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叶啰
任小昌
“卖茶叶啰!”“卖茶叶啰!”星期六早晨,住宅小区内鸟语花香,清新的风把我从床上唤醒,紧挨着小区外热闹的巷子里,突然少了叫卖茶叶的声音。
古色古香的巷子,是市民品尝城市里烟火味的重要场所。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馒头、蒸饺、稀饭,红油香辣的蒸米凉面、米粉,金黄的油条、葱油饼,沿巷琳琅满目的小吃店,招引大人小孩前来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餐。这时,总有一个人背着上口粗、下底细的竹编背篓,戴着麦秸秆编织的草帽,手里提着一个白色透明的茶水杯,沿巷吆喝卖茶叶。
在这条巷子里,我已经生活了20多年,只要不刮风、不下雨,每天总能听到他那么熟悉的身影、憨厚的模样、乡土的声音,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偶然有几天,在巷子里听不到他的叫卖声,居民就知道他要么回老家收购茶叶了,要么回家过农忙了。他常常调侃地说:“种田饱肚子,种茶换票子,两件事情都耽误不起!”
背篓、草帽、茶杯、叫卖声是他的标配。我第一次买茶叶的情形历历在目:我刚从县城搬迁至市城区工作生活,突然自家装茶叶的铁盒底朝天。听到巷子里传来“卖茶叶啰,卖青川茶叶!”“卖茶叶啰,卖青川茶叶!”的叫卖声,憨厚的声音,浓浓的乡情,顿时抚平了我急跳的心房。青川,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蓝蓝的天,山里人顿顿喝山泉水,天天吃山珍饭,种茶、喝茶有上千年的习俗,茶园种植在云蒸霞蔚里,茶山长在蓝天白云间,七佛、白叶一号、云雀、雀舌、毛尖、老鹰等品茗七彩斑斓、让人仰慕。
“卖茶叶的大叔,你的茶叶怎么卖?”“有卖20元一斤的,有卖30元一斤的,还有卖50元一斤的,你要哪种茶叶?”“便宜的茶叶摘的是二至三叶,耐泡耐喝;贵点的茶叶摘的是一至二叶,不耐泡不耐喝,爱喝茶叶的人,最好买耐泡耐喝的茶叶!”朴实的穿着、憨厚的声音、诚实的经营,我对他半信半疑,掏出一张10元和一张5元的人民币买下半斤茶叶。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煤气罐灶烧开水,说是想喝茶过瘾,其实是想检验他的茶叶品质和诚信经营程度。短短几分钟,茶壶嘴的气阀响了,我赶快抓了一小撮茶叶,放入白色的陶瓷杯里,用鲜开水冲泡,两叶或者三叶的茶叶遇水慢慢伸展着懒腰,上蹿下跳,茶水的碘黄色在沸水中荡漾开来,茶香味道徐徐飘起。我端起茶杯,稍微吹了吹漂浮在水面的茶叶,抿了一小口,清香甘甜的茶水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我的心里暗喜:这次的茶叶算买对了,卖茶叶的人算是地道。
每次,我眼看茶叶盒就要亮底了。听到他的叫卖声,我就自然而然出去买上半斤。久而久之,他与我成为无话不谈的老乡。他姓青,大伙亲切地称他“老青头”,他很乐意。时间长了,人们只记得他叫“老青头”了,而忘记了他的真名。他与村里的人家家都种植茶叶,以往主要是自产自销。随着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他便用背篓装上茶叶,背出深山走进城里闯市场,走街串户吆喝卖茶叶。最先,他卖统茶,几元或者十元一斤。渐渐地,他摸透了城里人对茶叶的不同需求,便与村里人搭伙求财,集思广益提高茶树管护能力、采摘技术、炒茶品质,合计注册了商标、搞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炒茶也从人工的散炒变为规模化的机炒,生产的茶叶按质论价,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价格从几十元一斤到几百元一斤。他是这条巷子里的熟客、居民,更是“活跃在城里的农村经纪人”“铲子客”,从青丝到白发,童叟无欺、诚信经营,在市民眼里他成为了“青川茶叶的代言人”。他卖茶叶的品质也反映出青川山里人的品质,他与乡亲们经历了“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浴火重生、感恩奋进,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在走向共同富裕,凡是有地震捐款、抗灾捐款、救助捐款、抗疫捐款……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事事不能落下。
他销售的茶叶品牌从老荫茶、清茶、绿茶、黄茶再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帮扶共同富裕的“白叶一号”,品质多样、价格各异、味道多彩。
瞬间,他的沿巷叫卖的声音消失了,尽管巷子里卖青川茶叶的门店琳琅满目,我总感觉生活上有些惆怅。据知情人讲,他好像是回家守护着绿水青山之间的美丽茶园、幸福家园、漂亮新村,守护着他与村里人赖以生存的“金山银山”颐养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