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灵魂的光
七岁时,从一份报纸上,看到当时许多作家出自“复旦大学现代文学系”,从那个时候,那就是我的理想。大家都知道,它没实现,所以我在这里。
造化弄人,或说机缘巧合,甚至是误打误撞,我迷茫着走进大学,没想到遇见挚爱---计算机。于是我一直在这里,认认真真的做一个热爱文学的计算机教师,已经30年了。
1 灵魂的光
也许有些事情是从基因层面表现出来的,譬如我对文学的热爱。少年时看遍古代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也好,三侠五义也罢,对想象力与侠肝义胆的性格塑造,是无法量化的。特别是古文能力的莫名积累。省吃减用为了买《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买《收获》《当代》和《花城》。有作家云:小说是灵魂的光。深以为然。文学是我今生无法实现的理想,但追逐灵魂的光,一直拥抱它,让我终身受益,无论是写论文、做课题还是辅导竞赛、课堂内外,皆有文学之功劳。
举一个实用主义的例子:小儿在小学三年级时,某日曰厌语文。大惊,先以一小古文《口技》引之,再曹文轩动物小说、金庸武侠小说多管齐下诱之,间或以谜语、对联、古诗词玩耍之。久之,遂解其厌。甚至儿欣然入坑,乃成超强文字能力,小说、论文、诗词皆信手拈来。
2 赐予我力量吧
青少年时期遍读琼瑶、三毛作品,尽读武侠与鬼怪故事。青年之后视线转向大量的外国文学:早期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西德尼,后来读传世的西方文学经典:《热爱生活》里的狗子们,《荆棘鸟》里的兔儿们,《铁皮鼓》里的小矮子……《苔丝》的美,《陌生女人来信》的苦,《爱的教育》的真,《追风筝的人》的忠诚......这些书,一本一本都清洗了红尘俗世的烦忧。阅读时或看或想或哭或笑,然后意犹未尽的收拾魂魄、肉身复活,洗菜做饭,备课上课。
文学之外的阅读,更是如武功秘笈一般的存在。例如心理学书籍的阅读,《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陪孩子一起长大》《积极情绪的力量》等,既武装了我为人母的身份,让我陪儿子一起好好长大。也充实了我为人师的内功。
阅读的力量,在于启之发之,予取予求。鲁迅有言: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学作品多悲剧。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思考什么是价值,学会珍惜日子,珍惜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夜半大哭为《活着》,掩卷长叹为《冬至》.....流泪过后、心智成长。阅读赐予我无限与生活中苦难决斗的力量。
3 成熟就是复杂了
成熟的过程中,读余秋雨的大散文,击节叹赏。一些精妙用词一些浩荡长句,需要读过返目再看,譬如吃美味牛排,意犹未尽之余牙里还塞了块肉,剔出来咽下去。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皆如此。成熟就是复杂了,认知更多元,思考更多维度。读《人工智能真的来了》,被杨澜带着周游列国体会AI发展,但同时在比较着中国与它国的差异、强弱。读东野圭吾的《新参者》,一边以上帝视角看他抽丝剥茧的破案,一边把日本东京最有味道的商业街一个店一个店逛遍,还要叹息着故事中爱的混乱与爱的重量。读《大唐300年》,被集天下所有男性美德于一身的李世民迷到发疯,发疯之余居然开始理解年轻人喜欢的爽文,理解了“穿越的想象之美”,居然想穿越去追随李世民做他麾下的一名“玄甲兵”。当然,知乎上有大批跟我一样崇拜李世民的,有人写玄甲兵极苦很累非常脏……
书河滔滔,爱沉浮其间,心智复杂,我熟了。
4 理想照见现实
人过半百,能脱口而出的幸福画面有二个,都与读书有关。一个是大学的暑假,一穷二白的小屋子,凉席铺在水泥地上,我躺在上面,啃着黄瓜,看租来的小说。另一个是周末,阳光透窗而入,微尘在光线中舞蹈。卧室大床上,我跟儿子,一人一本书,各看各的。
刚工作时囊中羞涩,每逛书店都会妄想,将来有一天,想买什么书就可以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这个理想基本实现了,但其实它已经变味了。书已经变成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听了,可以在等车或吃饭时电子阅读了。但无论如何,捧书而读的踏实感、质感,也许是现在的小孩子们到处寻找的那所谓存在感吧。
作为与时代同行的信息教师,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读书与读网也是并行的,甚至读网更多。近年来很多困惑受教于知乎,于是有时间也想着偶尔奉献一二。譬如回答过一个问题,关于“读书有什么用”,我的回答是:1 读书启智2 读书明理 3读书丰富生活世界 4遇到困难时,读书多的人,也许办法会多些。写完这篇小文,我要去知乎上就这个问题做个修改,去补充二句像口号一般的肺腑之言:人生有涯,读书可以无限拓展边界;书海无涯,读书让你懂得理想与现实都是人生。
20230429 初稿于飞机
20230503 修改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