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爷的清廉家风
所谓清廉,指的是清正廉洁。清廉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事的根本。柳宗元写过“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的文章,包拯有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论断,于谦发出过“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喟叹。多数名垂青史的人物,都有清正廉洁的故事,令人敬重,由衷称赞。
说到清廉家风之时,对我影响最大最深的人是我的外爷。他虽然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但他“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处世原则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后辈。我的外爷王荫民先生是咸阳市渭城区人,生于旧历壬戌年(1921年)十月四日,卒于旧历乙亥年(1995年)九月十二日,终年七十四岁。外爷年轻时考入同州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执教于泾阳崇文塔小学、崇文中学等学校。外爷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文化人,相貌英俊,信念坚定,学识渊博,待人真诚。他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教育学生、子女坚守气节,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不生贪念。也就是那时娶了外婆,有了母亲。外爷外婆共生育了六个孩子,虽然生逢乱世,由于外爷身处校园,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与地方交涉不多,生活还算安逸。我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备受感染,我想外爷外婆相遇相识大概就在那样的背景下,美好情景,令人羡慕。
解放前夕,由于外婆身体不好,孩子有多,家庭负担较重,外爷辞去教职回到了渭城。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外爷有良好的声望,且有知识有文化,受聘担任过大队的会计。1953年“三反五反”期间,市里的工作组召开动员大会,发动群众同贪污浪费作斗争,要求有问题干部主动投案,争取从宽处理。当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多名干部成了怀疑的对象,外爷也成了审查对象。外爷向工作组表示,妻子重病卧床,孩子均未成年,需要回家安顿。和工作组的人一起回家后,外爷对家人平静地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要担心,我没有事。”此后,连续四天四夜没有外爷的消息,传来的都是某某干部在审查期间畏罪自杀,某某干部被逮捕法办等小道消息,所有亲属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一旦外爷有了问题,这一家人就得饿死。到了第五天上午,外爷平安回到家里啦!笼罩在大家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去。后来得知,虽然有人被判刑,但外爷负责的工作都没有问题。由于外爷坚持原则,还保护了集体的财产。
外爷生活状况由盛转衰的直接导因是外婆患病。1953年5月外婆刚刚生下小舅时,因产后大出血瘫痪在床,生命垂危,生活无法自理。虽有六个舅舅姨姨,最长的姨姨才上小学,最小的舅舅刚刚出生。为了给外婆治病,外爷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寻医问药,花费巨大,但外婆病情仍未见好转,医院多次通知无法医治,让外爷及早安排后事,然而外爷并未因此放弃。由于养育子女付出也多,日子便变得更为艰难。但是,长期精心照顾外婆寻医问药的经历,使外爷自学成医。外爷自学中医西医,掌握了基本诊疗知识,学会了注射急救等医疗技能,有时还自己开药方为外婆治病。令人惊奇的是:被医院多次宣布不治,几次准备后事的外婆,在瘫痪五年之后居然慢慢康复了,后来竟成为当地有名的长寿老人!外爷以自己的不离不弃、精心守护、聪明才智挽救了外婆的生命,也给了六个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后来外爷被派到新成立的供销社工作。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供销社是生产生活物资调配的中心,若要谋私有的是机会。尽管家境十分艰难,迫切需要救济,但是外爷始终坚持原则,对工作认真负责,没有丝毫贪念,认真经营着集体的财产,为国家建设履职尽责,践行了他干干净净做事的原则。舅爷(外婆的胞弟)讲过这样一件小事:1965年7月,他还在上大学,放暑假回到咸阳后,他便去村里看望自己的姐姐,路过供销社给姐姐买些白糖时,见到一个人上班的外爷,既全面负责又兼任售货员。外爷在给舅爷称糖时,称稍微高了一点,就用勺子舀出来一点,再称时还有点高,就再舀出一点,再称时又低了,便再加一点,这样反反复复三四次,秤杆终于水平了。这时,外爷才放心的用麻纸把白糖打了包,收了舅爷买糖的钱。事情虽然很小,却显示外爷高尚的品格和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供销社曾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这里有一般人见不到的糖果和物资。每次走进供销社的大门,我们就能闻到香甜的糖果味道。我以为,外爷可以自由处置那些琳琅满目的糖果和物资,我们去供销社肯定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糖果。后来才发现,我们和别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只有一次,外爷看见自己的五个孙子、孙女和外孙像一群可爱的小羊一样一起跑进供销社为家里买盐,十分开心,笑眯眯地,包了一小包水果糖,称好了重量,平均地分给了每个孩子,随后又在蓝色的账本上认真做了记录,用自己的钱补上了进账。
