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故事
因为要参加一个上级会议,我踏上了去县城的城乡公交汽车。
为方便起见,我一踏进公交车门,就顺势坐上了车门对面的座位。我欣赏着车内的电视广告,冲耳着旅客的嘈杂声音,我悠闲地顺着车厢的颠簸晃动着自己的身躯。
停车、开门,原来是路边一对农民打扮的母子要乘车。
“买票、买票!”刚上车的母子还没坐好,汽车已经启动,车门口的售票员嚷着要中年妇女掏钱买票。
中年妇女看上去像是老实本分憨厚的人,上车后看到我的身边有个空座位,她就很自然地坐下了。一听到卖票人的吆喝声,她就不自觉地把手伸进了裤兜中。她身边的小儿子八九岁光景,一副不管闲事的样子,坐在妈妈身边幸福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中年妇女把掏出来的一张50面额的人民币交到了售票员手里,售票员接过后,顺手放进了胸前的钱包中。
此时,正是公交车内的电视广告结束的时候,为收集些写作素材,我仔细观察着售票员、中年村妇的一举一动。售票员把50元人民币放进钱包后,也顺手从包中拿出一沓整理好的钞票。他一张一张地数着手中的人民币,我很清楚地看到:售票员把一张20元、三张10元的人民币顺手递到了中年妇女手中。中年妇女接过钱后,仰视了售票员一眼,接着,又若无其事地把钱送进了衣兜。这时,我很清晰地看到:售票员又从一沓钞票中数出一张1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元的人民币,很自然地送到了中年妇女面前。中年妇女犹豫了一下,轻轻地、迟疑地看了售票员一眼,接过钱又很自然地又送进了衣兜。售票员疑惑地斜视中年妇女,没有旁观者的插言,售票员和中年妇女的反应都迟钝了一下,但瞬间的面部表情变化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我们搭乘的城乡公交车辆,每站之间的票价都在公交车箱内壁上方张贴着,即使没人提醒,大家也都知道中年妇女带着孩子进城的里程价格最多每人2元。按照惯例,大家都知道像今天中年妇女带的小孩乘车是应该免费的。也许是售票员唯利是图的态度引起了我的不满,也许是售票员的服务质量让我不够满意,所以,我尽管发现了售票员多找给了中年妇女零钱,我也没有及时予以提醒。至于为什么其他的乘客也没有及时提醒,我想也许是大家与我的心态是一样的。常言说: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现在想想这件事,我却有了另一种想法:在售票员和妇女乘客之间,显然售票员是强者、中年妇女是弱者,同情弱者,——这本身就是平民百姓的普通心态。
人一日有三迷。不管是售票员一时糊涂也好,不管是中年妇女爱占小便宜也罢,在当时的情境下,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管是谁当时捅破了这张窗户纸,最终结果也只能是得罪一方,讨好一方,对自己不一定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处,也许还会影响到车内的和谐氛围!
汽车依然平稳地向前行使着……
公交车又到了一站。在这个站牌下,我很远看见一个农村孩子打扮的高中生要乘车。这位男孩子上车后,从他手中的书包和课本来看,我知道他是今年高考后回高中复读的。通过售票员和男孩子的简短对话,我知道男孩子也只是搭乘5里左右的路程,可就这5里的路程,每个熟悉的人都知道最多也就是1元的车费,而售票员竟要收取2元,这明显是多收费。此情此景,让我更为自己先前没有制止中年妇女多接收售票员的10元钱而宽慰。我对售票员的同情也开始被厌恶所代替,其实,从内心来讲,我开始就对售票员没有好感,因为按照里程推算,当初中年妇女带着儿子上车时,售票员就不应该按照每人2元的车价收取,横向比较,小孩免费,收取中年妇女1.5元才是接近正确的车价。
汽车继续行驶,乘客正常上下。
“上车的请买票了——”售票员继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车厢内平静下来后,我与售票员开始了短暂的语言交流:“你口口声声让乘客上车买票,可乘客把车费交到你手里后,我始终没有发现你给人家车票,这能叫买票吗?”我笑着问售票员。
“没票了。当然,你要票的话,我可以给你找!”售票员不以为然地冲我笑笑。
“我要票不要票并不要紧,关键是你口口声声让乘客买票,可对方把钱给你了,你却没有给人家票,这能叫买票吗;假如你要买我的产品,我收了你的钱后,就是不给你货,你愿意吗?”我也回之一笑。
“这不一样。”售票员还要强辩。
“咋不一样?”我继续问。
“乘客乘车交钱,交钱买的就是乘车服务,这服务就是我们提供的产品。”售票员看似很有水平的样子,我温和地给售票员讲:“车票是乘客搭乘这辆车的法律凭证,是车主与乘客之间的法律合同。这期间,一旦出现纠纷,车票就是最有力的维权手段。再者,乘客若是出差办事,车票也是回单位报销的有效凭证。”
售票员“嘿嘿”一笑,好像听明白我的话似地:“乘车的大都是农村人,很少有报销车票的,所以我们公交车也都没准备车票;乘客乘车提出要车票的话,我们到站后再给乘客找车票。所以,只收钱不给票也就成了我们售票员的习惯。”
“那你们可别说上车买票了。”我微微一笑。
“说什么?”售票员仍然不以为然。
“改称买座位、买乘车服务费。”说完我也“嘿嘿”两下。
“嘿嘿、嘿嘿。”汽车继续向车站方向行驶着……