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我有了诗意的人生
读书,让我有了诗意的人生
少年求学时,有过许多美好飘逸的梦,而书梦,是我日思夜想、追求不辍的梦,我魂牵终生、矢志不渝的梦。
刚上一年级那一会儿,26个拼音字母还没有学完,村北玉皇庙里面的壁画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小小的校园里也和全国一样,开始了“停课闹革命”,只记得殿内北壁、东壁、西壁三面墙上完整的保存着清代壁画,东西墙壁画有天蓬、天猷、真武、黑煞四个人物,人物表情夸张、着色柔和壁画上有皇帝的车撵、亭台楼榭、无数的美女等,玉皇庙创建年代不详。
在这样的一个宏伟且文化深厚的玉皇庙里求学是一种享受。可惜的是老师的讲授却是索然无味,这简直的对于这一建筑的亵渎,在玉皇庙大殿前,孩子们疯了似的,男孩子跑啊、跳啊,打啊,女孩子则比较文静一点,在大殿前做着时下比较流行的活动:踢毽子,跳房子,拾石子等,老师们全在办公室里打补课,喝大茶 侃大山,似“颐养天年”般的惬意与快活;而我一个六岁的孩子则有了一个独特的思考:回家看书去,于是在别人响应号召的时候,在恣意挥霍父母期盼的时间里我则悄悄溜出了玉皇庙的大门,尽管大门口的石狮子有些威严,我一点儿也不惧怕,把决心与信心紧紧握在一个小小男子汉的拳头里,气定神闲的走出了玉皇庙。
刚刚过了一天,父母发现了我没有去上学。先是文劝,即讲解上学的重要意义,劝说时引经据典 旁征博引;什么“程门立雪”“凿壁偷光”“囊萤照雪”“悬梁刺股”等经典励志故事也就在这次的逃学经历中差不多都讲给我听了。继而是武劝,即拳脚相加,父母斯文扫地,积羞成怒。这在我故乡在成了一个事件,一个笑谈,一个资鉴:把我拴在八仙桌子腿上,用鞭子“狠狠”的抽打,我也很配合,一面喊疼,一面喊“我错了”,就这样在家庭的“暴力”下,小小男子汉也屈服了。第二天又拿着小凳子、背着母亲用粗布缝制的书包,乖乖地去了玉皇庙,上学的路上是那么的不情愿,磨磨蹭蹭到了学校进了玉皇庙的山门。看到同学们正在追逐打闹,立刻被气氛保卫了,迅速加入到打闹
的男女队伍。
第二次“逃学”与第一次有明显的不同,我想到了应付父母与老师的办法。和其他孩子一样,按时上下学,按时回家吃饭,饭后等父母出了工,就偷偷地回家拿着自己心仪的书籍,径直去了村北遮天蔽日的林子里,坐在林子边的石头上,沐浴着和煦的惠风,如饥似渴地阅读起心仪的图书,默默地背诵起了心仪的段落。哪种惬意让我陶醉的不能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一次“逃学”的经历。这期间我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我的大学》《童年》《在人间》,巴尔札克、普希金、雨果的等小说,还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杨沫的《青春之歌》、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还有《雷锋之歌》等等,也有不少忘记了名字的图书、画书、诗集等。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那个爸爸放在床底下的神秘书箱,变成了知识的宝库,一次闲暇休憩的冥思中,发现书箱中的书都变成了有头有身的小精灵。他们簇拥着我喊道,拥抱一下,老朋友!他们伸出小手,托抬着我飘起来了,飞得老高老高。醒了,一个梦,一个真正的梦,一个让我永远回味的梦。阅读,在酷热的夏天给了我清凉,在寒冷的冬季给了我温暖,荡涤了我思想的尘埃;那些书籍在有形与无形之中让我长大了许多,浸润了我的血液,让我智慧倍增,能够诗意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那时小小的脑袋中甚至思考起了与年龄不相符的事情,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令老师也无法回答,只能用白眼示意我不要提这样的问题,较多的时候是给予了我严厉的批评,这种批评是对一个孩子自尊心强烈的摧残,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终生的幸福,以至于自己始终有这样的阴影:提出问题的时候总是想会不会有人反对,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当然是后话。这次“逃学”最后还是被父母发现了,一是同学抑或是老师告的状,二是几次回家吃饭错过了时间,最终还是遭到了母亲幸福的痛打。尽管板子是打在了我的屁股上,却痛在了母亲的的心里,母亲因为我的一次次逃学对我“痛下杀手”。现在想来,是十分感谢母亲的,不然不知道要逃到何时。另外在知识一文不值的年代里,母亲把孩子们的读书当成了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母亲规定的作业,规定读的书,完成不了就不能吃饭。她也很热爱读书,而且读的书比我们还要多,每每我们有些厌烦时,母亲总是给我们讲一些故事,鼓励我们的读书与学习。这不,我们兄妹几个至今保留着读书的好习惯。母亲一生都与读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年轻,在书店工作;中年,为生活自己用一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赶四集”销售书籍;晚年读书成了母亲的唯一爱好,母亲回家第一件事,坐在椅子上,顺手拿起书籍抑或报纸,戴上花镜,就开始她的阅读之旅,这样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让我们热泪盈眶,不能忘怀。热爱读书,就是对于母亲最好的怀念。
