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红尘(交流贴)
2020-09-24叙事散文周施梅
恋恋红尘红尘中,布衣淡饭,闲暇眺望远山,在凡尘里闹中寻静,只因拥有一份平淡。红尘中的炊烟从庸俗的生活升入湛蓝明净的天空时,诗人感觉到了诗意。任何的艺术无一不是从凡俗中产生。“寒窑虽破能抵风雨”,七仙女毕竟是仙女,她一双聪灵的眼睛和冰雪一样
恋恋红尘
红尘中,布衣淡饭,闲暇眺望远山,在凡尘里闹中寻静,只因拥有一份平淡。 红尘中的炊烟从庸俗的生活升入湛蓝明净的天空时,诗人感觉到了诗意。任何的艺术无一不是从凡俗中产生。“寒窑虽破能抵风雨”,七仙女毕竟是仙女,她一双聪灵的眼睛和冰雪一样纯洁的心情,让寒酸的生活充满了爱情的甜蜜。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任何的浪漫在短暂的发光发热之后会逐渐冷却,跌入尘世的悲哀中,关键是该怎样面对不再浪漫的日子。 富足的生活是人之向往,可是,能不能在富足之后还能够保留一颗平淡的心?在丰衣足食的状态下,一个人能做到灵魂的高洁和充实,还能够怀揣一颗怜悯的心,能够有心情关注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吗? 贫穷的人如果去说怎样看淡世间的荣华富贵,别人会说他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就是穷酸,富贵了的人要是有这个淡然财富的观点则会赚一个高雅的名声。同样的思想得到的评价却是不一样的,因为所处的地位不同。 富足的生活会让人生出虚荣和空虚。大多的奢华排场不是生命本身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虚荣,虚荣成了贵族社会里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瓦尔登湖》的作者用自己的体验证明,维持一个人生命,一年的生存需要价值,只用一个星期的劳动就可解决。我们每个人每天忙忙碌碌的不再是单为了生存的需要,大多是满足了虚荣和奢华。我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我们还要吃山珍海味,穿名牌,做汽车,住别墅,乘飞机,游览世界各地的风光,有多少钱我们也有办法花掉。欲望,让我们停不下忙碌的脚步。 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富人在海边度假,沙滩上,他一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一边欣赏大海的波澜壮阔。这时,他看见了一个渔民也正躺在沙滩上眯着眼睛晒太阳,于是,富人忍不住问渔民:你为什么不去捕鱼? 渔民说:我已经捕了一网了。富人说:你还可以再捕一网啊。渔民说:我捕一网已经够今天生活的了,再捕一网做什么呢? 富人说:你再捕一网就可以卖掉,然后再去捕,再卖掉,这样下去,你就可以买条大的渔船,捕到更多的鱼,然后再卖掉。 渔民说:捕了那么多鱼卖掉后呢?富人说:那时你就有很多钱,你就很富有,像我现在这样,可以悠闲地游玩,晒太阳了啊。 渔民说:可是我现在已经跟你一样了啊。 还看到一个故事。 有个菜农,每天很快乐地种菜。他唯一的烦恼就是,他种的胡萝卜一直不理想。有一天,他无意中忽然中了彩票大奖,一下有了几百万。人们猜测这下他发财了,一定会不再种菜了。采访他的记者问他今后的打算时,菜农憨厚地笑着,说:我想聘请一个专家,让他帮助我种胡萝卜。等我学会了,我要种满满的一菜园子胡萝卜。 多么淡然的渔民,多么可爱的菜农。 喜欢着这两个故事,也赞同这样的心境。 晚霞斜斜地映在窗子上的黄昏,安静地在厨房里熬着小米粥,炒上一个猪肉丝青椒,拌上一个粉丝鸡肉胡萝卜搭配的凉菜,做几个葱花油饼,与家人在融融的灯光下吃这些自己弄的饭菜时,那一颗心竟有些奢侈的满足。 红尘中的爱恋是近乎自虐的事情。在尘世里蓬头垢面的男女无一例外的是都会为了去物欲和爱欲而甘愿忍受自虐。而人或许是天生的自虐者,在忍受自虐的时候竟有些痛楚的快乐。也许只有在充满欲望的时候才会甘愿承受因之而来的痛和乐。 曾经在年轻的岁月里去苹果园的幽静小路上,看粉白的苹果花在风中颤栗,耳朵如兔子一样竖起来,去聆听那个人的脚步,等待那个人的约。就是那样的夜晚,一个人在风中痴痴地站了很久。而这些早已成了回忆里的一抹嫣红,在往事的风中若隐若现地点缀在青春的记忆了。 如今,唯有一颗淡然的心,与那个人安静地一起过着每一天,春夜看星,夏夜听雨,秋夜赏月,冬夜看雪,没有太多的言语,却放心着彼此的存在,只希望可以这样下去,天长地久。 滚滚红尘中,我贪恋于庸俗的自足中,竟产生了一个有些幼稚的疑惑:当一个人富足到一定程度后,那些财富对这个人生命本身还有什么用呢?而一个穷人,即使粗茶淡饭,茅屋陋舍,只要心里存有一颗淡然满足的心,他不是也跟富人一样,每天拥有日出和日落的富有和快乐吗? 唯有一颗真爱的心,淡然在匆匆岁月滚滚红尘里,如故乡的一轮明月,淡淡地照着无眠的夜。 [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0-6-25 12:22 编辑 ]
