梦
——读郭金相、李虹炜散文集《乡村·乡愁》断想
我和金相相识于1983年,那时他在市图书馆工作,烫着爆炸头,穿着带条纹的T恤衫,会写条分缕析的好文章,会画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会唱一系列声情并茂的流行歌曲。一帮喜欢到图书馆看书的“文学青年”,常常会到他紧挨着阅览室的单间宿舍里“侃大山”。那个万物昭苏的年代,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似乎都有可能。那年,仙桃的民办教师楚良先生在《长江文艺》上发表了《抢劫即将发生》,不久被《小说选刊》第9期转载,年底获得1983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大奖。我们几个“文学青年”为楚良“制造”的“爆炸性新闻”所折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家一合计,决定自办油印文学刊物《春笋》,把我们的习作集结、油印,寄给知名作家和文学刊物,用“集束炸弹”去碰碰“伯乐”;也寄给一些文学青年,寻觅“知音”。金相承担了组稿、编辑、打印的全部工作,他还发挥会画画的特长,把封面画得像模像样,插图弄得“日古整劲”。我在《春笋》上刊印了散文《字典的回忆》,先后被几家报刊转载。经不住“文凭热”的冲击,1984年,《春笋》聚起来的几个“文学青年”全部考取“五大”,金相到武汉上大学,《春笋》也就没有长成“大竹”。不过,我手头保留的一本《春笋》样刊,历经40年,依然散发着郁郁葱葱的青春气息。
在武汉念完大专,金相回到图书馆,又和同仁创办了《读者报》,他“千里走单骑”,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找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同志题写了报名,找著名剧作家、潜江乡亲曹禺先生题写了贺词,真有点“郭大侠”风范。《读者报》风生水起,成为联系读者的桥梁,推介好书的园地,交流读书心得的窗口,介绍实用致富技术新书的前沿阵地,在全国很有影响。
1991年初,组织上要调金相去市委办公室工作,那时,我已在市文化局担任负责人,组织上征求我的意见,虽然不舍,但我还是极力推荐他去。这一去,他就在市委办公室干了16年,从办公室一般工作人员干到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焚膏继晷、呕心沥血,这是我在相似岗位上工作18年的体会。倾心公文写作, 金相的文学梦也就只能“按下暂且不表”。
后来,组织上安排金相担任仙桃市农业局局长、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2016年12月,金相当选仙桃市政协副主席。
老实说,得知金相担任仙桃市农业局局长的消息,我曾经为他捏着一把汗:那个烫着爆炸头,穿着带条纹T恤衫,会写条分缕析好文章,会画栩栩如生人物肖像,会唱一系列声情并茂流行歌曲的郭金相,懂不懂农业、懂不懂农村、懂不懂农民?!
最近,我读罢金相退休后写作的散文集《乡村·乡愁》,我释然了。在偏僻乡村长大的金相,不仅懂农业、农村、农民,从10多岁起,他就成了水乡干活的“小把式”。不然,他是写不出36篇、近20万字的乡土散文的。《乡村·乡愁》分5个部分,前4个部分分别是:田野花开、农忙时节、童年记趣、村里人物。我细读以后,引起强烈共鸣,好几次哈哈大笑,好几次潸然泪下,好几次拍案击节,好几次扼腕叹息……我大金相六个月,早他一年高中毕业,我们的老家相隔不远、风俗相同,高中毕业后还都担任过村小民办教师。应该说,他写得真不真、像不像、准不准,说没说外行话,我是有发言权的。经历过那个岁月的人,来与金相一起回味那个岁月的乡村生活,有苦涩,有苍凉,但更多的是温馨。满头白发忆当年,真有点云淡风轻的感觉。金相的笔下,留下了我们这代人的乡村记忆,但愿我们的后代能从中了解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艰难与跋涉,不要把她当作“天方夜谭”。一个对农耕生活有过深刻体验的人,一个对生我养我的土地一往情深的人,一个对父老乡亲念兹在兹的人,怀着赤子之心,将心比心,做好“三农”工作就有了前提条件。
《乡村·乡愁》的第5部分,是金相爱人李虹炜的11篇散文,冠名为“岁月静好”。虹炜也是“文学青年”,是出生教师家庭的城里人,嫁给金相这个“乡巴佬”后,夫唱妇随,在支持金相工作的同时,也发展有很好的事业,是单位的工作骨干。虹炜的散文轻灵、浪漫、亮丽,看得出,与在乡场上长大的金相的文章相比,是另一种风格,或者说,有琼瑶、三毛、席慕容散文的味道。
《乡村·乡愁》的扉页,是金相父亲书写的箴言:“记录乡村、记忆乡情、记住乡愁”。打开书的一瞬间,我就掉泪了。有父亲的书法作品印在扉页,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啊!!!我的父亲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不识字,在我16岁时他就去世了,假如我要印书,把父亲的书法作品印在扉页,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虽然金相的父亲没能等到这本书出版就仙逝了,但见字如见面,父亲的叮咛长留心间。这也是乡愁的题中应有之义吧!
我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人,大多在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那是个“盛产”“文学青年”的年代,也是个“追星”的年代:追王蒙、追刘心武、追蒋子龙、追陈景润、追郎平、追张海迪……今天,我们“到站”了,退休了,好吧!来个朝花夕拾:再追梦,追文学之梦;再圆梦,圆作家之梦。——金相夫妇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答。
2021年1月,我退休的时候,在日记本上写了4句打油诗,抄给金相夫妇,与之共勉:“六十再起头,昂首雄赳赳。老年当童年,学海再泛舟”。
出发!
(202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