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袜子
当年的袜子
陈剑
当年在农村,人们穿的袜子有补底儿的和棉线的两种。
“补底儿袜子”与现在我们穿的袜子不一样,脚掌那部分与脚面、袜筒儿不是一体,是手工缝上去的,这就是“补底儿袜子”。“补底儿袜子”也分好几种,一种是纯土布、全手工,脚踝、脚面、脚掌之间的衔接,得先把土布裁剪好后再手工缝合。土布很厚,没有弹性,那袜子一定很宽大才能穿得上。所以一只袜子卷起后,比现在的一件背心叠起来还大,那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想象不到的。
好像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吧,出现了替代品——“棉线袜子”,虽然轻便、美观了许多,但脚掌那块也就是袜底儿还得用土布缝制才能穿、才结实。当年,几乎所有的家庭妇女有一种专门的活计:补袜底儿。
“补底儿袜子”的生命力很顽强,即使后来商店有了线袜,买回去后也要再补个底儿,以延长它的寿命,这就是补底袜子的又一种样式:“土洋结合”。
有“补底儿袜子”就有做“补底儿袜子”的专用工具。那个工具是用木头做的,就是一只皮鞋的模样,叫“鞋楦(音:xuàn)的”,给袜子补底儿时,用它衬到袜筒里面,补出来的袜底儿才匀称、细密、周正、可脚。
后来市场上推出了一种打“棉线袜子”的专用设备,在当时也属于半机械化,算比较新潮的设施。在农村却被称为“打洋袜子”,其实没有一点洋人的痕迹,只不过是农村的一种习惯叫法。
“打洋袜子”也有个渐进过程,开始只能打那种直筒儿,完了前头缝合住,补上袜底儿就成了。后来就能打脚后跟儿了,但打不打后跟儿,价格却不一样,好像打后跟儿有一定难度吧。再后来又出现了“提花袜子”,也就是增加了花色品种,那是当时最时髦的“洋袜子”。
正因为“提花袜子”在当时很时髦,也就有一些虚荣心强的人喜欢人前人后去“显摆”。门前一个邻居哥们儿,大冬天与女朋友见面,故意把裤腿挽得老高,就是有意识要露出他的“提花袜子”,结果他是第一次穿,不知道这种袜子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与土布缝的袜子一样没有弹性,穿得时间久了,袜筒儿都在脚踝处堆积着,所以那时的男人也都绑着裤脚,把袜筒也绑住,显得整洁、利索。但这哥们儿为了“谝”,还怕棉鞋和裤脚遮挡,有意识地不绑腿,结果让人家看着很窝囊,对象当然也没谈成。
在那个封闭而又困顿的年代,传统的土布袜子和“补底儿袜子”只能是人们无奈的选择。直到那年天津知青到俺村插队,带去了“尼龙丝袜子”,薄得像纸儿,洗时一攥还没个枣儿大,极有弹性,让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好羡慕。
几年后,我高中毕业成了回乡知青,姨妈从市里给我买了黑、紫相间的“尼龙袜”给我,与“补底儿袜子”相比较,那袜子弹性好、很柔软,穿上真舒服。第一次穿上它我也到门前去“显摆”,一圈人围着看,让我小小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只是那袜子太珍贵了,去地里干活还不舍得穿,只能过节或开会时穿。
如今,多少过去了,土布袜子、“补底儿袜子”早已绝迹,现在的年轻人想看一下,再享受一下那番韵味,怕是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