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的“房“姓儿子很乖
王阿姨的“房”姓儿子很乖
我因租房子与王阿姨认识,认识王阿姨的时候,她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后来熟悉了,听王阿姨讲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在杭州工作,一个在上海工作,他们各自都已在工作地的大都市买了房,落了户。她说她家原本是属于农村的,因为拆迁分得了两栋房。所以就属于城市人了。
本来,二儿子要让她跟儿媳们一起住,可王阿姨舍不下这三层楼的两栋楼房,就一个人守在这儿。她说,最主要的是江浙一带比较发达,来这边打工的外来工比较多,人气相对比较旺,房子根本不愁租不出去。她不想把房子卖掉,她要在她有生之年好好的享受一把房子给她带来的实用价值。凭房租一个月就有上万块的收入,更何况自己还有社保。所以,日子也算过得殷实富足。有人颇幽默风趣地跟王阿姨开玩笑说:您这两个“房”姓儿子,比您亲生的两个儿子一点也不差,甚至似乎比他们还要乖,还要孝顺。”不是吗,亲生儿子因工作的关系,不见三天两头地来看望。礼物哇、钱呀这些不说,反正她也不差钱花。就说电话、微信的关心、问候,恐怕也不会三天两头的有。两个房姓儿子天天陪着,最重要的是,他们每月所挣的钱,一分不少的都交到了王阿姨的手上。的的确确,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出有这么好的儿子了吧。
租房子的人,因工作的原因,有走的,也有来的,可是房子从来不会空着。当在打工人的出门旺季,找房子住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有刚来的不知底细的老乡,根本不晓得王阿姨的日子有这么舒心。她穿着朴素,生活也是那么的简朴。小区垃圾桶旁如有纸板、可乐瓶之类的东西,只要她看见了,就会弯下腰将它们一一拾起带回家存起来。到一定数量之后,就卖给来收废品在大叔。她也很爱好运动。每天一大早,公园里就会有王阿姨晨练、跑步的矫健矍铄身影。如果公园里有什么垃圾,她都会将它们捡拾起来带走。有可卖钱的她就留着,不可卖的就放进垃圾桶里。
一个人的品质素养,有天生的,但大多是受生活环境所致。更有父母的身传言教。当一个从贫苦生活中一路走来的人,他(她)一定会懂得节约,简朴。不会大手大脚,不会铺张浪费。
那种艰苦的日子已经生成为生命的习性,是毕生无法改变的。像王阿姨一样,不管日子怎么好过,都不会改变艰苦朴素的生活品质,以及为人善良、忠厚、诚恳、老实的优良美德。这种品质正是在物资生活相当丰厚优越的当下,我们所缺少的。以前物资的“来之不易”,与如今的“来之容易”是社会的穷富分水岭,在这“分水岭”里,像王阿姨这样经历过前者的老人,她(他)们仍然会懂得珍惜。
有老人这么说,“人,吃了五谷杂粮,再好的身体,也会有生病的时候。”有好长一段时间没看见王阿姨了,一打听,才知道她前不久,生了一场大病。她儿子将她接到上海治病去了。也许,她很快就会回来。也许,她永远回不来了。但愿,好人一生平安。不久我们就会再看见王阿姨慈祥的笑脸。公园里的早晨,又能见到她健身、跑步。捡拾垃圾的身影。
(202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