红尘中,布衣淡饭,闲暇眺望远山,在凡尘里闹中寻静,只因拥有一份平淡。 红尘中的炊烟从庸俗的生活升入湛蓝明净的天空时,诗人感觉到了诗意。任何的艺术无一不是从凡俗中产生。“寒窑虽破能抵风雨”,七仙女毕竟是仙女,她一双聪灵的眼睛和冰雪一样纯洁的心情,让寒酸的生活充满了爱情的甜蜜。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任何的浪漫在短暂的发光发热之后会逐渐冷却,跌入尘世的悲哀中,关键是该怎样面对不再浪漫的日子。 富足的生活是人之向往,可是,能不能在富足之后还能够保留一颗平淡的心?在丰衣足食的状态下,一个人能做到灵魂的高洁和充实,还能够怀揣一颗怜悯的心,能够有心情关注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吗? 贫穷的人如果去说怎样看淡世间的荣华富贵,别人会说他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就是穷酸,富贵了的人要是有这个淡然财富的观点则会赚一个高雅的名声。同样的思想得到的评价却是不一样的,因为所处的地位不同。 富足的生活会让人生出虚荣和空虚。大多的奢华排场不是生命本身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虚荣,虚荣成了贵族社会里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瓦尔登湖》的作者用自己的体验证明,维持一个人生命,一年的生存需要价值,只用一个星期的劳动就可解决。我们每个人每天忙忙碌碌的不再是单为了生存的需要,大多是满足了虚荣和奢华。我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我们还要吃山珍海味,穿名牌,做汽车,住别墅,乘飞机,游览世界各地的风光,有多少钱我们也有办法花掉。欲望,让我们停不下忙碌的脚步。 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富人在海边度假,沙滩上,他一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一边欣赏大海的波澜壮阔。这时,他看见了一个渔民也正躺在沙滩上眯着眼睛晒太阳,于是,富人忍不住问渔民:你为什么不去捕鱼? 渔民说:我已经捕了一网了。富人说:你还可以再捕一网啊。渔民说:我捕一网已经够今天生活的了,再捕一网做什么呢? 富人说:你再捕一网就可以卖掉,然后再去捕,再卖掉,这样下去,你就可以买条大的渔船,捕到更多的鱼,然后再卖掉。 渔民说:捕了那么多鱼卖掉后呢?富人说:那时你就有很多钱,你就很富有,像我现在这样,可以悠闲地游玩,晒太阳了啊。 渔民说:可是我现在已经跟你一样了啊。 还看到一个故事。 有个菜农,每天很快乐地种菜。他唯一的烦恼就是,他种的胡萝卜一直不理想。有一天,他无意中忽然中了彩票大奖,一下有了几百万。人们猜测这下他发财了,一定会不再种菜了。采访他的记者问他今后的打算时,菜农憨厚地笑着,说:我想聘请一个专家,让他帮助我种胡萝卜。等我学会了,我要种满满的一菜园子胡萝卜。 多么淡然的渔民,多么可爱的菜农。 喜欢着这两个故事,也赞同这样的心境。 晚霞斜斜地映在窗子上的黄昏,安静地在厨房里熬着小米粥,炒上一个猪肉丝青椒,拌上一个粉丝鸡肉胡萝卜搭配的凉菜,做几个葱花油饼,与家人在融融的灯光下吃这些自己弄的饭菜时,那一颗心竟有些奢侈的满足。 红尘中的爱恋是近乎自虐的事情。在尘世里蓬头垢面的男女无一例外的是都会为了去物欲和爱欲而甘愿忍受自虐。而人或许是天生的自虐者,在忍受自虐的时候竟有些痛楚的快乐。也许只有在充满欲望的时候才会甘愿承受因之而来的痛和乐。 曾经在年轻的岁月里去苹果园的幽静小路上,看粉白的苹果花在风中颤栗,耳朵如兔子一样竖起来,去聆听那个人的脚步,等待那个人的约。就是那样的夜晚,一个人在风中痴痴地站了很久。而这些早已成了回忆里的一抹嫣红,在往事的风中若隐若现地点缀在青春的记忆了。 如今,唯有一颗淡然的心,与那个人安静地一起过着每一天,春夜看星,夏夜听雨,秋夜赏月,冬夜看雪,没有太多的言语,却放心着彼此的存在,只希望可以这样下去,天长地久。 滚滚红尘中,我贪恋于庸俗的自足中,竟产生了一个有些幼稚的疑惑:当一个人富足到一定程度后,那些财富对这个人生命本身还有什么用呢?而一个穷人,即使粗茶淡饭,茅屋陋舍,只要心里存有一颗淡然满足的心,他不是也跟富人一样,每天拥有日出和日落的富有和快乐吗? 唯有一颗真爱的心,淡然在匆匆岁月滚滚红尘里,如故乡的一轮明月,淡淡地照着无眠的夜。 [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0-6-25 12:2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