由于外爷品德高尚、廉洁自律,因此在当地十里八乡,有崇高的声望,非常受人尊重。记得我五六岁在外婆身边生活时,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来家里,进门看见外婆,便深鞠一躬,说道“师母好,我是永乐(镇)的某某某,很久未见先生,非常想念,今日特来看望……”外爷教育我们遵守传统道德,心存善念,尊重他人,认真学习,严以律己。同辈的相邻都称呼外爷为“王先生”或“先生”,他们教育后辈时则常让他们去请教某某村的“王先生”或“先生爷爷”。“先生爷爷”就成了外爷的专有称谓,孩子们见到外爷,多数会鞠躬行礼。邻里之间有了纠纷矛盾,也常常请外爷出面调解,往往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外爷始终保持读书人的风骨,重名节、有原则、守信用,坚持读书看报,积极帮助他人。外爷实践中掌握的医疗技能,在缺医少药的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群众在患病时求助于外爷,都得到了外爷无私的帮助,他因此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外爷有较强的家国情怀,教导我们“读书是为明理”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做人应当恪守本分“当官不能爱钱”,还告诫我们走正道“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鼓励我们认真学习,将来能够报效国家。外爷家厅堂上曾挂有一幅友人为他撰写的对联“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是包拯的诗句,外爷非常喜欢,也常和我们分享包拯的故事。外爷一生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工作从来不出差错。甚至在文革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虽然经手财物较多,却没有发生任何失误。1963年全国开展“四清运动”时,虽然被审查过、被怀疑过,最后都证明了清白。文革过后,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外爷多次被评为咸阳市商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有几幅奖状贴在卧室的显眼处,让我们倍感荣耀。外爷还光荣当选为咸阳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人民参与全市重大项目的决策。外爷以自己的勤奋敬业、廉洁自律形成良好的家风,为我们后辈做出了表率。受外爷影响,我的母亲始终以外爷为楷模,认真工作,廉洁自律,多次被被评为咸阳市优秀教师,两次被教育部表彰奖励,也光荣当选咸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我的舅舅姨姨也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履行公职方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越雷池半步。从事检察工作26年来,我多次受到过钱财的诱惑。但是,我始终铭记外爷“当官不能爱钱”的教诲,坚持法律的原则,坚守做人的底线,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清廉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观。清廉是共产党人的为人之本,做人之基,修身之道,正身之旗。外爷不是达官显贵,不是风云人物,一生平凡普通,但是外爷对工作的认真,对名节的珍惜,对廉洁的坚守,感染了他的子女,乃至我们这些后辈。
如今,我亲爱的外爷已经离开我二十七年了,我依然很怀念他。他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清廉的家风。我相信,清廉家风,绝不是一个家族的家风,而是陕西无数家庭的传承,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传统。这些家风,时时影响着我,感召着我,激励着我,我也乐意作为传承者,将它传承给我的孩子。正是因为家风的传承和延续,我们一代又一代保持着家族的性格和特征,使良好的性格和特征得到延续,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自己周围的人。交往的友人多了,认可接受的多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就形成了。
《钱氏家训》里写道:“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长辈的教育,对于子孙后代影响很大。真正的教育,是身传重于言教。留给后代最宝贵的不是家产,而是家风。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不正,污秽尽来。”修身、齐家、治国,虽然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但是无论身处何方,家风都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2022年9月19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