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情,人有情
我们在不经意间认识。或许,人的一生,应该认识哪些人,以及应该和哪些人插肩而过,我想,命中都早已注定。我把这理解为天意和缘分。但我一直坚信,不经意的认识,是可以成为挚友的。我和雯姐一家人就类似如此。
同一间病房,同样是陪护,除了对象不同以外,雯姐还多了一份情感“孝”。孝,是以单向性和服务性区别于爱的。但凡能够坚持长久孝顺的人,这不仅是对毅力的挑战,还需要割舍自己的一些喜好和乐趣。我一直认为,这只有内心善良的人才可以做到,并非人人皆可,即便是自己的父母。有一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正好验证了这个观点。
雯姐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这个病的护理难度很大,需要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乃至足够的经济实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症状是记忆减退,并且症状是呈进行性加重。人的感情进化是以共同记忆为依托的,那么,对于失去记忆的人,显然,会因为记忆的丧失而淡化情感,最终只有自己的存在,即使是自己的儿女或父母也形同陌路。这的确是非常残忍的。
雯姐说失忆的一方是没有痛苦的,但另一方却痛苦不堪。虽然雯姐知道母亲的记忆不会重拾,但在漫长的十二年里,雯姐一直都在期盼奇迹出现。这说明,雯姐除了善良,还有对母亲的怜惜。很多人只相信爱是自私的,其实,我们也应该相信无私的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寻。
由于雯姐一直在期盼母亲能够重拾记忆,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她从未离开过母亲。哪里有母亲的身影,哪里就有雯姐的身影。多年来,雯姐牺牲了很多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需要对出国、旅游、聚会、出差等外出活动作出选择时,雯姐从来都是选择陪伴母亲。我相信,雯姐有遗憾,也有懊悔,但她认为,是值得的。任老有这样的女儿也是幸福的,只可惜任老无力感知。
在拜金主义严重的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很多人是在用勤劳换取虚伪,生活并不幸福。攀比心过重,就是现在的人为什么活得很累的原因。我一直在想,在一个拜金主义日渐严重的社会,伦理就会渐渐丧失,长久下去,未来,或许像任老这样幸福的老人会越来越少,像雯姐这样的女儿也会越来越少。所以,如果从现实社会的实质去分析本质,人们自然就不会谴责因为生活而忽略孝道的人,这应该就是导致康养产业兴起的原因。多年以前,计划生育作为国策给很多家庭带去了伤害,表面看这已经成为历史,可怕的是历史带来的悲哀,还在继续,这又是当下快速推进养老产业的起因。其实,在这个实话难说的社会,我们都得面对这样的惨淡处境,这不是某一个群体的悲哀问题,而是这个悲哀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又必须接受的问题。其实,谁都不愿意离开儿女,也谁都不愿意看见父母孤独的生活,这正是雯姐令人深感敬佩的地方。
以后,或许会有大量的老人走进养老机构,虽然人最大的幸福是欢聚一堂,可又能如何?
任老和丈夫都是北方人,因为工作来到南方,在南方举目无亲的他们,那时还没有计划生育,本身是可以多养育几个子女的,但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们一生都奉献给了军队建设和教育事业。
我很喜欢雯姐三母子的和谐氛围。细心者有之,粗心者有之。雯姐事事亲为,其妹身材高挑,大大咧咧,嬉皮笑脸,完全就是大家闺秀的样子。我和她妹妹交谈极少,印象最深的无非是病房有她,寂静的气息和刺鼻的消毒水味感觉瞬间消失。
她们和母亲是没有对话过程的,如果非得说有对话,那也无非是自言自语,而且是一个没有正经话题的自言自语。也许面对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可能是最适合的。毕竟,她母亲早已没有生活的印痕,也没有感知生活的能力。她们在母亲面前,作为女儿,即使有再多母女情深的话题,而在母亲心中都无法再现,也无法体会。唯有,来呀!来呀!你打呀!方可隐藏自己的心痛。
即使如此,她们依然想方设法让母亲活着。她们知道,现在的母亲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但她们自己知道,只有母亲活着,她们才幸福,家才完整。
在这最美四月,天门山四人相约轻生,其实,因一己私欲而抛弃亲情的报道,只会让世人深感世事沧桑。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的四月显得格外凄凉。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才用这惨烈的死状告知世界——他们生活很艰辛。其实,又何止仅仅是他们艰辛。从“自杀与他人无关”的遗书可以看出,他们其实也是善良的,并不想因为自己的死亡留下纷争和纠葛。或许,他们并不想打搅这个世界;或许,他们真的只是生活艰辛,与制度决定的生活法则毫无关联。无论如何,我都想告诉现在的孩子,只有你们活着,父母才会幸福。
回头再看任老的生活,其实,心无尘埃地活着,很好;再看看她的女儿,我们就会明白,人存在的意义或许就是让身边的人活着舒服。我也深信,像雯姐这样的人,一定会有好报。可能世人都不相信因果,但因果又曾饶过谁?
我曾几次去过我们住院的那座城市,也几次都萌发了去探望雯姐和任老的冲动,但都未成行。主要是担心偶遇的真诚怕被误解。其实,我也是一个心无尘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