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那塔那谱和那馆
前些日子,我与妻一起,专门去看了一下南昌的一些景区景点,如绳金塔、青云谱和八一馆等。看完之后的感慨是:眼面前的风景,其实亦是有诗有故事的,未必一定要去远方的。何况,自己眼面前的风景,其实亦是别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啊!
一
4月7日下午,春风拂面,阳光灿烂。我与妻从江铃时代城小区出发,步行至中堡地铁站,坐地铁4号线直达绳金塔地铁站。从第3出口出,往右拐,走几步,便可以看到巍然耸立在云端,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绳金塔了。
我游览的方向,是从南大门开始的。南大门是一个古色古香的石质牌坊,顶端有“永镇江城”四个金黄色的大字。顾名思义,便知绳金塔是用来镇守南昌城的。从南大门口直视过去,就可以看到后面的绳金塔了。进入南大门,往右侧看,便可以看到一个亭子里挂着一口巨大的钟。据悉,此钟重达7.9吨,名为金塔钟。此钟正对面,亦有一个亭子,位于南大门之左侧,里面安放着一面巨大的鼓。此鼓只能欣赏,不能摸之击之。我想,绳金塔古时毕竟是用来震灾的,太平盛世时,就没有必要击鼓扰民的了吧!
站在南大门院内翘首望去,可以看到塔的大概全貌的,其通身朱栏青瓦,墨角净墙,葫芦铜顶,金光闪闪,格外显眼!
相传,古之南昌城内有三湖九津,江河纵横,像一个飘摇于汪洋之上的“木排之地”,常有蛟龙作怪,闹风、水、火三灾,被夺去性命的人不计其数。唐天祐年间的一个夏夜,狂风挟着雷电骤然而起,天空中有一条火链腾空飞越,所过之处,旋即火起,一刹那,大火漫延数十里,一万七千余栋民居毁于火灾,死伤无数,南昌城被烧得满目疮痍,几成废墟。为治理风、火、水三害,当时的豫章郡太守决定在城南进贤门外择一高地建塔镇住蛟龙。此塔,即为绳金塔。
绳金塔能不能为南昌城镇住灾难,我委实不清楚。但据史料记载,绳金塔本身就历经沧桑,多次毁于战火,可谓屡兴屡毁屡建。我看到的绳金塔,是2000年修缮后的风貌。我了解到,修缮后的绳金塔,高为50.86米,共七层,底层为月亮门,第二、三层为如意门,第四层至第七层为火焰门。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面真门洞和四面假门洞,塔顶上悬挂着56个铜铃,一层一个音阶,共有七个音阶,微风吹拂时,铜铃之音,和谐动听......
二
4月9日上午,我与妻专门去看了看位于南昌城郊之南的青云谱。
青云谱是一古建筑群,有三进,每一进都有一个天井院子,每一个天井院子里都有绿植和古树。主体包括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采用四柱八界梁及五柱九界梁的建筑形式,总体布局是南北中轴线封闭式、天井院落递进式,集江西道家规范、江西民居特色、明清制式特点于一身。
掩映在绿树丛中且被绿水环绕着的青云谱,固然有着古色古香之外在建筑美,但其承载着的历史内涵之美和文化内涵之美,却远远超过了其外在之美。
史载,西汉末年,大司马王凤当权,外戚王氏控制了西汉政权。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皇太后之侄王莽封为新都侯,朝政日非,民怨四起。梅福忧国忧民,以一县尉之微官,上书朝廷,指陈政事,并讽刺王凤,但被朝廷斥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险遭杀身之祸。因此,梅福挂冠而去,最初隐居于南昌城郊之南(即今青云谱处),垂钓于湖。东汉时,梅福垂钓之处,被称为梅湖,后人敬仰梅福的胸怀与气节,专门建了梅仙祠,祀奉之。梅仙祠,即乃青云谱之雏形也!
青云谱有一门的前额刻着“净明真境”字样,其中的“净明”二字,指的是中国道教中尊奉许逊的南昌西山“忠孝净明派”。
史载,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四十二岁时,出任四川旌阳县令。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为德阳县。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祠,在南昌铁柱宫建起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宋代王安石还专门撰写了《许旌阳祠记》。
我在青云谱里还看到了一张朱权的画像和简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文武双全,二十多岁就成为手握重兵的宁王。本来前途一片大好,却被比他大20岁的四哥朱棣裹挟利用,居然与朱棣一起谋反了。朱棣当初向朱权“借兵”时,承诺将来成功后平分天下,当了皇帝后却把朱权逼到了南昌。朱权为了表明自己没有“平分天下”之野心,一度躲在青云谱里潜心修道。
二百多年后,朱权的九世孙朱耷(1626年—约1705年)为了躲避清廷的追杀,亦隐姓埋名来到了青云谱,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年。
史载,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三十六岁时,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访求先贤遗迹,找到南昌城郊之南十五里的天宁观,即过去的梅仙祠,很赏识这里的山水之风景。就在这一年,他改建了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从此,朱耷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亦是崇祯帝忌日)。朱耷一生以明遗民自居。
我在青云谱里了解到,朱耷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他的一山水画上,有其自题诗一首,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薍石枒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我觉得,此诗意境,便是其对自己人生淋漓尽致的“哭之”矣!
三
看完青云谱后,已是中午。我与妻又专门去看了一下南昌八一馆。
“江西大旅社”这栋房子不简单,如今尽管面貌依旧,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却远非绳金塔和青云谱能够比拟的。我在馆里了解到,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1956年,这里改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我在馆里还了解到,1927年春夏,国民党右派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据1927年11月统计,共产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大屠杀所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凌展2时,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起义部队按照预定的部署,向驻守南昌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占领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中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4月9日中午,我在八一馆外还看到这样的情景:那一波又一波挨着围墙排着长队的,都是自发去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而且年轻人居多!我当时在现场,甚有感慨。我觉得,红色教育,如果仅是单纯的语言说教,说了千遍万遍,其效果,可能还不如这样的一次旅游式的实地参观与自我感受。里面的图文并茂和情景式的再现,会在每一个参观者心底里刻上“今天的生活,委实来之不易”之印象!
四
绳金塔、青云谱和八一馆,尽管都是南昌的美丽风景,但在历史上真正给南昌城带来希望与光明的,谁能说不是八一馆呢?
2023.4.14.晨.于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