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大观园里的“杨贵妃”
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只有贾宝玉一个人在位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放春山遣香洞里见过,而且也只是匆匆一见。只见,正册上,薛宝钗与林黛玉的芳名赫然在目,并且并列第一。从美学意义上来说,“太虚幻境”所体现的是一种旖旎之风,梦幻之美;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太虚幻境”所体现的是一种绮情所在,丽思所系。
那么,在《红楼梦》中如此之重要的薛宝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都知道,薛宝钗生得颇为丰妍、丰洁、丰盈、丰润、丰融、丰致、丰美、丰雅——其内心,也是非常地丰实而且丰富的;其生活,也是非常地丰足而且丰裕的——可究竟如何个“丰”法,我们还是回到《红楼梦》中去探个究竟吧。
第五回里,是这样写的:“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从中可以看出,宝钗不仅丰美,而且性情颇好,颇得丫头子们的喜爱,倒是惹得黛玉有些不高兴了,毕竟,黛玉是有些敏感的,多疑的。
还是第五回里的:“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这句,悄悄地告诉了我们:宝钗不仅丰美,而且鲜艳妩媚,一下子就把宝钗的丰美给具体化了。一下子,宝钗的形象就又亮了许多。
回过头去,再看看第四回里的:“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莹润,娴雅,已经把宝钗的容貌和举止概括得非常地清楚了。
再看第八回里的:“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䰖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段话的信息量比较大,一是说宝钗的脸很明净,二是说宝钗的眼很水灵,三是说宝钗的话语一向比较少,四是说宝钗很本色,五是说宝钗的装扮并不花哨,六是说宝钗也会做针线活……
接着看第二十八回里的:“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请注意“妩媚风流”这四个字,也就是说,宝钗虽然安静,却并不呆,并不板,是非常地鲜活、生动、迷人的那一类。
继续看第二十八回里的:“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她,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得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这段,再次突出了宝钗的“丰泽”。“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不觉就呆了”,意思是说,宝玉看着宝钗的雪白的酥臂,并且也想起了“金玉良缘”的事儿来,便沉浸于幻想之中了。否则的话,宝玉是不会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呆子的。但,说实话,宝钗的意中人并非宝玉,有文为证:“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否则,她就不会“总远着宝玉”、“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了。就可见,她的眼光是非常地高的,至少是高过了宝玉的。
宝钗的性格,其实是多样的,有时候很沉静,有时候很活泼,你看第八回里的描写自然也就知道了:“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宝钗的调皮、可爱、烂漫的 一面,呼之欲出。
很体贴的一面,宝钗也是有的,一起来看第八回里的描写好了:“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的,命人暖来方饮。”再看第二十八回里的:“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儿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呢?’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呢。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一瞧,原来是个呆雁。’”就可见,宝钗是个细心人,并且懂得如何地去关心别人。除此,她出钱出物为史湘云摆设螃蟹宴的情节,以及照顾苦命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的情节,以及暗中帮助家境贫寒的岫烟的情节……都是足以证明,她是一个很有爱心、颇为体贴的人的。
“小性子”,宝钗当然也是有的,请看,第三十回里的:“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这段话,一方面向我们透露了宝钗确实是很肥美,但她又不希望别人随便乱说。宝钗所说的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赌博,品行不端,一向被亲族所鄙视。自族妹杨贵妃得宠之后,他才开始了飞黄腾达……这里只是借杨国忠来说事儿,意思是说,我又没个真心疼爱我的人,你还乱说什么呢。
《红楼梦》中凡是写到了宝钗的,大多都用“笑道”,就可见,宝钗是很爱笑的,绝对是一个满脸喜色、浑身喜气的姑娘。由此,薛宝钗的“花名签”上画着一枝喜气洋洋的牡丹,并且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也便不难理解了。因此,黛玉曾对史湘云这样说过:“谁也挑不出来宝姐姐的短处。”连贾母都说,是对薛姨妈这样说的:“从自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红学家涂瀛曾说 :“观人者,必于其微。宝钗静慎安详,从容大雅,望之如春。”“望之如春”,四字,用得多好。意思是说,看宝钗一眼,心中也便有了春天了,生活里也便刮起了春风了。春光、春色等,就也不会缺。
何况,宝钗还是一位博学宏览的诗人,《凝晖钟瑞》、《更香谜》、《画菊》、《忆菊》、《咏白海棠》、《螃蟹咏》、《镂檀锲梓谜》等,写得都是那么地有意味,有意蕴,有意境。不妨读读她的《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些“职业诗人”,也是写不出来的啊。
有人曾说,宝钗有点儿圆滑,其实是不对的,难道,不怎么爱说话,就是圆滑了?那叫内敛、娴静、含蓄,不叫圆滑,不要搞错了。
薛宝钗的家庭背景,是有必要顺便提一下的:薛宝钗出生在金陵的一个皇商巨贾之家,家有万贯家资。薛宝钗的父亲的“护官符”上,有“珍珠如土金如铁”之说。她之所以随她的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隆重进京,一是自她的父亲去世之后,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进京探望在京都任工部员外郎的宝钗的姨父贾政了;二是宝钗的舅舅王子腾本是京营节度使,新近被提升为九省统治,理应进京祝贺一下;三是为了宝钗进京待选宫中才人、善赞之职;四是薛蟠要亲自入户部行消算旧账,然后再支薪资等公干,据说,也是为了躲避英莲的官司。薛家在京城原本是有房宅的,可是,贾母、王夫人等总是热情挽留,盛情难却,于是,宝钗便以亲戚的身份,客居荣国府的梨香院了。
如此一个女子,要外在的魅力有外在的魅力,要内在的风采有内在的风采,要生活的荣华有生活的荣华,几乎是要什么就有什么,为什么宝玉已经与她结为伉俪了,却坚决地就是不喜欢,并且最终离她而去,没入茫茫大荒,做和尚去了呢?答曰:一是志趣不同,这个意思非常地关键;二是造化弄人,他心心念念的黛玉却没有嫁给他……因此,最终,据《癸酉本石头记》透露,宝钗先是独守空闺,后是巧遇贾雨村,因与贾雨村情投意合,便嫁给了贾雨村。因为贾雨村在相当落魄的时候曾写过“钗于奁内待时飞”之句——钗,便是指宝钗;奁内,喻指闺中;时飞,是贾雨村的字,喻指贾雨村本人——借此来喜爱、憧憬、向往、幻想过宝钗,因此,他娶了宝钗之后,自是有如获至宝之欣喜。尽管,那时候,他已经娶了 “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的甄家的丫环娇杏并在其嫡妻病故之后扶娇杏做了正室夫人了,但他还是把他的喜爱之情重点放在了宝钗的身上,只因,宝钗和他更加地谈得来,深谙生活的情趣,并且能够以诗唱酬。惜好景不长,因贾雨村徇私枉法,惨遭抄家,夫妻二人便被流放到了东北充军行役……又因此时的宝钗总也买不到冷香丸来调治自己的身体,不久,便……就地埋在了茫茫雪地之中。正是应了正册里的那句判词:“金簪雪里埋。”让人唏嘘。
王熙凤曾对平儿这样说过:“宝丫头虽好,却打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哦,“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多好啊。若是生活在如今这样的一个年代里,就更好了。不怕事儿,但也不惹事儿,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