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情结
路 宏
有一年夏天的一个双休日,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在父母精心侍弄的菜园边,有一大片一人多高的株株伟岸挺拔、叶子狭长深绿的农作物,我一看便知那就是久违了的高粱。现在,在老家已很难看到高粱这种农作物了。
改革开放前,由于水利设施少,灌溉困难,水稻种植面积不大,所以,经常与高粱、大豆等旱地农作物打交道,尤其是与高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夏日晴朗的夜晚,露水在月光中飘落着,无声无息,无影无形。它是万物不可缺少的养料,高粱苗喝足了露水会偷偷地拔着节;大豆秧喝足了露水会慌忙地伸展着圆形的小叶子。在皎洁的月光下,高粱黑绿的叶片上闪烁着明亮的银光。露水不停地象面粉似的从天上的一个筛子里落下来,田野里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好象有看不见的谷子在倒进一个看不见的水磨里去似的。
夏日的早晨,孩子们挎着用荆条编织的筐篮、拿着镰刀钻进高粱地里割青草,然后扛回家喂牛,几乎每天如此。由于高粱长长的嫩绿的叶片上沾满了头天晚上无声无息飘落的露珠,等割满一筐篮青草从高粱地出来后,全身已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像淋了雨似的。有时孩子们的手上、脸上还会被叶子划出一道道血痕。
秋天,是收获高粱的季节。那时候,高粱展示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根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气根是那样的坚韧,是那样的有力,孩子们掰都掰不断。收获高粱时,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大人们在高粱地里挥动着铁铲奋力地砍着高粱,由于高粱的根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非常坚韧,有时连砍几下都砍不倒。孩子们不管那些,在砍倒的高粱秆中拣比较青的高粱秆子当作甘蔗吃,有时手和嘴被划破了都不知道,仍然还在不停地使劲啃着青高粱秆儿。
冬天,在已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上,有很多硕大的高粱根。大人们、孩子们一有时间就拿着铁铲、木棒等工具到田地里将高粱根上的泥土敲打掉,运回家中当作柴火烧饭。二十多个高粱根就能将半锅水烧开。用现在的话来说,将田地里的高粱根运回家中当作柴火烧,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又节约能源、低碳环保。
高粱是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它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优点,所以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高粱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盛誉。以唱东北民歌著名的郭颂在那首著名的《新货郎》中也唱道:“苞米儿棒子金闪闪,高粱赛米儿红似火。”
小时候,我在高粱的伴随下成长,吃了不少高粱米,对高粱能适应恶劣的环境、不计较土壤的肥劣、坚韧不拔的品性感悟颇深。高粱那种任劳任怨、艰苦朴素、坚韧不拔、深深地扎根土地的品性不正是我们的父辈们所具有的品性吗?
从小时候起,我就非常敬佩高粱的品性。那时,父亲常常对子女们说:“人生在世,就要站得像高粱一样正直、挺拔,要有它那抓地的根。”父母亲不仅要求自己的子女要具有高粱艰苦朴素、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自己也是时刻那样做的。
在征收农业税的年代,父亲每年午秋二季都带头缴纳农业税。2000年以前,农业税征收方式主要是实物征收,也就是农民将粮食缴到粮站,俗称“缴公粮”,然后由行政村、财政所再与粮站进行结算。缴纳公粮时,父亲会早早地将既干又好的粮食搬到架子车上,在粮食上面还要放上毯子或者棉被。因为那时缴纳公粮一般都要排两三天的队,夜晚时父亲就不回家了,就在车旁休息,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无论是蚊虫叮咬还是饥饿困乏,都改变不了父亲及早缴纳公粮的决心。直到将公粮缴到粮站后,父亲才默默地挺着高粱秆似的腰杆、拉着放着空口袋的架子车轻快地往家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父亲乐呵呵地领着财政发放的各种惠农补贴,享受着民生工程带来的种种实惠,高粱秆似的腰杆挺得更直了,子女们更难动摇他那像高粱根一样深深地扎根土地的决心了。
现在,我也像父亲当年教育子女们要具有高粱的品性那样教育我的孩子,我不仅把他们带到高粱地边认识高粱、亲近高粱、抚摸高粱坚韧的根,而且还要求他们要具有高粱艰苦朴素、坚韧不拔、深深扎根土地的品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