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宫遗址游
说起北京故宫,大家非常熟悉。但说起南京故宫,就少有人知道,主要原因是明故宫整体建筑早已不存在,如今只剩下遗址。但值得幸庆的是北京故宫保存,留下了明故宫的影子,因为它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2005年初冬,我来到江苏南京中山门内的明故宫遗址,见遗址划分为明故宫广场和午朝门公园,而今日的明故宫遗址只剩下一片残垣碎瓦的废墟。值得幸庆的是,在被沙土填平的空旷绿地上,有父母带着孩子来玩的,有情侣们相互依偎,有三五成群的人在拍照,一些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匆忙而过。尤其是放风筝的市民,玩得极其投入,使得这里自然形成为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地。
殿堂的廊檐下和殿堂门楣上看到了“明故宫美术馆”和“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的牌匾,殿堂大门挂着一块“中亚文化传媒”的牌子。从外面观看,这座殿堂显然是后建造的,也有可能是当初明皇宫的一座殿门。通过介绍了解到明故宫是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的皇宫。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始建,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征用军民工匠20万人动工兴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千门户、气势恢宏的皇殿。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
展览馆里展有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生平事迹、明皇宫概貌图表、朱元璋画像一幅、明故宫全貌示意模型,以及出土的宫殿瓦当、檐口等遗物。在蜡像馆内,展出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起至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共16尊蜡像。通过复原图,看到明故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南北长五华里,东西宽四华里,由皇城和宫城组成。城呈四方形,辟午门、东安门、西安门和北安门等数门,城外护城河环绕,城内中轴线上前后列置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左右分设乾清、坤宁诸宫,又有社庙、五军都督府及六部,雄伟崇宏,蔚为壮观,为北京明清故宫之蓝本。
由蜡像馆出北门,一组黄瓦红墙、仿古建筑的门厅内有花岗石砌花坛一座,以湖石、五针松、腊梅、榆叶梅等装饰。门外铺设有花岗石宽阔甬道。两侧为停车场。东、西、北等三面有湖石围砌的绿岛,内植紫薇、芍药、红花酢浆草、美人蕉等树木花卉。
今日的明故宫已看不到华丽壮观的宫殿,只有前门、后门和中间用沙土填平的场地和草地,但在遗址周边的围城和阁楼的装饰上,可以看到一些古朴的味道。在一座茶楼的墙壁上,有一幅楹联吸引着自己,上面写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福寿宁”。
转至遗址对面的午朝门公园,空旷的广场上散落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柱础,高大的柱础约有两米见方、一米多高。散落地上的石壁上刻满祥云、麒麟、狮子、神鹿、喜雀、灵芝、仙草,石壁边框上刻满了福山寿海,其中就有云龙鸟兽大石壁。真不愧是明初皇家石刻的典范之作。值得一提的是伫立的石狮,但大多数面部表情和身形姿态已失去万兽之王的威严,透显出来的是天真顽皮、活泼可爱。此外,还有一些平头石狮,额头四方,造型颇有意思。
极目眺望,散落在废墟上的残石,让人有一种繁华落幕感想,遥想明朱元璋皇帝功成名就之后,大兴土木,耗费大量的金钱建造宫殿,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一座宏伟壮观的宫殿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位之争烧毁了他当年亲手建造的宫殿,让他的心血化为灰烬。据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人分析,当年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朱允炆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出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他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历史总是那么让人伤感。雄伟壮观的明故宫是明代洪武年间建造的皇家宫殿。建文帝朱允炆在此继位,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而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4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成,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这是《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记载中说到的。
风起北方,四海云涌。醇如甘泉,志在必得。今日,宫殿已不存在,空旷中显得有些凄凉,好在不远处有高楼大厦和通车的街道,衬映得这里有点繁华。帝王之宅,豪情依旧。故宫之门,胸襟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