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意盎然
晏殊写的诗“峨峨楚南树,杳杳含风韵”,描写、赞美的就是香椿树。香椿树是一种古树,象征着长寿和高龄。《列子·汤问》就有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庾阐在《采药诗》中也说,“椿寿自有极,槿花何用疑。”范仲淹在《老人星赋》中也写道:“会兹鼎盛,荐乃椿。”民间之所以将父母称作为椿萱,大概就源于此,也是希望父母能健在能健康长寿,才有椿萱并茂一说。
香椿作为一种春天的美食和树上的美味,却是很早很早的事情,并非现代人特有的发明和专利。现在的食客和吃货什么都敢冒险,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尝试吃天下第一只螃蟹,就连九香虫(打屁虫)和蛆蛹,也会焙干油煎,作为最味美的下酒菜而食之。
他们说,很多东西说起来惊悚,吃起来却味香。九香虫就是如此。当九香虫为活物时,它放出的气体奇臭难闻,但因它体内含有九香虫油,炒熟之后又香美可口,而且还能祛病延年。冬春时节,很多食客和吃货就会在河边的鹅卵石下,深翻细找属于他们的那口下酒菜。
品食香椿却早在汉代。食用香椿时,香椿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苏轼就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他还在《 春菜》中写道:“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山海经》中也有“成候之山,其山多櫄木”的记载,其櫄木即为香椿,古代民间也还有“常食椿巅,百病不沾,万寿无边”的说法。
三月八,吃椿芽儿。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树就会冒出嫩芽,长出嫩叶,供人们采摘采食。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和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价值远高于其它蔬菜,为宴宾的名贵佳肴。就如芫荽菜和鱼腥草一样,很多食客不适应椿芽这种奇特的香味和气味,反倒说是臭味,还唯恐避之不及,这不得不说有点另类。
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采摘椿芽最讲究个时节时令,在椿芽发出三到四个叶片为宜,这时的椿芽最脆嫩最丰腴,此时“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做出来的菜肴吃起来才“食之竟月香齿颊”。如若采摘太早,椿芽会太少,采摘过迟,椿芽就会变成木质难以咀嚼下咽。
古人在采摘椿芽的时刻,倘若有客人到来,定会再三挽留客人,一同品尝椿芽的美味和美酒的香味,“腊酒犹浮瓮,春风自放花。抱孙探雀舟,留客剪椿芽。”吃饱喝足,还会“无限村居乐,逢人敢自夸。”那种闲情逸致自在椿芽的咀嚼中和美酒的吞咽中,得到了满足和升华。
老家的乡亲们也是有吃椿芽的习俗和习惯的。我家的房前屋后就有很多香椿树,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椿树,另一部分是父亲每年栽下的。父亲不管是在山间砍柴,还是在溪沟割草,只要看见哪里有椿树苗,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将椿树苗挖了回来,然后移栽到房前屋后。
几年下来,房前屋后就形成了一块香椿林。树木大者,竟有碗口般粗大,树上枝丫繁茂;树小者,还仅一根独枝。整个香椿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无致。春天一来,不仅有成群的喜鹊在高大的椿树上叽叽喳喳,也还有云雀在香椿林里闹个不停。每当喜鹊一叫,母亲总会说家里要来贵客了。
每到谷雨前后,椿树林的椿芽散发的香气就会弥漫房前屋后,方圆几百米都能清晰地闻到。乡亲们称采椿芽为打椿芽,采摘高树大树上的椿芽,他们会支着一架木梯,木梯的顶端靠在椿树上,下端稳稳地戳进泥土里。如若还嫌不稳,就由一人脚踩木梯第一档横木,两手将木梯稳稳地撑着。然后,采摘者放心大胆地攀上木梯,手持镰刀将玛瑙般的椿芽逐一采摘下来。
也有胆大者,根本不用木梯,他们腰间别着镰刀,两手抱着椿树,两脚蹬着椿树,屈着背,弓着腰,稍一用力,就像猴子一样迅疾地爬上了椿树,将椿芽打了下来。恐高者既不用蹬木梯采摘,也不直接爬上树梢采摘,而是事先准备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竹竿顶端绑上一把镰刀或是一个铁钩,站在地上手持竹竿就可以将椿芽勾下来。
矮小的椿树,小孩子都可以站在地上将椿芽掰了下来。但对于那些没有分枝分杈的独枝椿树,父亲和母亲是不让孩子们直接将椿芽苞撅下来的,一旦撅了下来,这根椿树就会不再长高了,犹如人断了头还怎么成活?
在采摘椿芽的过程中,总是潜在着一定的风险。我的一个远方亲戚表叔,就在爬梯打椿芽时摔了下来,只因头直接落地磕在了石头上,当场就毙命了。这是他们全家人心里一道过不去的坎,从此他的家人便禁止了采食椿芽,灾难令乡亲们唏嘘不已、感叹不已。
采摘下来的椿芽,先将木枝、大梗和粗叶挑选出来,留下青翠欲滴的芽苞,在滚烫的开水中焯一会儿,将水分挤出,就可以做各种精美的菜肴了。最常见的莫过于做香椿炒鸡蛋、香椿拌凉菜、香椿煎面饼,还可以香椿拌豆腐、油渣香椿鱼、香椿拌面条等等。
其实,香椿是一种脸皮厚的食材,只要你想得到,就可以做出一道物美价廉的可口菜肴来。为何古人和现代人都追捧热捧香椿芽,因为香椿芽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能开胃健脾、清热利湿、抗衰老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櫄不同。今年的椿芽又是一个丰收之年,既占据了菜市场的柜头,也占据了吃货们的心头,但愿你既能吃出月香齿颊的滋味,又能吃出延年益寿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