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小记--小舍林园百花艳
三月的邢台,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巍巍太行漫山绚烂,阡陌悠长泥土芳香,城市街区绿篱葱茏,小舍林园百花争艳,正是游春赏花好时节。
近年来,市区修建多处小公园,古韵风、新潮风交融互补,十分钟的休闲圈儿已然成为市民小憩的最佳场所。中午我和同事小赵在食堂吃完饭,相约到单位附近新建的开元停车广场散步。广场在开元路东侧,东西与大开元寺相对,南北与邢台博物馆相邻。我们边走边聊不到十分钟的工夫就来到了广场。
广场大体分为三部分,地下为停车场,地上是供市民休闲健身的广场,最东侧是大红底色的仿古商铺。走在广场上,最醒目的当数中央的一个红色四方架子,架高约12米,宽10米,形似立体的“井”字,在井架的四侧框内为大圆形环,整体观之简约大气。
我俩站在西侧抬头看,只见最上方的横梁中间有两个甲骨文,结合架子造型,我们猜出了第一个字为“井”,但第二个字实在想不到念什么。
“为什么在这架子上会设计两个甲骨文?这两个字又有什么含义?”一向好学多问的小赵歪头思索着。
于是我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在高中任历史老师的嫂子,向她请教。很快收到回复:“两字为‘井方’。邢字古通井,‘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竞流,故称井方,先民被称为井方氏。”于是我联想起“达活泉公园”“狗头泉”“百泉大道”等地名、泉名想必与“井方”有关吧;邢台多年持续开展水生态修复,百泉、黑龙潭等多个泉眼实现复涌,“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景象想必也是盛景再现吧;井架造型不只是为了美观,想必也内含深意吧。
随后,我们试着从西侧顺时针看井架的北侧、东侧、南侧,果然依次写着“邢国”“邢州”“顺德”,分别是古邢台在商代至清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名叫法。我与小赵不禁感叹,看似简单的一个井架造型竟浓缩了邢台3500年建城的历史。
本着“刨根问底”的心态,我们进一步检索邢台故事:“先商时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井方的记载。井方之女妇妌是商王武丁的皇后”。原来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妇妌后人为祭祀她而铸的。邢台果然不负“华北第一城”“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美名,可惜的是,自古至今邢台作为兵家纷争地,战火频发,导致未能留下完整的古城古迹。如今,我们只能从点点滴滴散落的古迹和传说中,以小见大地了解古邢台厚重的历史文化。
走在广场上,随处可见的灯柱造型、青石地砖上也都刻着“井方”“开元”的美术体字形。足见设计者用心之精妙,在美的展示中传承和弘扬了历史文化。
“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或道理存在。如果我们不对这两个甲骨文好奇,就很难了解邢台的这些历史知识。”小赵很有成就感地说道。
“是的,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来了兴致,指着广场上的两棵鲜花怒放的树考起了小赵:“你说说这两棵树中哪一棵开的是桃花,哪一棵开的是杏花?”
小赵张口就来:“桃花红,杏花白,自然左边红色的是桃花了。”
对于果农来讲分清桃花杏花是件很简单的事,可作为地地道道的市民,小赵也能果断分清,这是我意想不到的。见我诧异,小赵解释道:“虽然从生物学上讲我是外行,但我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以印证。古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花怒放都是桃叶相伴而生的,而杏树是花落再长叶子的。”
看没能难住小赵,我又指向旁边的迎春花,还未等开口,小赵便抢着说道:“这是贾宝玉的二姐姐——‘迎春’,自冬寒未去的初春即开花,引得‘百花千卉共芬芳’,与梅花、水仙花、山茶花并称为‘雪中四友’。”
“顺我手指方向看去,前面十点钟方向,那片黄花又是什么呢?”
“也是迎春花,呃……不对,看着跟这片黄花不太一样。”显然这次小赵被难住了。
于是我做了提示:“这两处花,虽花形相似、颜色相同、入药都有清热解毒功能,但一处是连翘、一处是迎春,你能分得清吗?”
小赵一时答不上来,便总结性地转换了话题:“出来赏玩除了赞赏视觉美,更应知其所以然;住在一城,当了解风土人情,知古鉴今;人生走一遭,要多问为什么,探究真理,才能活个通透。”
我想散步结束后,小赵定会悄悄地查资料弄清楚连翘和迎春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