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惊鸿一瞥华山游
旅游去西安,大多游客必去华山,因为到了十三朝古都,毗邻的天下第一险山不去,未免太遗憾了。
按说我这个年纪,已经到了望山而惧,但好奇心未眠,决定来一次“华山论剑”,登华山,抒豪情。
向往华山,始于电影《智取华山》,小时候,看这个电影后,不知道有多少次,学习解放军战士登过老屯的大粪堆和少陵山“战斗”过。促使登山愿望最强烈的是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时候做梦都出现东邪西毒梅超风等人华山论剑的场景,来到华山脚下,不登山,哪有道理?
旅游是一件既快乐又遭罪的事情。有人说:不去后悔,去了以后更后悔,但人们还是愿意去旅游,因为这里有好奇心得到满足,旅途中充满快乐。
不想身遭罪,那就钱受罪,年纪大了,身体没有登山没资格,我们选择坐缆车上西峰。
西峰缆车长4211米,高894米,乘坐时间大约20到25分钟。这些年,坐缆车次数虽然很多。但是,坐华山这么长,这么高的缆车,还是头一次。
缆车起动了,“呼”的一下开始穿山越岭。我们同一个吊篮的四个人,神态各异,刚才还是有说有笑,突然,鸦雀无声。我看他们,不觉好笑,李老师闭眼睛,勉强地苦笑。老陈故作镇静,看出来,心里突突地加速。那个最年轻的小伙子,一动不动,怕闪脚摔下去。几个人同时望天空,只有我,忙是不亦乐乎,手机和照相机齐上阵一个劲拍窗外的风景。
在缆车上看华山,华山有多险,我的语言太贫乏,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寇准在《咏华山》中这样写到:“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华山在唐朝以前很少有人攀,也是因为太险的原因。汉武帝时期,只能在华山脚下,建造西岳庙,以做祭祀之用。后来唐太宗命人开凿了华山路“自古华山一条路”,但要攀登至华山顶,仍需经历三大险境,千尺幢、百尺峡、金锁关等险关。古代没有缆车,可想而知,该怎么爬上去。所以,金庸老先生才虚构了“华山论剑”的故事,勾起人们向往华山的愿望。
缆车落地,大家心也落了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雪景,漫山的树都结上了冰凌,山上正在下雪。远望一片雾,能见度很低,不走近一米,分不清人脸。刚才,我们在山下,满头大汗,现在冻的全身发抖,手哆嗦连手机都拿不住。
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寒冷,有人晕倒,救援人员来救援,有人泄了气,开始下山。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继续向西峰最高处攀登。景在爬山中,一步一景,一步一险,忘记了寒冷和疲劳,几乎连身边两侧的万丈深渊都视为平地。
西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而得名。这里有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陡峭巍峨、阳刚挺拔,成为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
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都是指此石。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难怪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我们望了一下,体力不支,没有冒险攀爬。
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是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在翠云宫边上有一巨石中间裂开,如被斧劈,名叫“斧劈石”,旁边还树立一柄长把大斧。这里是《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出三圣母的地方。在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刀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
莲花洞在西峰翠云宫前,有一馒头形巨石,高约十米,为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由于雨水冲蚀,岩体上布满皱纹,从远处欣赏,全石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蕾,蕾上覆盖一片形石,像一面巨大的荷叶。巨石下东侧有石洞,便称莲花洞。
据原洞中碑记,莲花洞开凿于明嘉庆元年至六年,是陕西西安府同州郃阳县仁义梓里出家的道士所开凿,可惜开洞道士的名字被人凿毁。洞深广约二十平方米,洞内周壁原塑有三十六天尊神像,为原在洞中修持的道士王遇真所营造。神像色彩绚丽,造型生动,洞外石壁题刻很多,有“金天重地”、“莲花世界”、“屏镇西天”、“翠峰射日”、“太乙莲台”等,楷隶草篆,琳琅满目,堪称露天书法展览。
若大的华山,可惜我们只游了西峰一个景点,想再继续攀爬其他山峰,已经力不从心,恋恋不舍地坐上缆车回到山下。
蓦然回首,已在华山之下,惊鸿一般的短暂,夏花一样的绚烂。虽然,还有其它景观未见,我会在心中保留,留在下一次再来,再一次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