父亲同样痴情于读书,年轻时也有一种文学梦,因而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背诵了大量的诗文,高兴之余也能背诵一些,如中秋节常常背诵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终因仕途之累,文学之梦成了南柯一梦。不过虽已过耄耋,仍然坚持天天阅读、写作,非常有韵律的格律诗也是时常见诸于报端,是我辈难以企及的。
那些年读书都是在灰暗的煤油灯下偷着去读的,之所以偷着去读,一是年龄小,不辨是非,母亲害怕我们中了“书毒”,更重要的是母亲怕我把读书的事情或者书中的故事说给那些不谙世事的弟弟妹妹,抑或是怕我较早的把一个月用油票打来的煤油燃尽了,燃尽了,全家人就要在黑暗中度夜如年了,也燃尽了全家的快乐与希望。尽管如此我还是照样读书,读书成了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要新衣服,但是不读书不行,后来我知道这是精神食粮,还是在高尔基的书籍里知道人需要精神营养,就像人需要吃饭。吃了饭的精神就是不一样,那时我的伙伴们,还有我的弟弟妹妹们都围着我转,我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甚至于让他们干坏事他们也去,以至于后来前街和后街打仗、东街与西街打仗我成了他们的总指挥,或者是他们的军师,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中我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对象,我既是战役的发起者也是战役的平息者,打的如火如荼、成胶着状的时候我又充当了说客的角色,奔波于敌我双方之间,可以自豪地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过一个小时就能平息风波。成年后伙伴们见了我,开玩笑说:“那时怎么都听你的?那些回民家的孩子也听你的,真是奇了怪了?”。我只能非常亲切地报之一笑,算是回答。我知道这一笑,他们肯定是不满意的,因为他们需要知道这其中的秘密,或许他们是明知故问,而要用我自己的回答给他们以答复,用我的读书故事教育你们的下一代吧。
后来我去了外地上小学,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书店。书店的售货员,是父亲的一个同学,每次放学回家都要在书店停下来,在书店里读书,那时主要阅读一些连环画,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等,正因为有熟人的缘故,我才有了如此待遇。这让我的一些同学非常的羡慕与嫉妒。
在这一年龄阶段我也背诵许多精彩的段落: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还有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这些精彩的文字装饰的我幼小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无限的炫丽与斑斓
说也奇怪,虽然喜欢看书,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人年青时没能上大学,所以也谈不上在大学或是正规图书馆进行糸统的读书或是研究,也没有经验之谈,读书的体会却不少。本人对书籍就像一个佛教徒面对庄严的寺庙,内心总有一种敬畏感,
通过书,可以看到世界的奥秘,人生的快乐和忧伤。书是神奇瑰丽的彩虹,感知美、神秘、光亮,给人灵感。与书结缘,注定就会与幸福结缘,一步一步迈向人世间最美好的境界。书海遨游,采撷思想精华,揭示自然的奥妙,把握社会本质,体味人生的多彩,洞察千变万化的社会,识别真善美假恶丑,人生境界就在阅读中得到升华、超越,读书人自然会拥有空明豁达的幸福心境。
与书结缘,让书成为心中的一泓清泉,如夏天的清风,如久旱后的甘霖,给我们以真趣,赋我们以真情,教我们以真理,引领我们走进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尽情去描绘自己心灵世界的“壁画”。
每当我捧读一本好书,总是在心田上虔诚耕耘,在书魂中努力探求——那是早晨推开窗户时吸入的清芬,是拥抱久别挚友时感受的温馨,是攀登山峦时饮用的甘泉,是夜雾迷航时望见的塔光。书,这是一个由真善美的生命之光和人类智力的至高想象淬炼而成的魔力平台,让我能够自由地穿梭历史的隧道,畅游向往的梦幻天地,体验多彩的奇异人生,敦促自己成为有富足知识财富和人性蕴藏的人。书梦是我持续一生的梦,生命与书梦携手并进。书梦始终在我生命成长的节点点燃励志的火。少时的纯真、青春的昂奋、成年的追索、老境的自省,编织成一条五光十色的书梦链,一条令人无比自豪的轨迹。
读书,打开了我的心灵之窗,让我有了诗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